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四 大 佛 教 名 山
“琉璃世界”普陀山,无限的慈 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莲花世界”九华山,无尽的孝 道-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大道教名山
四川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正一道祖庭
安徽齐云山
风景名山——黄山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 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 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当所处的环境改变时,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也会发 生变化,以建立新环境下新的平衡,这样的变化, 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 质岩。
4、地震
外营力作用
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所引起。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 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 低趋于夷平。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ABB褶曲景观
地层在各种内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扭曲变形。 岩层的单个弯曲为褶曲,岩层的连续弯曲成为褶 皱。
褶曲
背斜 向斜 1 2 3
在一般情况下,背斜常 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 谷地或盆地。
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裸露在地 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 用,岩性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不容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决定旅游活动的难易程度
1)地貌条件决定旅游项目的选择和兴建 2)地质地貌影响旅游开发条件和可进入性 3)地质地貌变化带来不利因素,如泥石流、崩塌等
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
构成旅游景区的主景;起到烘托作用
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特征和观赏效果
风景的骨架和载体 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型旅游资源
宁 夏 沙 坡 头
甘肃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有四奇: 月牙之形千古如旧、 恶境之地清流成泉、 沙山之中不淹于沙、 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月牙泉有三宝: 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
鸣沙旅游资源
鸣沙在蒙语中被称为“布热芒哈”,意思是 “带喇叭的沙丘”。 我国是世界上鸣沙旅游资源最多的国家。较为 著名的有: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 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伊吾鸣沙。 主要旅游项目:滑沙、骑骆驼游沙漠、沙漠滑 翔伞、滑沙车、地方民族歌舞等。
火山
§3
黑龙江五大 连池火山群
火口湖
火山熔岩形成的“石虎” 从空中俯瞰黑龙山火山口
浙江温州乐清市雁荡 山形成于1.2亿年前, 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 流纹质古火山,全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景点550多处,是流纹 质火山岩自然博物馆。 具有“日景耐看、夜 景消魂”、“一景多 变,移步换形”的特 点。辟有八大景区, 其中灵峰、灵岩、大 龙湫精华荟萃,被称 为“雁荡三绝”。现 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 游区,同时也是世界 地质公园。
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地势、形态)
2.多姿多彩的地表物质 3.地表面或浅地表存留下来生物遗迹、地下岩洞、 地下河流等
§1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类型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B-沉积与构造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D-自然变动遗迹 AE-岛礁
主要类型—按“海拨”划分
沙漠具有观赏价值
沙漠具有观赏价值
滑沙
所谓冲沙,其实就是游客们登上特地配置的吉普车,在连绵 起伏的沙漠大海之中搏击无数个沙丘,让人们体会短暂的失 重感,从中体味无穷的乐趣。
冲沙
埋沙疗法
主要观赏形态
1、风蚀城堡:在干旱区多暴雨,流水冲刷地面形成沟谷, 沟谷经长期风蚀逐渐扩大,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 不同形状的孤立小丘,其顶部较为平坦,边坡较陡,高几十 米,远看如城堡。 2、雅丹:干旱区湖水蒸干后,粘性土因失水而收缩干裂形 成裂隙,风蚀作用使其不断扩大形成沟槽,沟槽间是相对高 起的陡壁小丘,这种地貌称为雅丹。 3、风蚀蘑菇和风蚀柱:孤立突出且下部岩性比上部岩性软 的岩石或地层因风蚀作用形成如蘑菇和柱子的地貌形状。 4、荒漠:在干旱地区因水分缺乏植物难以成长形成的荒凉景象。
1、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 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 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 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 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侵蚀作用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
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山体
•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山按地质成因分:褶皱山、断块山、褶皱-断块山、火山
褶皱山(folded mountain)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 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 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 貌中最大的类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 斯山等 ) 断块山又称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 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泰山、华山、庐山等)
BACK
位于岱庙北 ,泰山山门 ,为一道石 坊。
BACK
王母池即“瑶池”,传 为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又因为王母是群仙之首 ,所以古称“群玉庵”
BACK
红门宫前三重石坊,形 如阶梯,前为一天门。 两侧有“天下奇观”、 “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因有红石如门而得名 ,分东西两院,东为 弥勒院,西为红门宫 ,中由飞云阁相连。
§1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成因
内营力(内力),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 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压力等内部能量, 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 态发生变化等各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 (水平、垂直),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硅酸盐), 变质作用(变质岩)和地震(快速断裂或错动). 外营力(外力),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等影 响所产生的作用。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 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 于夷平.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 物),剥蚀作用(风力、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内营力作用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如 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 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 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1、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 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相互转化。
中峰
丹 霞 地 貌
华山东峰
back
华山西烽
back
华山南峰
back
华山北峰
back
千尺幢
back
苍龙岭
back
鹞子翻身
back
恒山
衡山
嵩山, “佛、道、儒” 三教荟萃, “天、地、人” 竞相生辉, “山、寺、貌” 互补争艳。
“金色世界”五台山,无上的智 慧-文殊菩萨的道场 “银色世界”峨眉山,无边的愿 行-普贤菩萨的道场
学习提示 一 主要内容 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鉴赏 二 学习重点 掌握地文景观基本类型 掌握地文景观的鉴赏价值和鉴赏方法 知道一些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1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概念
地文景观是地球内、外营力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 而形成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称。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则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地文景观物象。 其内容包括:地质体与地貌形态
第二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我国质量监督检疫总局2003年2月24日发布的分类 标准(GB/T 18972-2003) 3个层次: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 其中主类8个、亚类31个、基本类型155个。 八大主类:
2、岩浆活动
岩浆是地壳深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硅酸岩熔融 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浆沿着岩石圈破 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称为岩浆侵入活动。岩 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置未达地表就冷凝成岩,称 为侵入岩;岩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 活动,由此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由 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一、地文景观 二、水域风光 三、生物景观 四、天象与气候景观 五、遗址遗迹 六、建筑与设施 七、旅游商品 八、人文活动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习内容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概念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成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开发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断层 •该岩石是在距今 8 亿年 至19 亿年生成的.根据 陨石同位素年龄测定资 料,地球年龄为 46 亿年,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就 占整个地球年龄的四分 之一.
断 层 景 观
合掌峰(灵峰)
夫妻峰(灵峰)
犀牛望月(灵峰)
剪刀峰
沙石地地貌景观
新月型沙丘链
新 月 型 沙 丘 沙丘金字塔
5000米以上 3500~5000米
1000~3500米
500~1000米
低山
中山
高山
极高山
主要类型—按“旅游功能“划分 ☆ 登山探险型 ☆ 观光游览型 ☆ 运动娱乐型 ☆ 历史文化型 ☆ 综合型
主要类型—按“地貌类型“划分
⊙ 花岗岩地貌 ⊙ 丹霞地貌 ⊙ 流纹岩地貌 ⊙ 熔岩地貌 ⊙ 岩溶地貌 ⊙ 石英砂岩地貌 ⊙ 雅丹地貌 ⊙ 冰川地貌
BACK
泰顶南面的道观碧霞祠建 于宋朝,以铜铁等金属铸 件和土木砖石构成, 国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