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1、试验目的测定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和石油管材的各种拉伸性能指标。

2、试验标准GB/T 228-2002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试验程序和步骤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

2012年2月1日发布2012 年3月1日实施3.2 检查试样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特殊情况除外;同时记录试样的宽度、厚度和直径,并计算试样原始面积,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3.3 用小标记、细划线等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

3.4 根据试样的尺寸和钢级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

3.5 根据试样的形状选择适宜的夹具。

3.6 按工作台升降按钮,以调整试样尺寸的试验空间。

3.7 将试样一端夹于钳口。

3.8 开动油泵,并闭回油阀,开启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

3.9 调整指针对正零位。

3.10把工作台降至适当高度,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

3.11进入试验窗口,输入相关参数。

3.12 首先夹持试样上夹持部位,调整试样使其中心线和试验机中心线一致,然后再夹持下夹持部分,试样夹持部分最少要为夹块长度的3/4。

3.13 装引伸计时应使引伸计夹持部分位于试样标距内。

3.14开始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3.15按试样要求的加荷速度,缓缓开启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3.16依程序提供的提示窗口,卸去引伸计后,继续拉伸直至试样断裂。

并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工作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其中,保存并打印试验数据。

3.17 先卸掉下部分残样,再卸下上部分残样;然后把试样断口接在一起,根据打印的标点测量相应的L K值,测量时尽可能使断裂位置位于测量中心,当断于标距外三分之二位置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补偿,测量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19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

3.20 计算并填写运转记录、记录开机、关机时间、试验时温度和试验情况等。

冲击试验作业指导书1、试验原理用规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简支梁状态的缺口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测量试样折断时的冲击吸收功。

2、试验标准ASTM A370-2005钢制品力学试验的标准方法和定义3、试验程序和步骤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冲击试验。

3.2 检查试样的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冲击试验,同时记录试样的尺寸。

3.3 一般试样在室温下进行,有特殊要求试样应采用无水乙醇使试样冷却到规定温度,并至少保持5分钟。

3.4 根据试样种类、尺寸及热处理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

3.5 打开“电控柜”空气开关及“主机座”开关,此时“指示灯”亮;然后打开“手控” 开关;3.6 .试验前先检查摆锤空打时被动指针的回零差并调整好“零位”;3.7 点按“取摆”扭,使摆锤逆时针上升至最高点;3.8.用“对样器”正确装载拟冲击的常、低温标准试样,试样应紧贴支座放置,并使试样缺口的背面朝向摆锤刀刃;3.9 .点按保险“退销”按钮,退去保险销子;4.0 点按“冲击”按钮,实施冲击试验;4.1. 观察并记录冲击值;4.2 •所有冲击结束后,按住“放摆”按钮,使摆锤缓慢回落于自然垂直态时再松手;4.3 .关闭“手控”开关及关闭“主机”开关;4.4.彻底关闭“电控柜”空气开关。

4.5 收集残样,并检查锤击部位、断口情况,若有缺陷,应当作记录说明。

4.6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分组袋装。

布氏硬度试验作业指导书1、试验原理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钢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

2、试验标准ASTM A370-2005钢制品力学试验的标准方法和定义。

3、试验程序和步骤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布氏硬度试验。

3.2 检查试样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试验,特殊情况除外。

3.3 根据试样的尺寸,钢级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和钢球直径。

3.4 用标准块校验试验机,合格后方可使用。

3.5 打开电源,选择试验载荷,试验时间。

黑色金属10- 15秒,有色金属30秒,硬度小于35HB刖为60秒。

3.6 试样平稳地放置在工作台,顺时针转动手轮,待工件接触压头时试验力也开始显示,当试验力接近自动加载时须缓慢上升,达到自动加载值时,仪器发出“嘟”响声,同时停止转动手轮。

3.7 加载指示灯LOADING?,负荷自动加载,运行到达所选定的力值时,保荷开始,保荷指示灯DWEL6,加载指示灯熄灭,进入倒计时,待保荷时间结束,保荷指示灯熄灭,自动进行卸荷,同时卸荷指示灯UNLOADIN G,卸荷结束后指示灯熄灭。

3.8反向转动手轮,使工件与压头脱开,杠杆回复到起始位置,一次试验结束。

3.9 取下试样,使用读数显微镜测试压痕的直径。

4.0将读数显微镜置于试样上,在长镜筒的缺口处用自然光或灯光照明,在视场中应同时看清分划板上的字和刻线,如果感觉压痕不清晰,可转动目镜调节套调至清晰。

4.1测量时,转动读数鼓轮,在读数鼓轮的圆周上刻有0-90的数字和100格线条,每一小格为0.01mm转动鼓轮一圈为1mm4.8测量时先将一刻线的内侧与压痕直径一边相切,记录测得的数据,然后再转动鼓轮,移动刻线到压痕的直径的另一边,用刻线的内侧与压痕直径相切,再记录测得的数据,则压痕直径为两次读数之差。

将读数显微镜旋转90度,在压痕垂直方向按上述方法测量,得到压痕的另一直径,两次压痕的平均值即为直径的长度。

4.9用压痕直径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或按有关标准查得布氏硬度值,计算的布氏硬度值应符合有关规定。

4.10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分组袋装。

金相试样抛光机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2、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指导本中心金相试样抛光机的操作及注意事项;3、管理内容3.1 金相试样抛光机的使用3.1.1将本机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3.1.2取下盖、罩、套圈和织物,做好清洁工作。

3.1.3把抛光织物粘贴在抛光盘上。

3.1.4将罩紧压在盘内,并在织物上喷入适量的抛光液和水。

3.1.5在排水管出口处放置一个积污容器或通向水沟,以便废液排出。

3.1.6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并检查电源电压与电机电压是否相符,接通开关后,即可进行抛光工作。

3.1.7在不使用时应盖上塑料盖,以免灰尘或其它异物落入抛光织物上而影响以后的抛光效果。

3.2 金相试样抛光机需注意事项3.2.1使用时不允许对试样加过大的压力,以免电动机过载损坏;3.2.2抛光织物应紧帖在盘面上,不允许使用已破损的织物,以免在抛光时试样有飞出的危险。

3.2.3本机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做好清洁保养工作,盖上塑料盖以利今后的正常使用。

金相试样预磨机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2、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指导本中心金相试样预磨机的操作;3、管理内容3.1打开上水开关,磨盘上水注满以后,可放入两张砂纸。

3.2接通电源开关磨盘旋转砂纸被吸住,这时可进行磨光工作。

3.3在磨光过程中,水流应连续不断但不能过大。

3.4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样品粗磨时应先在砂轮上打平,将棱角打园。

3.5不要使用过纯的砂纸,以免降低磨光效率又会使样品变形层增厚,影响样品质量3.6本机使用的砂纸以水砂纸最为适用。

3.7工作完成后关闭水源和电源并清理卫生。

金相显微镜作业指导书一、说明1、金相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为了保证金相显微镜系统正常的发挥功能,特制定本规程。

2、金相显微镜由专人使用,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保养。

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调试该设3、金相显微镜系统的操作步骤及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如下:二、显微镜部分1、去掉防尘罩,打开电源。

2、将试样置于载物台垫片,调整粗/微调旋钮进行调焦,直到观察到的图像清晰为止。

3、调整载物台位置,找到关心的视场,进行金相分析。

三、计算机及图像分析系统将金相显微镜里观察到的信息便转换到视频接口和摄像头,打开计算机,启动图象分析软件,即可观察到来自金相显微镜的实时的图像,找到关心的视场后将其采集、处理。

四、日常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地板);电源:220V± 10% 50HZ 温度:0° C— 40° C。

2. 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

3. 当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远离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

4. 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损视力。

5. 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

6. 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最小。

7. 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

8. 更换卤素灯时要注意高温,以免灼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卤素灯的玻璃体。

9. 关机不使用时,将物镜通过调焦机构调整到最低状态。

10. 关机不使用时,不要立即该盖防尘罩,待冷却后再盖,注意防火。

11. 不经常使用的光学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内。

12. 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擦物镜及其它光学部件。

目镜可以用脱脂棉签蘸1:1比例无水酒精:乙醚)混合液体甩干后擦拭,不要用其他液体,以免损伤目镜。

外包的化学分析:碳硫分析仪试验作业指导书1、试验目的测定C、S的含量2、试样要求钻取、车削的碎屑,干净清洁不粘有油污或其它污染物3、试验步骤3.1打开电源开头,电源指示灯亮。

3.2按一下“对零”按钮,量气筒液面自动下降,高度不再变化时,液面应与零刻度线相平。

YF-CS318A型有调零旋钮,按“对零”后直到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调节调零旋钮,使碳(C)表头显示零。

3.3按一下“准备”按钮,使量气筒和滴定管注满液体,滴定管中液面应与滴定管零刻度线相平,调整(S)“调零”按钮,使硫(S)显示为零。

3.4用已知碳、硫含量的定量(钢样为1g)钢铁标样放入燃烧炉,按所需步骤操作,待吸收灯灭时,分别调整C、S校准旋钮,使表头读数与C、S含量值相同。

为提高测量精度,所选定标样的c、S含量应尽量接近被测试样的估计值或试样估计值范围的中间值。

3.5将样品称好后,倒入坩埚放入电弧炉中。

3.6按下“对零”键,待量气筒液面下降到零位不动后,调节碳的“调零”旋钮,使碳显示数为0.00。

3.7打开电弧炉“前氧”、“后控”开关,调节流量计保持80-120之间。

3.8按一下“分析”键,此时应始终保持硫杯颜色(浅蓝色)。

3.9待分析灯灭后,先关“前氧”、再关“后控”。

4.0定标:照上述方法测试完标样后,分别调节碳、硫“校准”旋钮使显示数字和标样一致。

4.1测试:每天定完标后,测试试样后即可直读。

4.2碳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硫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