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第四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阵地巩固,主渠 道畅通;
• 都市类报刊发挥独特优势,展现新鲜活力; • 重点新闻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新闻舆论阵地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 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 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 • 新闻事业面向社会与公众,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
具有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和舆论影响的作用。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
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 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了解,孩子从出生起 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随后的两个月里,陕西、宁夏等地频频发生此类“肾结 石事件”。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调 查发现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成分。
司推出电影《任长霞》,讲述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上任三年 来的光辉事迹。 • 由中宣部宣教局、公安部宣传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 制作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21集电视连续剧《任长 霞》,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促进社会和谐
•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图,使得 上情得以及时下达;
• 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映群众 的情绪和意见,使得下情得以及时上达;
事业。
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情况和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宣传贯彻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媒体聚焦两会,作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 喉舌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 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 达给党中央。中央再根据代表们提交的议案, 及时做出回应,解决人民的问题。
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 国家文化软实力
•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掌握了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就 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信息和舆论的传播能力。
• 我国的新闻事业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手 段,在国内和国际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 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 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基本功能
中国新闻事业的 性质与任务
形成 和发展
性质
任务
本章主要观点
•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 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 业的基本属性。
•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以 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 化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 论工具,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 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 倡导文明,宣扬道德; ➢ 刊登广告,服务生活; ➢ 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
性质和任务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最早 是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五四运动时期诞生的。
• 《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社会 主义刊物,成为中国革命新闻事业诞生的标志。
• 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 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 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 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
• 唐朝:出现邸报。
• 南宋:诞生了“卖朝报”的行业,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以传 递科举信息为职业的人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 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 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
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国新闻机构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其资产归全体人民利益 的代表者国家所有。
•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 • 新闻机构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有关单位和部门创办,是人民的
方式的新闻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毕昇
活字印刷术
古腾堡
新闻事业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
• 18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出现。 • 1839年,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开通。 • 1920年11月,美国匹兹堡KDKA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新闻广
播电台 。 • 1923年,我国上海泰来洋行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新
特点,使新闻传播朝着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更加多样化 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 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也开始在信息传播中显现出独 特的魅力,其发展势头值得关注和重视 。
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
电视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提供了技术手段 •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成功发射的现场直播 • 北京奥运会的现场直播
• 我国早期的报纸——邸报主要用于中央政府同各地官府内 部的信息交流,以便于封建统治阶级加强集权统治。
• 欧洲封建王朝对印刷出版物通常都采取严厉限禁和封杀的 政策。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中, 就有许多限制印刷品的具体规定。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 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闻事业的存在与发展,是同资产阶级发 展商品经济和进行政治斗争的需要紧密相连的。
• 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 自由发展。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 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维护 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 它借助各种新闻媒体,通过报道事实,发表言论,以理服人 等新闻手段来反映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闻和音乐,标志着中国无线新闻广播的启动。 • 1940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广播电台在延
安正式播音,这天成为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立的纪念日。
电报机
新闻事业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
• 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齐集荧屏,实现了“即时形声并 茂传播” 。
• 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 • 互联网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交互性、多媒体形态的
引导人民思想
• 新闻媒体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整合,促进主流舆论的 形成,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人民群众朝着既定 的目标前进。
• 汶川大地震
培育社会风尚
• “向任长霞学习”
• 任长霞语录,被各大媒体收录。 • 2005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华宇电影有限公
• 美国《宾夕法尼亚公报 》、法国《人民之友》是资产阶级 政论报刊的典型代表。
• 19世纪以来,西方传媒业逐步成为少数垄断财团和金融寡头 所控制的信息与舆论工具。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传播革命真理,宣 传和动员群众,组织对敌斗争,指导实际工作,推动革命和 建设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神舟七号宇航员出舱
博尔特9秒69傲视群雄
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 也改变了传统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
单向性传播 信息的接受者
交互式传播 信息的传播者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 在封建社会中,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同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开放和限禁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主题宣 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手段理顺群众的情绪。
• 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树立国家形象,不断提高 我国国际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思考题
1. 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 段的反映? 3. 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功能?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5. 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对于这一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各大媒 体纷纷跟踪报道,向公众提供整个事件的始末信息。一 方面提醒公众保护身体健康,维护合法消费权利,一方 面呼唤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 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 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前,利用新闻事业作为争取经济 发展自由和政治民主权利的手段,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大造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
本章框架结构
新闻事业的 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的 性质和功能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 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 西方一些国家,新闻媒体大都属于私营企业,具有商业 属性,同时许多新闻媒体又分属于不同的垄断集团,被 大企业主和大财团所控制,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新闻事 业中剥离出来的属于经营的部分,如广告、发行、社会 信息服务等,也呈现出了经济属性。
• 新闻事业具有社会、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属性。
• 取得政权之后,把新闻事业作为控制舆论、影响公众、 维护其经济制度和巩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
•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 和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