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他是启蒙刘慈欣科幻梦的偶像……许旸凭《三体》成为首位摘得世界科幻荣誉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今年春节档爆款电影《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如今,刘慈欣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大IP,但你知道,启蒙大刘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什么吗?原来就是上世纪50年代引进出版的凡尔纳《地心游记》。
读小学的刘慈欣从床底下将父亲的一箱书籍翻出来读,“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打开了窗户。
也就是这些当时被视为‘不务正业’的闲书,一下子为我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让我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
”刘慈欣记得,那是个很热的夏天黄昏,一口气读完《地心游记》,深受震撼;之后他又读到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文学作品……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对于经典科幻作品的大量汲取,就没有大刘日后科幻创作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
说到大刘科幻启蒙第一人,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当然,高产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签,既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一是可怕的想象力。
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
回头去看凡尔纳所在的150年前的欧洲,进化论刚刚被提出,元素表还在门捷列夫的脑子里,诺贝尔还在玩火,电还没有进入工业取代蒸汽动力,更不要说各种基于电能的技术了。
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啥都没有。
中国那个时候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和抗击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那时候凡尔纳的书里已经有了什么呢?有伟大的潜艇鹦鹉螺号,有罗比尔的直升飞机信天翁号,有巨大的钢铁浮岛,有磁悬浮的高速铁路,有太空旅行……有些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
他的小说不仅是科学的幻想,更是科学的预言。
如果不是穿越者,那只能说明,凡尔纳站在1860年代,对未来百多年科技发展,有着透彻的认知。
也难怪法国科学家奥泰胜曾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他的预言附之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生动的文笔。
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
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19世纪中期科技大爆炸年代那令人无比向往的热情——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地心去、到宇宙去,没有任何地方能够阻挡主人公的脚步,只要我们有想去的热情。
在他的故事里,这个世界有苦难,有风险,甚至有死亡。
但永远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勇气是引领我们每个人投入科学之路,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必须要素。
(选自《文汇报》2019年03月16日,有删改)链接材料:我落后尼摩船长二十步的距离,这时我看到他突然转身向我扑来,用他强有力的手将我按倒在地。
同时他的伙伴也把康塞尔扑倒。
起初我不知道突然袭击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看到船长也躺在我身边一动不动,才安下心来。
我平躺在地上,正好躲在一丛水藻后面。
当我抬起头,就窥见两团庞然大物声势浩荡地从我跟前游过,闪着磷光。
我血管里的血都凉了!我们正躺在两只可怕的鲨鱼身下。
这可是大青鲨,一种致命的食人鲨,巨大的尾巴,暗淡的眼神,口鼻部周围布满圆孔,分泌出磷光物质。
这种怪兽可以用它的铁颔轻易将人搅成肉酱!我不知道康塞尔是不是还惦记着分类,但是我看着他们银白的肚皮,长满尖齿的血盆大口,一点儿科学的兴致都没有——作为弱者的恐惧远压过一个自然历史学教授的专业兴趣。
幸运的是这种食肉动物的视力不怎么样。
它们径直游过,没注意到我们。
棕色的鱼鳞从我们身边擦过。
我们奇迹般的躲过此劫。
在鹦鹉螺号的电灯指引下,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船边。
外门已经打开,我们鱼贯而入,尼摩船长最后关上舱门。
然后按下按钮,我听见水泵启动的声音在船内响起,身边的水位慢慢下降,几分钟后舱内水就排空了。
里面的舱门开启,我们回到军火库中。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为童年时期的刘慈欣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幻世界的大门。
B.儒勒·凡尔纳创作了许许多多经典的科幻作品,高产,是他身上诸多标签之一。
C.直升飞机、太空旅行……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D.凡尔纳的作品不是冰冷冷的数字和原理,而是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出现了一个陌生词汇“赛博朋克”。
网络对这个词作了如下介绍,根据语境,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借助外语发音演变成的外来词。
B.这代表了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
C.其反映的时间与现实有极大的距离。
D.其塑造的人物对未知世界充满热情。
(3)作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概括并结合链接材料分析。
【答案】(1)C(2)D(3)示例:凡尔纳作品的特点:①基于对未来精准预估的可怕想象力。
②生动地文笔。
链接材料写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成为了现实,突遇大青鲨的威胁,“我”的紧张,恐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解析】【分析】(1)C项中,“直升飞机、太空旅行……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这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中的表述是:“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
”所以答案选C。
(2)“赛博朋克”是音译外来词,英文是cyberpunk,它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
从原文中“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这句话可知,赛博朋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让人感到恐惧的,所以选项D的表述不符合原意。
故选D。
(3)原文“凡尔纳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一是可怕的想象力。
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这句话介绍了凡尔纳作品的第一个特点;原文“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生动的文笔”这句话介绍了凡尔纳作品的第二个特点。
考生找出这两个特点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链接材料写的是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的情景,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却成为了现实,这让读者具体形象地感受到凡尔纳作品可怕的想象力;同时,材料中“就窥见两团庞然大物声势浩荡地从我跟前游过,闪着磷光”,“巨大的尾巴,暗淡的眼神,口鼻部周围布满圆孔,分泌出磷光物质”,“这种怪兽可以用它的铁颔轻易将人搅成肉酱”等语句让人体会到凡尔纳作品生动的文笔。
故答案为:⑴C;⑵ D;⑶示例:凡尔纳作品的特点:①基于对未来精准预估的可怕想象力。
②生动地文笔。
链接材料写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成为了现实,突遇大青鲨的威胁,“我”的紧张,恐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⑶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
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
它们总会在某个渐渐沥沥的早晨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
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
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
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
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
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然地飞起来。
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
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
多好。
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
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
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
对子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物象。
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
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
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
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
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
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
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
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鹄,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
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偿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