寄欧阳舍人书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没有直接写对欧阳修的感谢,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
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
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以“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
后者强调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
碑志和吏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一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
欧阳修写铭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溢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的影响之深。
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的铭文是幸运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
首先,道德高尚的人不会接受恶人的请求而为他写铭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公正地和正确地评价他人,不会被恶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评价他人能够做到公允而不徇私情。
其次,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学修养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有文采,辞藻精美,能够流传于世,为后人所瞻仰。
所以作者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
作者请求欧阳修为他的祖父写铭文,一方面作者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极力推崇欧阳修的道德和文采,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欧阳修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侈.于实侈:奢侈B.议之不徇.徇:顺从,曲从C .其谁不有望.于世 望:希望 D .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 【解析】 侈:过分,超出。
【答案】 A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B. ⎩⎪⎨⎪⎧①有实大于.名②郡县逼迫,急于.星火 C.⎩⎪⎨⎪⎧①其.谁不愿进于门②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①敢不承教而加详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解析】 B 项,于:表比较。
A 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C 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 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B3.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
“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B .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
与文章开头呼应。
C .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D .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
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
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解析】 “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
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
【答案】 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2)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祖孙三代,我的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活学活用请以“审视当今的文化生活”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起承转合”的写法。
(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
(起)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天鹅湖》、《命运交响曲》带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时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
(承)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当古典音乐的优雅俨然成为不登大雅之堂,当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场紧紧联系,当如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楼梦》、《聊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主人公冲动鲁莽似乎更攻下青少年的软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文化之瘾。
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
(转)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在希冀性灵之光在大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
天边,我已看到那性灵之光的乍现……(合) 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材:同“才”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遁:逃跑【解析】A项,“严”是“尊敬”之意;C项,“勒”是“刻”的意思;D项,“遁”是“隐居,遁世”之意。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B.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C.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D.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解析】A项,副词,于是。
B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C项,古义,常常,指事情发生的频率;今义,指事情的发生具有规律性。
D项,古义,两次;今义,动作再次发生。
【答案】 A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解析】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
【答案】 B4.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而善人喜于见传B.惧后世之不知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解析】A项,是被动句;B项,是“不知后世”;C项,是“近安”;D项,是“不得人情”。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蒙.赐书 蒙:敬词,承蒙 B .先大父...墓碑铭 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 C .则以愧.而惧 愧:形容词,惭愧 D .警劝之道.道:名词,作用 【解析】 先大父:死去的祖父。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 A 项,表“达到”;B 项,表“致使”;D 项,表“达到”;C 项,表“表达,传达”。
【答案】 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B.⎩⎪⎨⎪⎧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D.⎩⎪⎨⎪⎧及.世之衰及.来此问荆人 【解析】 B 项,他们的;我。
A 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因为;D 项,等到。
【答案】 B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所以即使是恶人,都力求刻石立铭,来向后世夸耀。
(2)写碑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不给(他)写,又因为是碑铭主人的子孙的请托的,(如果)写上他们的恶行,那就不合人情,于是碑铭就开始不真实了。
三、语言表达9.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假如你去曾巩纪念馆游览,请你写一段游览后的感想。
南丰县曾巩纪念馆整个景区绿树葱郁、曲径通幽,网媒记者纷纷感叹,这个清净宜人之地,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整个纪念馆依山而建,步入景区,目之所见的是“唐宋八大家”的雕塑,在旁边有一方形水池,相传为曾巩小时候读书清洗笔砚的地方,壁上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墨池”两字。
沿碑文侧的石道独步而行便是曾巩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读书岩,读书岩内,只见一代才俊手抚书卷,气定神闲。
岩亭四周雕有古代诗人赞誉读书岩的词句“半壁石岩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留名,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走进曾巩纪念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儒雅之风,在这个绿树葱郁,曲径通幽,清净宜人之地,真不愧为一代文豪求学养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