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中实例认识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结合生活中实例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并能自觉运用上述道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矛盾的含义和属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①矛盾就是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②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和。
(2)矛盾的同一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②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中;二是矛盾双方,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寓于之中,并为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总结(矛盾的作用):矛盾双方既又,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②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一是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和个性、和个别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①二者:一方面,普遍性寓于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不包含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①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____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②二者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____地位,起着____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____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____方面,后者是矛盾的____方面。
②二者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条件下。
(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相统一的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又要看到;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要抓住主流。
④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的两点论,而不是;重点论是看到中的重点,而不是。
我们要坚持和相结合的方法,反对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________的指导下,具体分析________,并找出解决矛盾的____。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____。
离开了对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____。
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为了。
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观点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优点和缺点。
()4、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5、矛盾越少越好。
()6、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以部分的关系。
()8、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成功。
()1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三)高考模拟试题1、(2013广东惠州四调)下列选项中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2、(2013广东汕头一模)历史学家维特克说,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进步的第一步。
这是因为挫折与进步的关系是()A.相互依存B.相互贯通C.相互吸引D.相互分离3、(2013广东揭阳一模)你认为右图蕴含的哲理正确的一项是()A.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主要在于良好的外部环境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4、(2013广东汕尾一模)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关键问题5、(2013广东梅州一模)右侧漫画告诉我们()A.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B.矛盾着的事物和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矛盾双方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6、(2013广东茂名一模)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下列说法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A.清能在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B.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7、(2013广东惠州三调)右边漫画的标题是:在回避问题的路上,经常是自己自己过不去。
该漫画启示我们要()A. 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不要忽视其曲折性B. 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取物本质C. 坚待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进D.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8、(2013广东深圳一调)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说,假如企业家按经济学家的观点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
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却说,不听经济学家话的企业家,不是真正优秀、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家。
这两个人的观点告诉我们()A.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B.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2013广东湛江二模)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A.轻者蓬之端,小者大之源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10、(2013广东韶关一调)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
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之分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1、(2013广东深圳二调)33.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
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这启示我们()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C.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2、(2013·重庆卷·11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2013·重庆卷·10题)唯物辩证法要求找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14、(2013·新课标Ⅰ卷·19题)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一首名为《存在》的流行歌曲唱到: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对此你的理解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 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D. 矛盾具有普遍性16、(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发展迅速,微文化成为新的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