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

钱最多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记者 白剑峰在《谁制造了“感冒经济”》中写道,一位外国医生说,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 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而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看个普通感冒,花一 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
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 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
过度医疗
过 度 医 疗
• 1· 定义 • 4· 界定难度
• 2· 种类 • 3· 举例
• 5· 形成原因 • 6· 解决与防范
• 定义: •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 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 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 耗费的诊治行为。或者说,在治疗过程 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 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 疗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 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 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医疗不是诊治 病情所需,起码不是诊治病情完全所需。 过度医疗是与道德相违背的,是法律以 及相关制度所被禁止的。 • 主要种类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等)、过度护理。
重症监护也存在“过度治疗”现象。 记者采访发现,一位退休干部因脑溢血 成植物人,在重症监护室(ICU)躺 了一年去世,花了100多万元,一个 人把单位全年医药费花光。 “进了ICU,没有几十万元出不来。 关上门都是给病人用最贵的药和材料。” 济南某三甲医院一位主任医师说,像止 痛针也用进口的,五六百元一针,而普 通的一针仅2元。一根导管国产只要十 几元,而用进口的就几十元一根。在I CU,一天治疗费用1万多元很正常。” 一些医院的临床病例显示,领导干部、 公费医疗及医保病人,更容易成为“过 度治疗”的受害者。
查找材料: 巴合尖、 刘 亚
蔡和娟
材料整理: 梁 静、廖玉梅、 蔡和娟 PPT制作: 梁 静、廖玉梅
PPT讲述: 蓝全娣
PPT播放: 廖玉梅
全剧终
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超过贩毒。
——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提案里 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 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
课 后 习 题
• 你觉得过度医疗问题 • 的出现责任应归哪方? 卫生部监管不力 医院要创收 医生品德低下 患者病急乱投医 你觉得应该怎样整治过度 医疗?
A. B. C. D.
A. B. C. D.
卫生部出台相关法律监督 减少医生出错的责任 实行医药分离 患者掌握医疗知识
活动感言:
学好各方面的与医药有关的知识,同时,提高警惕。 巴合尖(11142001):
在社会上大力普及一些基本医学常识,避免为庸医故 蔡和娟(11142002): 意欺骗。
蓝全娣(11142011):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时事和医学知识,同时大力宣传。
梁 静(11142012): 过度医疗是可以防范的,希望大家加强医药常识的
学习。 提高社会成员道德,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扩大教 廖玉梅(11142013): 育宣传。
刘 亚(11142014):这个世界越来越黑暗,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性,
避免被过度医疗。
我们一起走过……
抗菌药物滥用的状况已是异常严 峻,由此而产生的耐药性使许多人在 罹患疾病时无药可医,成为潜在的身 体隐忧,尤其以抗生素的滥用为甚, 钟南山院士就曾公开质疑无节制使用 抗生素的必要性。抗生素滥用只是冰 山一角,潜藏在深处的过度医疗行为 则是看病过程中更大的危机,造成了 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社会问 题。过度医疗的发生既是以药养医体 制的恶果,其背后也牵连相关法律法 规的空置和医学伦理的丧失
防范
3.有创治疗前,可多询问医生, 多请专家医生会诊。
4.可以从抵制缩水医疗入手。 5.慎用抗生素。 6.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需 要签字的知情书。 7.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提出,要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以破 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 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无 疑,这是扎实推进医改的“妙方”之一。
组名:忆 . 惜 . 梦 组长:梁 组员: 静(11 14 20 12)
巴合尖 蔡和娟 蓝全娣 廖玉梅 刘 亚
(11 (11 (11 (11 (11
14 14 14 14 14
20 20 20 20 20
01) 02) 11) 13) 14)
5月12日,华商网友“欲哭· 无泪”在论坛发帖称:“孩子 发烧,医院不先于治疗,反而向家长施压,强烈要求孩 子住院治疗,否则不予治疗,无奈之下,住进医院,交 予押金1000元,住院之后医生不急于治疗,将其搁置,在 强烈要求下,给小孩打了一针退烧针,点滴还未全部输 尽,孩子便有了明显好转。当医院列出清单时,一天之 内,小孩的发烧,竟花费了近800元,家长无法接受。” 引发了网友热议,到底“一进医院就要各种检查”是否 属于过度医疗?对此网友争论不休。
就是 [不一样]!! 1.病不一样表现不 一样,治疗方法不 一样; 2.医生的经验水平 不一样; 3.人们对过度医疗 的认识不一样。 一般来说,对过度医疗判定的 基本准则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 上是趋好还是伤害。在治疗中, 要看医生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 产生预防作用,是否减轻了病人 的痛苦,是否能延长病人的寿命。 另外有两个附加条件是:病人的 经济能力是否能承受,病人的心 理是否能承受,治疗中是否能体 现病人的权利
一位医生私下告诉记者,现行医院的企业化 运作制度加剧了肿瘤的“过度治疗”,因为 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是独立核算的,在国家 财政补贴不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收入多 少,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室自己挣。再加上 难以言表的诱惑(开药回扣)在里面,有时 “过度医疗”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发不 可收拾。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人约250 万,肺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恶 性肿瘤发病首位,死亡率最高为肺癌。 目前对恶性肿瘤治疗,多数只能采取 放化疗及药物维持疗法。而记者4月19 日从权威部门了解到,目前肿瘤病人 用药物治疗的实际有效率仅30%左右。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
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特征。
“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 起;病不起,药费利润10 倍起~~”
医疗消费是医生主导的消费,而不是患者的主动消费。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何建国说,在信息严重不对称 的情况下,很多医生利用处方权,不断制造无效甚至有害的需求,把患者当成了 牟利的对象,这是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
肿瘤病人渐成医院争抢“唐僧肉”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利 益的驱动下,医院争抢肿瘤 病人,“病人颇似”“唐僧 肉”的怪现象,也越演越烈。 • 记者了解到,近五年来, 南京三级以上综合大医院的 肿瘤科几乎都扩张了一倍以 上,一些二级医院甚至也有 了肿瘤科,打着祖传秘方治 肿瘤的私营诊所、民营医院 则更多。据业内人士介绍, 各医院纷纷扩张了肿瘤科的 规模
• • 一方面是因老龄化、污染
等原因,肿瘤病人确实越 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看中 肿瘤科的巨大效益,癌症 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元, 多则上百万元。即使自家 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也 把肿瘤病人当作“肥肉” 争相夺取。一个病人到了 医院,如果是外科医生接 诊的话,他会极力劝病人 手术;内科医生接诊的话, 他会先给病人上化疗药物; 而放射科医生却极力强调 放疗的重要性。
平时多看写书,积累必要的医疗 保健知识。看病时如果医生觉得 你懂得很多,就不敢随便吓唬你 了。过渡医疗往往都是在医生的 暗示下,以为自己病很严重,必 须做更多的检查、用更贵的药。 实际上贵的药不见得好,有些成 分没变,只是换了包装就成倍地 涨价,所以最好是多学习相关知 识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1.对利益驱动的行医形势要有清 醒的判断。 2.对医疗的侵袭性和自己的身体 承受能力有所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