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福利:概念和视角马广海许英2012-12-27 10:56:17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济南)2008年5期【英文标题】On Social Welfare: Concept and Perspective【作者简介】马广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济南 250100);许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关于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有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视角,描述性视角的定义又分为从人类的生存状态出发对社会福利的界定和将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进行描述的定义等。
解释性的社会福利定义是在描述性定义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
从社会工作学角度的解释性社会福利定义,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从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角度对社会福利的解释性定义则强调了社会福利的政治整合功能和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对冲突的管理等问题。
There are mainly two perspectives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that is,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former o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i. e.,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in terms of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and in the other way, to take social welfar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n the case of the latter one, the explanatory perspective can be taken as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descriptive one, and the core issue of literatures of social welfare is thus defined as questioning how social welfare meets social demands, as the case in social work; moreover, in sociology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the explanatoryperspective stresses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social welfare, lik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it brings about, and how governments instrumentally use social welfare to cope with social conflicts.【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学social welfare/socialwork/sociology近些年来,社会福利已经成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然而,尽管在各种讨论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社会福利的定义问题,但就整体的文献来说,绝大部分的研究重点都是围绕一些社会福利现象进行的理论和经验的分析,而对社会福利概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是,关于社会福利概念定义的界定却涉及到对诸多重要问题的回答,例如,究竟哪些人应该享受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资源和服务应该由谁来提供?社会福利的作用是稳定市场还是鼓励懒惰?当代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对这些具体问题的不同回答仍然会把讨论引回到究竟“什么是社会福利?”的问题上。
因此,本文将尝试对庞杂的社会福利的概念和历史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明确社会福利概念的涵义。
一般认为汉语中的社会福利一词是由英语“social welfare”翻译而来的。
Social Welfare首先出现于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首相1941年拟定的《大西洋宪章》和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中。
①在学术研究中,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术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社会福利有时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有时则是在指某些制度或在谈某些理论。
不过,综览现有文献,本文认为,尽管学者们提出的社会福利概念在表述上千差万别,但还是可以把这些定义大致分为描述性的定义、解释性的定义两个类别。
描述性的定义关心的是社会福利的“本来面貌”,也就是“社会福利实际上是什么”的问题;解释性定义是在描述性定义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比如:为什么要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怎样的等问题。
一、描述性的社会福利定义描述性的定义通常会比较全面地描述出社会福利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方面,从而使读者对社会福利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百科全书和一些教科书常常采取描述性的定义。
例如,《大美百科全书》中对社会福利的定义是:“最常指分门别类的制度与服务,其主要目的在维护和提高人们身体的、社会的、智力的或感情的福祉;同时亦指大学的、政府的或私人的方案,这些方案涉及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和人群服务等领域以达到助人的专业目标。
”②我们知道,在“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概念中包含着“社会的”(social)和“福利”(welfare)两个组成部分。
而“社会的(social)”其含义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在对于社会福利概念进行描述性定义时,准确把握“社会的”的含义是非常关键的。
现实中的具体社会总是处于特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的,相应的,对应在学理上“社会的”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或理解。
DiNitto(2000)指出,在英语中“社会的(social)”大约有五种用法:social可以指:(1)娱乐或休闲的社会生活(social life)、社会活动(social activities);(2)一个与“个人的”相对的概念,比如“社会利益(social benefit)”、“社会风险(social risk)”等;(3)一种与自然的或物质的相对的概念,如“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4)作为与“经济的”相对的概念,比如“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5)一种与社会成员的权利有关的概念,如“社会权利(social right)”。
③我们认为,“social”的这五种用法基本概括了社会学视角下“social”所包含的意义。
参考DiNitto对“社会的”(social)的用法的分类,我们发现,关于社会福利概念的描述性的定义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与“娱乐或休闲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相对应,侧重于从生存状态角度进行的描述性定义;(2)与“个人的”相对应,侧重于从社会制度角度进行描述的定义。
首先,许多学者从人类的生存状态出发定义社会福利。
比如,Gorge和Page(1995):认为“福利在本质上是指个人的幸福或健康状态。
在一般语言中,它首先指个人需要的满足。
”④其他类似的观点则认为,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的幸福状况,包括人们的健康、经济状况、快乐和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关心的是帮助人们过上更加令人满意的生活;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满足社会、经济、健康与休闲的需求,等等。
其次,另外一些定义则将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进行描述。
例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NASW)对社会福利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方案、给付与服务体系,用来协助人们满足社会、经济、教育与健康的需求,使社会得以维系下去。
”⑤还有的观点认为,社会福利是各种旨在加强或确保满足作为人们社会福利和社会秩序功能基础的社会需要(social need)的各种法律、计划、基金和服务的系统,等等。
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通常具有从中央到地方或由抽象到具体等许多不同的层次,因此侧重于强调福利制度的描述性的定义常常要区分出社会福利的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社会福利一般来说仅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价收费或免费的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施;而广义的社会福利则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事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
⑥江亮演认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涵盖意识形态与实际服务两个层面的,前者为社会福利的理念,后者为社会福利服务内容,理念经过决策过程而转化为社会政策;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以社会弱者、落伍者为对象给予必要之救助,也就是服务对象只限特定事故之弱势团体或不幸之国民而已,如贫民、残障者、老人等。
⑦再次,还有一些学者给出的社会福利定义则涵盖了以上两种描述类型。
比如,Midgley(1997)给出的定义则是:“当社会问题得到控制时,当人类需要得到满足时,当社会机会最大化时,人类正常存在的一种情况或状态。
”,并认为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1)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家庭、邻里和社区等初级群体以助人为目的的集体努力;(2)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宗教团体、非赢利组织等“第三部门”承担的慈善活动;(3)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即政府承担的提供福利的责任;(4)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社会福利水平的政策,如对有儿童的家庭减免税收以促进该群体的福利,等等。
⑧不过,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时代的福利情况各不相同,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或内容也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变动,所以社会福利的描述性定义是不可穷尽的。
比如,瑞典、芬兰、比利时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追求最高标准的福利品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则强调家庭的保障功能和福利的辅助性质;而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政府仅提供基本的给付并鼓励福利私有化的供给方式。
因此,通过对具体的福利状态或制度进行描述而获得某种概念共识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二、解释性的社会福利定义解释性的社会福利定义是在描述性定义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
例如,为什么要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许多种不同的社会福利体系?当代社会福利的发展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
不过,由于社会福利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各种相关学科经常尝试从自己的角度解答上述问题,这一方面细化了问题、深化了讨论,另一方面也使社会福利概念的解释更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从社会工作学角度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什么要有社会福利?从社会工作学的视角看,台湾学者张世雄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是社会需要的存在,以及如何来满足需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