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语段备注:两周一次第(一)次1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草书大王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诟](gòu)责骂。
第(二)次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校]比较。
4席上啖菱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北人]北方人。
第(三)次5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6顾左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弃]断绝。
[士师]典狱官。
[已]罢免。
第(四)次7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8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鬻](yù)歌:卖唱。
[假食]糊口。
[枥]屋上中梁。
[抃舞] 跳舞,抃biàn。
[逆旅]客店。
[曼声]拉长声音。
第(五)次9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 [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
[一]实在,的确。
[重](ch6ng)重叠,多数。
[舅]夫的父亲,公公。
[小子]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
10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第(六)次11匡衡穿壁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2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第(七)次13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4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第(八)次15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6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第(九)次17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第(十)次19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礼记》)20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第(十一)次21教子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尤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文]掩饰。
[年登婚宦]成年以后。
22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第(十二)次23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4 床头捉刀人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③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
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
③捉:握。
第(十三)次25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①,军人有病疽②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
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③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注]①中山:国名。
②疽:毒疮。
③创:伤,伤口。
26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子(陈浩:垂头丧气之貌)。
④奉:捧。
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小事情啊。
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第(十四)次27滥竿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8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第(十五)次29多多益善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0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第(十六)次31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32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第(十七)次33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4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第(十八)次35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3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