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图1、嘉庚学院主校门陈嘉庚6月24日回到集美,开始筹备厦门大学。

7月,在《筹办福建厦门大学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中说:“鄙人久居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不揣冒昧,拟倡办大学校并附设高等师范于厦门。

”7月13日下午,陈嘉庚邀集地方人士在厦门浮屿陈氏宗祠开特别大会,发表长篇演说,说明筹办厦门大学的动机和经过。

“窃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演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

此固尽人所知,然就进化之程序言之,则必先兴教育,而后实业有可措手”,他说自己于教育是外行,倡办大学,是“为爱国愚诚所迫”。

“当轴者既不能为我谋,则吾民不可不早自为谋,兴学责任讵有旁贷”。

他准备创办的大学,力求完备,为国家培养教育、经济和政治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年筹几十万或百万元的经费,或千万元基金,可收学生数千名,但自己“棉力有限,唯具无限诚意”,希望海内外同胞同舟共济,见义勇为。

最后他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系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若并此而无之,是置国家于度外而自取灭亡。

”陈嘉庚在会上宣布任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常年费三百万元(每年二十五万元,分十二年交清)。

此后,众人赞誉陈嘉庚之兴学事迹。

7月,黄炎培在国内的《教育杂志》和《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题目为《陈嘉庚毁家兴学记》,使他的事迹广为流传。

秋,陈嘉庚写信给陈敬贤,嘱以三十万元在马珍律地产邻近购空地二十万方呎。

是年,橡胶厂和米店共得净利九十万元,但叻币币值暴跌,对汇款回国办学颇有影响。

1920年4月13日,孙中山元帅大本营军政要员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吴稚暉(1865-1953年)、胡汉民(1879-1936年)、朱执信(1885-1920年)、李石曾(1881-1973年)从漳州到集美参观,发表演说,赞扬陈嘉庚慷慨捐资支持革命和创办学校。

7月,陈嘉庚聘叶渊为集美学校校长。

8月,集美学校商科开学,待遇与中学同。

9月,设立集美医院。

同月17、18日,在厦门基督教青年会召集会议,宣传禁种鸦片的理由。

与会各界代表六十余人均表示同意,决议成立闽南烟苗禁种会,选举陈嘉庚为会长。

会后,往见臧致平,得到口头支持。

同时陈嘉庚以会长名义致电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福建督军李厚基等,请求取缔种烟。

为筹建厦门大学向福建省政府请求拨郑成功演武场的四分之一为校址,并从上海请来美国工程师毛惠设计绘图。

10月,陈嘉庚到上海邀集厦大筹备委员开会。

委员包括蔡元培、郭秉文(1879-1967年,当时是南京高级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同时兼任东南大学筹备员)、余日章、胡敦复、汪精卫、黄炎培、叶渊、邓萃英和黄孟珪等。

因汪精卫无意任厦大校长,会上举邓萃英代之。

邓萃英(字芝园)是福州人,曾留学日本,时任教育部参事,并兼代教育次长职。

邓也不想来福建,便派何公敢、郑贞文(1891-1969年,曾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来厦筹备建校。

11月,设立集美图书馆。

本年,陈嘉庚以二十五万元买进火锯厂一所,兼营菠萝罐头。

全部退出裕源、振成丰、槟城三橡胶公司,损失三十多万元。

年底结帐,胶厂、米店等各项营业中共获得九十万元。

是年,长女陈爱礼(十七岁),南洋女中高才生,与二十七岁的李光前结婚(所以婚礼照片上没有陈嘉庚)。

婚礼在道南学校礼堂,证婚人林文庆,介绍人薛武院(华商银行总理)、薛中华(汇丰银行买办及道南学校董事),规模盛大。

1921年2月,集美学校女子师范、幼稚师范开学。

4月6日,厦门大学假集美中学新校舍即温楼开学,设师范部文、理科和商科预科,学生九十八名,有三分之一来自闽南。

校训“止于至善”。

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北洋军阀皖系)派视学冯守愚到会致“贺词”。

出席典礼的还有厦门总税务司力斯、福州协和大学校长庄殷士、厦门英华书院院长安得荷和厦门道尹陈韵珊等。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应邀参加,并连续两天讲演大学旨趣。

校长邓萃英请北洋军阀大总统徐世昌给陈嘉庚送“热心教育”匾额,以示钦佩。

陈嘉庚却认为徐氏“是个少了士人气节的人,拒绝悬挂”。

5月,邓萃英辞职,他所聘教员也大部离去,这个学期只好作废。

陈嘉庚急电新加坡,力邀林文庆来接任。

5月9日“国耻日”,演武场厦大校舍奠基开工。

基石镌刻为陈嘉庚手书:“中华民国十年五月九日厦门大学校舍开工陈嘉庚奠基题”,至今仍完好嵌于群贤楼中厅墙跟下。

6月,林文庆到任为校长、当然董事长,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长,陈敬贤为董事长。

9月开学,学生一百二十名,教师多为留美教授。

校歌歌词为国文教员郑贞文所作: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与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至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于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吁嗟乎南方之强。

秋季,集美学校开学,中学和师范分别设部;水产、商科并入中学,称中学实业部。

集美“延平故垒”旁,是一片墓地,陈嘉庚把它买下,亲自指挥破土动工兴建集美小学砖石结构新校舍-延平楼。

12月,亲自撰写并手书的《集美小学记》碑刻奠基,立于延平楼前面正中,说明创办集美小学的动机和经过,开头有这样的一句:“余侨商星洲,慨祖国之陵夷,悯故乡之哄斗,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

”年终结算,陈嘉庚仍从制胶厂、火锯厂、罐头厂和米店净得一百万元。

厦大、集美两地建筑校舍,每月费数万元。

陈嘉庚陵墓墓围编号15的浮雕“办厦门大学”(No.15)描述了建立厦大的故事。

至此,陈嘉庚前半生的重要经历通过墓围上的浮雕生动艺术地展现出来。

1922年-1939年(民国十一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四十九岁至六十六岁 1922年2月,厦大校舍映雪楼落成,全校迁入新址上课。

3月,第六次出国。

集美、厦大以及陈嘉庚公司在国内的分行、店铺由陈敬贤经理。

但敬贤因操劳过度经常咯血,不久就去日本治病。

陈嘉庚到新加坡后,虽经济不振,胶价下降,但他逆风而上,全力扩展橡胶制造。

因建筑成本的问题,陈嘉庚放弃外国设计师,请陈延庭专管厦大建设。

他十天半月就会写信与陈延庭讨论厦大建设问题。

登报征求经验良方千余方补入《验方新编》,交上海世界书局印二万本在国外广泛赠送。

年终结算,陈嘉庚得净利一百一十万元。

图2、陈嘉庚先生故居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办学.集美学村的高楼大厦遍布各个角落,雄伟壮丽,而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呢?却平凡质朴。

1918年6月,位于集美学村的中心,当今“道南楼”的北面,陈嘉庚的居宅建成了。

先生便住在这里筹划厦门大学的创建和集美学村的扩展工作。

抗战的第三个年头,先生居宅毁于日机的烧夷弹,仅存残垣断壁。

可是先生所关心的是集美学校的修复与扩建,从来没有同意先抢修他的居宅。

直到1955年,校舍全部修峻后,才由人民政府拨款将先生的居宅修复。

之后他又居住在这里,一直到病重赴京治疗才离开。

为了永久纪念,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并请廖承志副委员长题写"陈嘉庚先生故居"横匾,故居按他晚年居住时的情况陈列,陈设简单,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

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

这些实物反映了陈嘉庚先生起居俭朴,为公忘私的高尚品德。

故居西侧,1983年春新落成一座三层楼房,辟为"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以"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内容,展现出陈嘉庚先生经营实业的聪明才智,勤劳俭朴,倾资兴学的高尚品德和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上为引用)图3、马约翰广场图4、马约翰像马约翰(1882——1966)男,福建省厦门市人。

191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1919—1920年与1925年——1926年两次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体育。

在大学读书期间,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代表队的主力,擅长中长跑,曾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和440码第三名。

1936年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马约翰先生于1914——1966年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

他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以上为引用)图5、郑成功像背景198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厦门建立为海峡两岸人民崇敬的郑成功雕像,以密切闽台之间地理相接、血缘相近、习俗相同、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要求雕像屹立在鼓浪屿海滨,使过往厦门港的船只和踏上厦门鼓浪屿的人们都能看到郑成功的英雄形象。

是建国后福建最大的历史人物纪念像。

附近皓月园有显示郑成功率将士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大型雕像,周围台树,遍植花木,为著名旅游景点。

图6、苏颂故居苏颂是宋朝时的宰相,为政清廉,勤政爱民,当官近60载,皆有建树,为后人留下很多科学著作。

苏颂故居“芦山堂”,在县城西北隅永丰乡,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

现存的“芦山堂”,为民国元年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

在新建的苏颂科技馆中,陈列了他做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的业绩。

馆中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

图7、陈化成故居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鸦片战争时期著名抗英将领,在吴淞保卫战中英勇牺牲。

陈化成厦门故居位于思明区草浦巷9号,陈化成的第五代后人仍在此居住。

故居十分简陋,建筑面积130多平方米,由天井、厅堂及两侧卧房组成,系砖木结构两进民居,当地人称这种建筑为“红砖厝”。

这处宅子是陈化成任福建水师提督时购置的,他在此只居住了不到四年。

故居内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购房契约、陈化成使用过的石板床等原物。

1841年,陈化成离开这里调任江南水师提督,不久就战死沙场。

陈嘉庚纪念馆1陈嘉庚纪念馆2林尔嘉雕塑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纪念碑厦门名人:郑小瑛殷承宗陈嘉庚朱熹郑成功苏颂施琅林巧稚陈化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