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一)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
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即,具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相应的
法律后果的组织。
(二)判断标准: 权:独立的行政职权。
五、行政职权的限度 (一)行政职权的限度,即行政权限,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所应当遵守的
范围和界限。行政权限直接关系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的管辖权范围。
(二)管辖权争议的解决 1.移送管辖。
即无管辖权的行政主体把已受理的事务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行政主体管辖。 2.指定管辖。
即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上级行政主体以决定的方式指定争议双方中的一方行政主体行 使管辖权。 3.移转管辖。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行政主体的分类 四、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五、行政职权的限度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六、行政主体资格 七、行政主体之间关系及法律调整 八、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
引例:
某市人民政府为了对该市最大的广场进行有效管理,专门成立了广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广场管委会)。广场管委会发现广场种植的树木枝叶过于繁茂,既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又时常发生游客 被树枝刮伤的事件,所以对树枝进行了修剪。市园林事业局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广场管委会的行为,认 为广场管委会未经批准擅自对名木古树进行修剪,属于故意毁损名木古树的违法行为,遂作出一定数 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广场管委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行政主体资格的产生 1.符合条件的组织产生 法定条件(指职权行政主体): 其成立已获得有关机关批准; 已由组织法或组织章程规定了职责和权限; 已有法定编制并按编制配备了人员; 已有独立的行政经费预算; 已配置了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条件;
已经政府公报公告其成立(公告内容:该组织成立时间;组织名称和首长姓名;组织的 性质、级别、任务、职权、职责和权限;组织章程和印章;组织的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
即由上级行政主体决定或同意,把管辖权由下级行政主体移送给上级行政主体或由上级行 政主体移送给下级行政主体。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32 六、行政主体资格
主体的资格和其法律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才能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 所以,行政主体资格,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依法定程序和途径获得行政主体法律地 位的权能。 随着行政主体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主体资格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三、行政主体的分类 依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分内部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主体; 依行政职权的产生方式,分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依行政主体的管辖范围,分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依行政职权的针对对象,分地域行政主体和公务行政主体; 依是否存在派出关系,分本行政主体和派出行政主体。 四、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二)行政主体间的横向关系 l 即无隶属关系的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l 两个主体不管是否处于同一等级,只要它们之间无隶属关系,概属横向关系; l 在横向关系中,不存在领导或指导关系。
横向关系
权限划分关系
如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限划
分,这类权限划分的结果是各种行政管
辖权
公务协助关系
指对某一事务无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基
1.行政机关的国家性 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机关,区别于政党、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2.行政机关的执行性 是人民代表机关的执行机关;
3.行政职权来源的特殊性 设立依据是宪法(根本法,具有最高性)和组织法(宪法性法律,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 。
法律主体的法律地位是该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现。 即,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权力与职责的综合体现。具 体而言,即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综合体现。 (一)行政职权 1.行政职权的概念
概念:是指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依法定位到具体行政主体身上的国家行政权,是各 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有权有名未必就是行政主体,但一旦有责就必是行政主体。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行政主体, 关键还是看它能否独立负责。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以行政主体是行政法 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未必是行政主体。并且,行政主体仅 限组织,行政法主体中可以有个人。
(三)意义 1.行政意义上,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2.法律意义上,有助于确定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一、行政机关概述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 三、行政机关的体系
第二节 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概述 (一)概念 行政机关,即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国
家行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 (二)特征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
即,所有的行政主体都是行政组织, 但是有的行政组织不是行政主体
(四)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是指虽无法律上的名义,但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
行政主体 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 应自己承担自己行为后果 在行政诉讼中是被告
(二)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
依据法律规定合法行使行政权 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公共服务及增进相对人利益 赔偿与补偿
宏观层面: l 安全保障职责 l 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l 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 l 发展和健全社会保障 l 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处理的三项规则: l a.纵向领导关系:被领导主体有权越级向上一级行政主体报告,但在领导主体行为被依法
撤销或改变之前,必须服从领导主体的决定; l b.纵向指导关系:争议双方主体都应向各自所属的政府报告,由双方政府处理。双方政府
意见有分歧的,按第一规则处理; l c.横向关系:争议双方主体各自向自己的领导主体报告,最终由共同的上级领导主体处理。
主体资格依法转移给其他组织的现象。 分为:行政主体的分解和行政主体的合并 变更的法律后果:被分解或被合并的组织,其原有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分解或合并后继续承
受其权利义务的组织承担
(三)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 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是指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因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失去行政主体资
格的现象。 原因:行政主体的撤销;法律法规收回所授之权或法律法规的授权期限已到。 消灭的法律后果:被撤销的行政主体,其行为的法律责任由继续承受其权利义务的组织承
用“权”的标准来判断行政主体,应该看谁是权力的拥有者,而不是看谁在实际行使权力。 名:名义标准是判断行政主体的外在标准。
一般情况下,名义标准误差的可能性最大,一般只作参考。特殊情况下,即当多个主体对 某一事件均具有职权,并经共同商议以后对此作出行政决定的,此时行为以谁的名义作出,谁 就是此事的行政主体。 责:“责”是判断行政主体的“金”标准。
行为主体 以他人(行政主体)名义行使职权 由他人(行政主体)承担行为后果
在行政诉讼中不能是被告
通常情况下,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统一于同一个组织之中,但当行政主体不是亲自实施该行政 行为时,比如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该行政行为,则“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分离。
了解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人(日本)、公法人(英国)、公务法人(法国): 后三者均为其所在国的行政法学中的概念,都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但不能等同行政主体本身, 只是行政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体: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 来源: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2.行政职权的特征 (1)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强制性、命令性、国家意志性、执行性、不可自由处分性 (2)特定属性:
a.公益性(指行政职权设定和行使的目的) b.优益性(由公益性决定)
职务上的优先权和物质上的受益权
行政优益权,是行政职权优益性的体现,是行政职权有效行使的保障条件,其本身并不是行政 职权的一种。行政职权具有不可自由处分权,不能被现在主体抛弃,否则构成违法。但行政主 体可以不使用行政优益权。
八、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在法律上是由民法设定。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在目前行政法没有对其 做特别规定,所以按民法原理确定。 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即依法代表行政主体从事行政行为和诉讼活动的个人。
2.特征: (1)是个人而不是组织; (2)是法定而不是意定; (3)是代表而不是代理; (4)是同一而不是分裂。
(二)确认 三种情形: 1.行政主体单位的正职行政负责人。如市政府的市长、公安局的局长等; 2.在行政主体单位没有正职行政负责人的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副职行政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 人。如市政府在没有市长的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副市长作为法定代表人; 3.在行政主体单位没有正副职的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
领导关系
指导关系
内涵:作为领导方的行政主体对被领导 内涵:作为指导方的行政主体对被指导
方的行政主体有命令权、指挥权和监督 方的行政主体享有指导权,但没有指挥
权。前者可以直接改变或撤销后者的行 权和命令权。前者无权直接改变和撤销

后者的行为
后果:被领导方不接受领导方的命令、 后果:被指导方不接受指导方的指导, 不服从指挥,须承担失职的法律责任 不须承担法律责任,只涉及工作作风 情形:上下级人民政府之间;各级人民 情形:上下级职能行政机构之间的大部 政府与其所属行政机构之间;上下级行 分 政机构之间的一部分。包括单一领导关 系和双重领导关系
2. 途径 依职权取得
指行政主体资格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而取得。如,国家行政机关 依授权取得
指行政主体资格依照《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单行法律、法规授权而取得,如行政机关的 内设机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