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方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 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 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 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 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 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 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 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49.10—1950.10 与 17 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考情分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
考 点
4、万隆会议
① 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39题材料题考查中苏
命 关系 题 ② [2014·广东卷]选择题形式考查和平共处五 规 项原则 律 ③2015·江苏单科选择题形式考查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万 隆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阅读教材P110回答: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
会议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存异”的“异”指的是什么?
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 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 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 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 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外案交馆整部保、档存
互不侵犯、
的周恩来 总理亲笔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书写的和 平共处五 项原则
和平共处。
问题探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 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 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 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
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外交成就4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传》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 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关系
“打扫干净
先消除帝国主义一
屋子再请客” 切特权,再考虑建交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地位,在政治上独立自 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课堂练习2
2.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⑵新中国初期实行这种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有利形势: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国际形势
②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
最大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外交成就1
1、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 国家建交。
2、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3、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学学习习模模块块3 3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成就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类访问印度 缅甸时形成
课标的分解:
学习模块1 分析建国后的外交形势 学习模块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学习模块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学习模块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 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
课堂检测3
3、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
时主要是为了( C)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学学习习模模块4块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外交成就3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背景:1953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
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有哪些?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2)国家性质
(3)国家实力
(4)国际形势
……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学习模块1
建国后 的外交形势
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国际、国内形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
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国内形势 :国家实力 新中国刚建立,经济落后 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 保障国家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最主
要因素)
练一练
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不包括( )
B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加强 C、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加强 D、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学学习习模模块2块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