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难点:1.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种子萌发自身条件及萌发过程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视频资源、《【知识探究】种子萌发后与植株器官的对应关系》交互动画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温故知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思考: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吗?童话故事:一位后继无人的年迈国王,为了在全国筛选出最诚实的少年继承王位,他把炒熟的种子分发给全国的少年,并下令谁种出了最漂亮的花,谁就拥有王位继承权。
许多少年作假调换了种子,并种出了美丽的的花朵,只有一个孩子恪守诚信,悉心照料那粒不可能萌发的种子,最终也没有萌发,更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国王公布筛选结果,诚实的孩子赢得了尊敬和王位……上述童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要实事求是,要诚实;二是煮熟的种子,即使外界条件再好也是不会萌发的。
说明种子的萌发条件既有外部条件,又有内部条件。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新知讲解】(一)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思考:影响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有哪些呢?讲解:从刚刚的童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是活的。
思考:这样的种子能萌发吗?讲解: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胚已经死亡,当然也不能萌发。
此外,种子成熟以后,大都有一段休眠期,有的需要几周,有的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
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总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思考:1.种子为什么有休眠现象呢?讲解:原来,生长在温带的植物,如果种子在秋季成熟以后很快萌发,不久冬季到来,幼苗就会被冻死,这样植物就有绝种的危险了。
相反,种子经过休眠,就可以躲过严冬,繁衍后代。
可见,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如何检测种子是否处于休眠状态?讲解:首先从外观上看种子的形态是否保持完整,胚是否受到损害。
如果胚受损,则无法确定种子是否处于休眠状态。
如果种子完好无损,就将种子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等)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若种子还不能萌发,则可以判断它们可能处于休眠状态。
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二)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这一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的变化,说出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说说种子结构和幼苗各部分间在发育上的对应关系。
讲解: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活的 具有完整的胚 度过休眠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展示《【知识探究】种子萌发后与植株器官的对应关系》交互动画,通过将植株的不同器官与种子的不同结构进行连线,进行种子萌发后与植株器官的对应关系练习。
《种子萌发后与植株器官的对应关系》(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种子萌发后与植株器官的对应关系》动画截图)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如果发芽率低,就需要另选良种,否则会造成减产。
因此在播种前需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那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 设计探究方案时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1.设想你是一位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
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2.小熊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用四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
”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3.萌萌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
”这个想法对吗? 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如何提供这些条件? 5.怎样计算发芽率?种皮:保护胚胚芽→茎和叶胚轴→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根 子叶→供养新植物体提示: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
如果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
科学方法: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有讲究:样本大小要合适,样本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费时费力,样本过小则准确性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样本;检测的方法要科学,例如,在检测种子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萌发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否则检测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2.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3.参考检测装置:在直径为10厘米的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或纱布,加入适量的水,使滤纸或纱布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
4.几种常见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5.要注意使培养皿内保持湿润。
6.每天观察一次,记录萌发的种子数,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7.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8.重复测定2次。
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讨论:1.将自己或本小组的测定结果告诉其他同学,并互相比较。
2.哪个同学或小组与你所测定的是同一种种子?他们的数据与你的相同吗?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讲解:应该不同。
本实验为随机抽样检测,那么选取的种子本身在完整程度、发育程度上就存在着差异。
同时每名同学在本实验中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也会有所差别,因此种子的发芽情况会有所不同,收集的数据也不会完全相同。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其意义。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教学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视频截图)典型例题例1.炒熟的花生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A.胚在休眠B.胚是死的C.胚不完整D.没有胚乳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炒熟的花生的胚是死的,因此不能萌发。
例2.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中时一般选取()A.刚采下的幼嫩的种子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C.刚采下的快成熟的种子D.储存3年以上的种子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例3.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也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A.没有种皮B.土壤肥料不足C.没有胚根D.没有完整的胚答案:D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例4.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
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根,发育成根;此后③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①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例5.在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科学性,实验中需要作出假设,设置对照实验B.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应当尽量需要挑选个大的种子C.为了提高可靠性,重复测定2次,求3次的平均值D.为了避免浪费,可以用四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答案:C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测定同一种种子的发芽率,可不设置对照实验,A错误;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挑选个大的种子,B 错误;为了减少误差,应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C 正确;用四五粒种子测一下,偶尔性较大,测定的实验数据不准确,D 错误。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1.种子萌发的条件2.种子萌发的过程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七、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水胀大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活的 具有完整的胚 度过休眠期种皮:保护胚胚芽→茎和叶胚轴→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根 子叶→供养新植物体2.胚根最先突破种皮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胚胚芽→茎和叶胚轴→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根 子叶→供养新植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