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夸父逐日》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夸父逐日》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夸父逐日》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翻译文言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2.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2.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设备。

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设计思路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

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

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

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1.诵读法。

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

2·讨论法。

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

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夸父逐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师:刚才同学们都看了动画片,觉得很有趣。

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

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背诵竞赛。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重在语感的培养。

本文比较简短,容易熟读成诵。

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全文背诵出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

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

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

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五、拓展延伸﹙一﹚出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夸父诞宏志》让学生思考诗人赞美了夸父的哪些精神?读山海经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①,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②?余迹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释】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②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

③余迹:本意为遭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

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二﹚夸父余光中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六、课堂小结《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夸父逐日》教案1 新人教版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夸父形象及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能背诵全文。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章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

教学难点:了解夸父形象及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2、很高兴和大伙儿携手迈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神话则是这块天地中灿烂夺目的文学瑰宝。

刚才有同学提及夸父逐日。

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个礼物动画片《夸父逐日》。

欣赏《夸父逐日》谈谈看到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用文言文写成的《夸父逐日》,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3、目标: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1)掌握本文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章的大意,能背诵全文;(2)了解夸父形象,及文章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2、《山海经》:书名。

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词语: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2、文意: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请同学们把本文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一讲,看谁讲的精彩。

4、练习背诵五、问题探讨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与日逐走——道渴而死——杖化邓林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师: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这一形象褒贬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1):夸父敢于挑战极限,敢于追逐太阳,是勇敢自信的象征。

(2):夸父自不量力,自以为是。

(3):夸父有勇无谋,遇事缺乏冷静地分析。

(4):夸父坚持不懈,执着逐日,值得褒扬!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3、这篇短文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六、拓展延伸: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七、简单谈谈自己学习完这篇文章的感悟1:夸父追逐太阳,其实就是和时间赛跑,我们也要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

2:夸父敢于挑战太阳,我们也要挑战极限。

3:自不量力的结果是死在半路上,遇事要量力而行。

八、作业:展开自己的想象,扩写《夸父逐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