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细度均匀性≤5.0 CaO含量≤10.0 烧失量≤5.0
外加剂
品牌
骨料
含泥量 泥块含量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碱活性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工作性:坍落度、1小时坍落度损失、扩展度、 泌水率、泵送高度与入泵坍落度的选用
胶凝材料的选择与用量:400(C30以下)、450(C35C40)、
应了解水泥中的掺合料品种、质量和掺量,与配制混凝土时 加入的矿物掺合料一起计算混凝土中所有掺合料占胶凝材料 总量的份额百分比
水泥的含碱量≤0.8%;混凝土内的总含碱量≤3.0kg/m3 水泥比表面积300~380 ㎡/㎏ ;熟料中的C3A含量≤8%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矿物掺合料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性能要求 耐久性 工作性 适用性 强度 体积稳定性 经济性
制备特征
低水胶比 选用优质原材料 加足够数量的矿物掺合料 高效减水剂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水泥
配制高耐久混凝土的水泥一般应为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场地硬化不足,使得在铲车、叉车等运输车辆的运行 过程中,进一步损坏场地表面;尤其在取料处,容易 形成面积和深度都较大的凹陷区,积水难以排除
排水设施不通畅,降低了排水效率,造成料堆含水量 受降雨影响程度加重
一、原材料
原材料存放建议:
采取覆盖措施,设置顶棚 场地以C20素混凝土进行硬
一、原材料
一、原材料
原材料存放未采取覆盖措施可引发的质量问题
细骨料在风的作用下,表面细颗粒损失较多,表层卵 石含量大
粗骨料粉尘含量、含泥量增加 冬季料堆容易结冰,或残留冰渣和冰块,必须增加后
续除冰工作 雨季料堆含水量变化复杂,影响拌合物的均匀程度
一、原材料
原材料场场地硬化不足,排水设施不通畅:
评定指标:碳化、抗冻性、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电 通量
合格依据:设计要求 取样频率: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
进行一次抽检,每2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评定
破损检测方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附录E
无损检测方法:通过专项试验确定检测精度,若条件 不允许,可在GB50204基础上降低5%
一.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总体状况 二.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三.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总体状况
海洋环境 沿海地区:辽宁、河北、江苏等; 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
一、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现状
冻融环境
北部地区:东北、华北
箱梁底部冻融破坏
冻融后梁底外部剥落
发生变化后,注意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用性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使用原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 使用低标号水泥、且减少水泥用量;
真空辅助压浆灌浆料配合比由于缺少规范,制备技术 良莠不齐;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
混凝土梁端部浇跑浆严重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
底板与腹板交界处、梁内室拐角处等部位,漏浆 现象较为严重
基础结冰冻胀,面板剪坏
桥面板冻胀破坏
纽约高速公路大桥除冰盐破坏
一、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现状
盐湖、化学腐蚀环境 西北
西部盐湖地区混凝土损伤
青藏公路桥梁墩柱腐蚀破坏
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总体状况
一般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贵州等内陆地区
指标:抗裂性、耐蚀性、护筋性、耐磨性、抗碱骨料反 应性等
构成品质量评定
评定指标:外观、规格尺寸、结构性能; 抽检频率:1)外观:每个构件;
2)尺寸偏差:同一班组、同一品种构件为1 批,梁、柱10%;一般构件5%;连续生产 3%,且不少于3件;
合格判定:《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
三、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原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施工过程
化,厚度以50cm为宜 设置排水沟,并定期清理
排水沟内砂石等阻塞物, 确保通畅。清理频率不少 于每月一次,并依据工程 取料频率的增加适当增加
一、原材料
钢筋存放不当造成锈蚀
一、原材料
一、原材料
水泥:细度过大;检测方法未采用新标准 砂、石:骨料碱活性检测常常被忽视 外加剂:使用前应观察是否有沉淀;在环境、材料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
色差、蜂窝、麻面、水波纹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
色差
原材料导致的色差; 拌合的不均匀; 振捣不充分; 模板导致的色差;
现场拌合物质量评定
性能评定:坍落度、坍落度损失 均匀性评定:配合比分析方法或经监理认定配合比分析
成套设备
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
指标:宜选取28d、弹性模量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混凝土表面裂缝质量评定
评定标准:最大裂缝宽度≤0.20mm 取样频率:与钢筋保护层取样频率一致
混凝土耐久性质量评定
一般要求:抗裂性能、保护层厚度控制、碱活性、抗渗性 (强度等级小于C40)、抗碳化
氯盐环境: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 化学侵蚀环境: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 冻融破坏环境:抗冻等级 磨蚀环境:耐磨试验 多因素综合环境:专项耐久性研究、防腐蚀附加措施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一般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贵州等内陆地区
480(C45-C50)、500(C60以上) 强度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不 宜追求高强 砂率与粗集料用量:不宜大于40%,建议36-38%之间, 粗骨料用量不小于1100kg/m3 水灰比与水胶比:试配的浮动范围(以C40为分界),不 同环境下,最大水胶比与最小胶凝材 料用量的控制要求
2、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方法
指标:抗裂性、耐蚀性、护筋性、耐磨性、抗碱骨料反 应性等
一般要求:抗裂性能、保护层厚度控制、碱活性、抗渗性 (强度等级小于C40)、抗碳化
氯盐环境: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 化学侵蚀环境: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 冻融破坏环境:抗冻等级 磨蚀环境:耐磨试验 多因素综合环境:专项耐久性研究、防腐蚀附加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