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经典小说鉴赏》课程论文患病者——读鲁迅《阿Q正传》姓名:郑旭良学号:20111646班级:11级汉1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二零一三年十二月患病者——读鲁迅《阿Q正传》摘要: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人看鲁迅所写的《阿Q正传》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
或是觉着此人粗鄙不堪,或是觉着此人罪有应得,或是同情此人,从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有甚者,觉着阿Q是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平民群体的缩影,是“最为卑劣的中国人”。
但是在本文里,阿Q仅仅是一个患病者,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阿Q正传》则自然而然的成了阿Q这位病患的病历本。
关键词:《阿Q正传》鲁迅患病者病历本阿Q上世纪初在古老的东方大陆上中国,蔓延着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再加上长时间的积累,这个古老东方大陆上的老大帝国的国民们大多都染上了这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很强很强,它或会让人死亡,或会让人贫穷,最严重的或许会让这个老迈的帝国连同他的人民一如庞贝古城一般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消亡。
于是乎,一群染病较轻的国民开始各自给这个国家,给这个国家的人民,找寻治病的良方。
或是于炮火中寻找出路,或是于纸笔间进行尝试,不同的医生,都正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着各自的医治。
而《阿Q正传》则正是诞生于这群医生们各自医治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过程中。
不能说《阿Q 正传》是一剂治病良方,因为在我看来,它或许更像是一本病历,或者说是一本医疗记录,一个名为阿Q的患病者的病历。
阿Q,具体叫什么无从考证,只能从他的记录上知道他被别人称作阿Quei,按照浙江一带的方言来看,或叫阿贵,亦或者他有可能叫阿桂。
但是在这里,暂且不去深究他到底叫什么,权且照着病历上的阿Q叫着吧。
至于这个阿Q是哪里人,更是无从考究,只是从薄薄的病历间能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在未庄和附近的城镇度过的。
当然,这些也不算重要的东西,变暂且抛到一边,来谈一谈正题——阿Q到底有什么病。
阿Q到底有什么病?从那位叫做鲁迅的医生所开的病历本来看,阿Q确实病得不轻。
从病历本的前面几页看,这或许又不能称之为病历本,或许叫他疾病百科全书来得更为恰当。
也不知道这个叫作阿Q的是怎么做到的,几乎当时整个老大帝国国民的病征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然,患病太多,不便细分,也就权且将他害得最深的几种毛病挑出,进行浅析。
一、一曰要面儿说到要面儿,似乎感觉人人都患有这个病,只是有的人患病较轻,有的人患病较重罢了。
患病较轻的,对于别人的鄙薄,或会偶尔反击,或会忍一忍便过去了。
患病较重的,则大或容不得别人的鄙视和调笑,当然,别人确实太过厉害,自己和别人比起来又太过弱小,则或会忍着,偶尔有时候忍不住也会小小反抗,而后便继续忍着。
若是病入膏肓的,则不提也罢,毕竟要面儿要到骨子里的,命在其看来都可以随时丢弃,这样的,也确实没什么好说了。
而阿Q,从其病历所记录的症状来看,就是属于患病患病比较重的那一类了。
阿Q第一次明显发病,是在赵太爷的儿子进秀才的时候。
当时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因为酒精对于神经的麻痹作用,阿Q的要面儿就发作了,立马自吹自擂,说自己是赵太爷的本家,细细排起来,比赵秀才还长了三辈,长了三辈,也就是到了赵太爷的爷爷那一辈。
赵太爷知道了,就找了阿Q来教训,好在这次阿Q是先没有饮酒,少了酒精的麻痹,这要面儿的毛病在赵太爷的威风面前,自然也就不算什么,兀自领了一个大嘴巴子,便讪讪离去了。
阿Q的第二次明显犯病,是在未庄人鄙薄讥笑他的时候,少了赵太爷的气场压制,阿Q这要面儿的毛病也便再次发作起来,他不仅强调自己曾经阔过,而且给这个阔加了一个比较的对象,也便是讥笑他的未庄人,然后又给这个阔加上了一个多的程度词,“比你阔多了!”,听起来就舒服。
要面儿的阿Q会这么说,是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未庄人,当然,城里人他也看不上,明明叫“长凳”,城里人却非要叫“条凳”;明明煎大头鱼要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人却非得用切细的葱丝。
这城里人真实不知所谓,可笑可笑。
然而比起城里人,未庄人的居民连城里的煎鱼都没见过,更是粗鄙,没见过世面。
阿Q的第三次明显犯病,则是在于他自身的隐疾。
头上长癞疮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长在要面儿的阿Q的脑袋上。
于是乎,“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便成了阿Q先生的忌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但是在这次犯病的过程中,又要命的碰上了和王胡同志开展名为”谁的身上跳蚤多“的比赛,输了比赛的阿Q,就像喝过两碗黄汤神经呗麻痹了一样,加上头上生癞的不顺,终于和王胡发生了冲突,挨了一顿胖揍。
而最后一次发病是致命的,是连环的,先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宣扬了自己梁上君子的活动,导致自己在赵家着抢后成为首要的怀疑对象。
而后又因为要面儿,稀里糊涂的认下了这桩无头冤案。
最后,也便是第一次拿笔的阿Q为了自己的光辉形象,而试图划好这个认罪画押的圆。
从被抓到认罪,一次都没有辩解过,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为了自己伟光大的形象,把自身这一百来斤撂下了。
二、二曰精神胜利法提到精神胜利法,许许多多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阿Q;而提到阿Q,许许多多的人同样的会想到这大名鼎鼎的精神胜利法。
为什么精神胜利法会大名鼎鼎?因为这个病以前存在,现在依旧存在,而且传染范围广,影响之深,这是其他天花鼠疫之流远不能及的。
那为什么提到精神胜利法会想到阿Q,因为这阿Q 便是这精神胜利法最典型的患病者。
而《阿Q正传》这本病历记录,也正是因为详细记录了阿Q这个典型精神胜利法病患而文明,或者也可以称它作《精神胜利法百科全书》。
说道这精神胜利法的症状,病历上提到的太多太多。
但归结到一点上,也就是从精神上“战胜”别人。
我打不过你,没你有钱,生活条件比你差,怎么办?没关系,以后我儿子一定会比你阔气,一定生活得比你好。
被别人欺负,被抓着鞭子把头“噌噌”的往墙上撞,怎么办?没关系,我把你想作我儿子,这儿子打老子,应该吗?被人发现后,被逼自轻自贱,自己侮辱自己怎么办?小意思,谁还能比我更加能够忍受这自轻自贱呢,说起来,这也算自轻自贱第一名,拿状元,不也将将是个第一名么?这些便是精神胜利法病入膏肓的部分具体表现了。
阿Q作为一个典型的精神胜利法患病者,上面的病征当然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也配不上阿Q的名头,谁叫阿Q要面儿呢,这精神胜利法加上要面儿,简直是绝配,就像往红酒里面掺雪碧,那喝起来叫一个滋润。
于是乎,这阿Q病得是一日比一日重,运气好赌博赢了钱,高兴。
赢的钱被抢了,高兴。
为什么高兴?对于身患精神胜利法的阿Q来说,这点小事还能影响自家心情?立马扇自己俩大嘴巴子,幻想打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感受着从手上传来的真实感触,我阿Q 这不把别人胖揍了一顿么,丢点钱算什么。
所以阿Q便这么“快乐”的活着,一直到他死去。
三、三曰懦弱要说这阿Q懦弱,或许会有些人站出来反对:没见着阿Q勇斗过王胡,大战过小D么?但是想想阿Q那要面儿的毛病,再加上几碗黄汤下肚后被麻痹掉的神经,这些英雄事迹,也就作不得数。
毕竟这阿Q在犯要面儿病的时候喝了酒,可是连那威风八面的赵太爷都全然不惧的。
说这阿Q懦弱,倒也真没有误诊之类,他确实是有这么个毛病,而且这害病的程度也是不轻。
虽然头天在要面儿和酒精的刺激下能自称和赵太爷的爷爷平辈,但第二天这病头一过,少了黄汤壮胆,便在赵太爷的气场中畏畏缩缩,只得伸头挨揍。
虽然头上生癞忌讳颇多,但是面多绝大多数的讥笑和鄙薄也只能是针对不同的对手,作出不同的行动。
本来这针对对手作出行动算不得懦弱的表现,可是行动后不久,又大抵全部改成怒目而视就只能是无语凝噎了,就算这怒目而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要面儿病和懦弱病互相争斗一番才得出的结果。
至于阿Q刚出生那会儿是不是已经害上了这病,懦弱起来,这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肯定,他快死那会儿,是发病着的。
佛语有云:生死之间有大恐怖2。
这大恐怖遇到了阿Q这越发深重的懦弱病,也就爆发了,于是害得那县城的看客白白跟着游了那么长一阵街,连一句戏词也没听着。
这样,阿Q也便带着这病死了,也不知道人死后是不是会有灵魂,是不是会到阴曹地府。
也不知道要是真有灵魂和阴曹地府,到了那儿,阿Q是不是还依旧害着这病。
结语:阿Q这病人最后还是死掉了,他的死不是单一的某种病造成的,是三种病的相互勾连,再加上社会没有给他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自然而然,也就这么去了。
毕竟让一个肺结核,肺气肿患者生活在空气质量想当差,天天下酸雨的重工业城市,这时日,想来也是不多的。
但是通过阿Q这个病患,可以发现,要面儿病和懦弱病是相冲的,二者会发生争斗,若有酒精的辅助,则懦弱病能被一时的压制。
而要面儿病和懦弱病,则很有可能是精神胜利法发病的诱因。
在要面儿2出自佛教《杂阿含经》:“息心得寂静, 生死大恐怖”病或者懦弱病发病时,精神胜利法有可能会以并发症的方式出现,这点,值得广大医生关注。
参考文献:鲁迅:《阿Q正传·呐喊》 [M] 漓江出版社 1992张在中:《论阿Q形象的复杂性》 [N]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李忠明:《阿Q形象浅论》 [N]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8 2张旭东:《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辩——重读<阿Q正传>》[J] 鲁迅研究月刊 2009 1保罗·B·福斯特:《社会戏与阿Q话语的构建》史国强译 [J]鲁迅研究月刊 2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