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观念教育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使信息的处理功能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能力达到了信息存储、传递、处理、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

1 现代信息技术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1.1 教学观念的变革“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意义通常是狭隘的指的是校内教育而且是阶段性的而教育对象也往往仅限于青少年。

教师通过课堂、实验室等特定的教学环境运用语言、姿势、表情、文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总是被假定为知识渊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桶水”;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他们往往被比做海绵、白纸或者他们的头脑被假定为空空的容器。

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这种传统的线性封闭
式教学方式往往能达到一种知识的继承性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共性化的人格却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

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1.2 课程观念的变革在传统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汇贯通。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地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
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1.3 教育评价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属于应试型教育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评价标准它通常表现为及格率、优秀率、上线率百分比的高低。

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人才的定位就是脑筋灵活、记忆力好、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善于应付考试能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得高分。

这种教育模式和人才观念往往造成传统教育的畸形产物———大量高分低能儿的存在。

信息化教育模式则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不再单是高分数而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应是精神、智慧、毅力与创建性的综合体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须具备应对高科技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