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7.1 勾股定理(1)课 时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能力 目标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 目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板书 设计18.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则a 2+b 2=c 2。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课前预习1正方形A 、B 、C 的面积有什么数量关系?2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cbaDCABA BC课题17.1 勾股定理(2)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目标培养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板书设计18.1 勾股定理(2)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小组互助1.①在解决问题时,每个直角三角形需知道几个条件?②直角三角形中哪条边最长?2.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长.问题(1)在长方形ABCD中AB、BC、AC大小关系?(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图1BC1m2mAO B DCACAO BO D图18.2-2课 题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 时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能力 目标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情感 目标 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板书 设计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题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课前预习小组互助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与以3 cm 、4 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2.你能证明以6cm 、8cm 、10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3.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课题17.2勾股定理逆定理(2)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能够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应用范围能力目标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结合。
情感目标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板书设计18.2勾股定理逆定理(2)例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小组互助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4,BC=6,CD=5,AD=3。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归纳: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要把不规则图形例1.“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AB CDED CAB图18.2-3质疑点拨例2.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
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c=1:1:2,试判断△ABC的形状。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1,BC=43,CD=413,AD=3,且AB⊥BC。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
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5.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6.已知△ABC的三边为a、b、c,且a+b=4,ab=1,c=14,试判定△ABC的形状。
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EC=41BC,求证:∠EFA=90。
.教学反思AB CD.质疑点拨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E平分∠ABC交AD于E,DF平分∠ADC交BC于点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EB交于G,CE与DF交于H,求证: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6,BC=8,∠A=120°,∠B=60°,∠BCD=150°,求AD的长。
AB CD5.已知BE、CF分别为△ABC中∠B、∠C的平分线,AM⊥BE于M,AN⊥CF于N,求证MN∥BC。
E FCBANM6.如图,在□ABCD中,EF∥AB交BC于E,交AD于F,连结AE、BF交于点M,连结CF、DE交于点N,求证:(1)MN∥AD;(2)MN=12AD教学反思A BCDEFOHGPFEDCBANMFEDCBA课题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课时第三课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能力目标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情感目标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小组互助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3.创设情境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质疑点拨(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例题学习。
例1.: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ODCBAHGFEDCBA EDCBA例2已知:如图,□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例3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A.测量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C.测量一组对角是否都为直角D.测量其中三角形是否都为直角2、能判断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条对角线相等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3、如图,EB=EC,EA=ED,AD=BC, ∠AEB=∠DEC,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EDCBA DCBAP QNMODCBA4、已知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5、如图,M、N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边AD、BC的中点,且AD=2AB,求证,四边形PMQN是矩形。
教学反思质疑点拨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AFE=∠AEF.4.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的度数.1.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求证:EA⊥AF.2.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交CD于F,求证:AE=BE+DF.教学反思课题19.1.1变量与函数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变量、常量能力目标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关系教学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板书设计变量与常量变量函数例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小组互助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有.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
二、学习探究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第一场售出票150张,第二场售出205张,第三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分别为、、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 。
y随x的变化而(填“变化”或“不变化”)。
2、当圆的半径为10cm时,圆的面积为cm2;当圆的半径为20cm时,圆的面积为cm2;当圆的半径为30cm时,圆的面积为cm2;当圆的半径为r时,圆的面积S= ;S随r的变化(填“变化”或“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