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
2、三角巾包扎法 ---- 手部包扎 ---- 足部包扎 ---- 头部包扎
3、前臂悬挂法 ---- 大悬臂带 ---- 小悬臂带
四、伤员的搬运
1、扶持法: 适用于伤势轻、神 志清醒而又能步行 的伤员。
2、抱扶法: 适用于伤势较 轻、神志清醒但 体力较差或虚弱 的伤员。
3、托椅式搬运法: 适用于神志清醒、 足部损伤而行走困 难的伤员。
3、急救处理
1)安静休息 2)止血、止痛 3)保暖和防暑 4)饮水和吸氧:淡盐水 5)针刺穴位:人中、合谷、涌泉等。 6)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减少搬动或 移动伤员,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六、骨折的急救
1、骨折的概念: ---- 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2、骨折的分类:开放和闭合性 3、骨折的原因 ---- 直接暴力 ---- 传达暴力 ---- 牵拉暴力 ---- 积累性暴力
---- 肌肉损伤 ---- 肌腱损伤 ---- 内脏损伤
4. 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
---- 轻伤 ---- 中等伤 ---- 重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直接原因(基本原因或一般原因) 诱因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1.思想因素 2.准备活动方面的原因 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4.运动负荷过大(尤其局部)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佳 6.组织方法不当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8.场地设备的缺点 9.不良气象影响
4、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稳、有规律进 行,不能间断,也不能忽快忽慢,禁止用冲 击式猛压,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 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 5、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特别是肘关节 要伸直),不要左右摆动,双手掌有重叠放 置,不可交叉放置,按压后放松时定位的手 掌部不可离开胸骨定位点。
二、出血的急救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1、擦伤 --清创、消毒 2、撕裂伤 --清创、消毒后缝合 3、刺伤和切伤 --清创、消毒后等处理后,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一)急性损伤 1、早期(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内) ---病理表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
1、概念: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 关系。
2、关节脱位的原因 ----直接外力 ----间接外力
3、关节脱位的征象: ----疼痛和压痛 ----肿胀 ----功能障碍 ----畸形 确诊:x光检查 5、关节脱位急救的原则:
同骨折的急救原则
八、脑震荡的急救
征象: (1)头部有明显外伤史; (2)伤后意识丧失,一般在数分钟到半
4、骨折的征象:
• 全身表现:休克、体温等。 • 局部表现: ----疼痛、压痛和震痛 ----肿胀及淤血 ----功能障碍 ----畸形 ----异常活动和骨擦声 • 确诊: X 拍片
5、骨折急救的原则 ---防止休克 ---就地固定 ---先止血再包扎伤口,最后固定 6、骨折急救的临时固定
七、关节脱位的急救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头后仰 ---- 防漏气 ---- 吹气频率:12-15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 操作者以掌根挤压 ---- 按压部位: 胸骨体下半段 ---- 用力适当,有冲击力; ---- 按压频率:80-100次/分(成人)
100次/分(儿童) ---- 按压深度:4-5厘米
小时内即清醒。 (3)出现“逆行性遗忘”。 (4)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反者。
脑震荡出现如下征象提示合并颅脑损伤
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则提示有颅脑损伤: (l)昏迷时间在五分钟以上。 (2)耳、口、鼻有出血或流清水或眼球、咽 后壁出现青紫现象。 (3)两瞳孔不对称或散大。 (4)清醒后头痛、呕吐剧烈、抽搐 (5)出现第二次昏迷。
1、抬高患肢法 2、加压包扎法 3、指压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指压法: ---- 颞浅动脉 ---- 颌外动脉 ---- 锁骨下动脉 ---- 肱动脉 ---- 指动脉 ---- 股动脉 ---- 胫前胫后动脉
三、包扎
1. 绷带包扎法 ---- 环形包扎法 ---- 螺旋形包扎法 ----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 “8”字形包扎法
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术:
遵循上述步骤先进行30次胸外心 脏按压,然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即 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如此反复 进行,直到专业医务人员赶到或病人 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1、开放气道行仰头举颌法时,注意手指不要 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要使颈 过伸。 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要 过大,否则会造成胃内大量充气。 3、判断有无脉搏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 大,以免颈动脉受压防碍头部供血,检查时 间不可超过10秒。
运动损伤的诱因
1. 体育运动项目和技术动作对人体 的要求。
2. 人体某些部位自身的解剖生理弱 点。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6.加强保健指导(医务监督)
第二节 常用的急救方法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 心肺复苏术 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A) 人工呼吸(B) 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法)(C)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急救方法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处理 第四节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 ---- 开放性损伤 ---- 闭合性损伤 2、按发病的缓急分 ---- 急性损伤 ---- 慢性损伤
3.按损伤组织种类分(种类繁多)
4、卧式三人搬运法 适用于身体较重、 昏迷或肢体骨折后 没有担架等情况。
5、器械及车辆搬运法 担架搬运法 车辆搬运法
五、休克的急救
1、概念: 休克是指人体遭受内外强烈刺激后发
生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征。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2、表现:
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 身无力、皮肤湿冷、反应迟钝、神志模糊 和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