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九)典型真题分析: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
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2007年)A.反推法B.算法式C.简化法D.类比法【评析】答案为A。
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反推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类比法:把两个形式上相同的东西(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类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2008年4月)【评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一、单项选择题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6.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7.(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8.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理解问题D.分解问题9.( )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B.间接C.结果D.科学10.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
A.难度B.与现实的紧密度C.类型D.呈现方式11.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A.序列性B.认知性C.复杂性D.目的性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13.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B.算法式C.演绎式D.启发式14.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A.问题空间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式15.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二、多项选择题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A.起始状态B.中间状态C.目标状态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E.答案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A.认知性操作B.操作复杂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E.操作系列性3.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
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4.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A.智力B.认知过程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E.主体的知识经验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创造力B.求知欲望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三、填空题1.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____ 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_____ 问题解决。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_ 、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_____ 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 。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_____ 和_____ 。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_____ 和定势与_____ 。
8.根据“新”的程度不同。
创造有_____ 的创造和_____ 的创造之分。
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_____ 和_____ 。
10._____ 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1.创造性和个性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_____ ,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_____ 。
12._____ 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式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2.问题空间3.创造性4.聚合思维5.功能固着五、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 六、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尽管对问题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一般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c[解析]问题可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题干为有结构的问题的定义。
3.B[解析]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4.A[解析]略。
5.C[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
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6.A[解析]练习题属于已知条件和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的问题。
7.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C[解析]略。
9.A[解析]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0.c[解析]问题的特征影响问题的解决。
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和呈现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题干为类型不同的影响。
11.B[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故选B。
12.B[解析]略。
13.B[解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可分为推理式、算法式、演绎式和启发式等。
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算法式,故选B。
14.B[解析]心理学上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手段一目标分析”,故选B。
15.D[解析-IN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
用途扩散是其中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1.ACD[解析]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存在的限制与障碍。
2.ACE[解析]略。
3.ABCDE[解析]选项中所描述的皆为专家的特征。
4.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5.CD[解析]思维越灵活,越能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就能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三、填空题1.无结构2.创造性3.理解问题4.表征5.启发式6.直接检验;间接检验7.已有知识经验;功能固着8.真正;类似9.变通性;独创性10.发散11.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具有独立性12.方法四、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空间: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3.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5.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
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和启发式两种。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
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4.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