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数据普查方案 (3)1.1 概述 (3)1.2 数据建设标准和规范 (3)1.2.1 标准规范定义 (5)1.2.2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 (5)1.2.3 事、部件编码规范 (5)1.2.4 地理编码规范 (6)1.2.5 标准规范 (6)1.3 数据建设内容 (7)1.3.1 基础数据建设 (8)1.3.2 基础地形数据补测 (8)1.3.3 栅格影像数据建设 (8)1.3.4 地理编码数据建设 (9)1.3.5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9)1.3.6 道路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10)1.3.7 城市三维实景影像数据采集与建库 (10)1.3.8 部、事件数据 (10)1.4 基础地性数据、正射影像数据(栅格数据)建设 (11)1.5 地形图的修补测 (13)1.5.1 作业范围和对象 (13)1.5.2 作业技术指标 (13)1.6 事件普查方案 (13)1.6.1 事件分类 (13)1.6.2 事件编码 (14)1.6.3 事件数据建库 (19)1.7 部件普查方案 (19)1.7.1 部件分类 (20)1.7.2 部件编码 (27)1.7.3 部件数据库建设 (31)1.8 单元网格划分方案 (33)1.8.1 行政区划的划分 (33)1.8.2 单元网格的划分 (34)1.8.3 单元网格编码 (35)1.8.4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36)1.8.5 责任网格的划分 (38)1.8.6 网格数据库建设 (39)1.9 地理编码数据普查 (40)1.10 实景三维数据普查 (41)1.11 移动测量系统(MMS)技术数据普查 (42)1.11.1 数据处理 (46)1.11.2 数据核查 (47)1.11.3 数据入库 (50)1.12 成果提交 (50)1.12.1 资料的提交 (50)1.12.2 数据的提交 (51)1.12.3 单元网格数据成果提交 (52)1.12.4 地理编码普查数据提交 (52)1.12.5 部件分类与编码数据提交 (53)1.12.6 实景影像数据提交 (53)1.12.7 地理编码普查数据提交 (53)1.13 数据保障 (54)第一章数据普查方案1.1 概述城市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管系统的血脉,因此数据标准规范和数据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智慧城管建设的要求,在仪陇县规划局、建设局、国土局提供的最新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仪陇县智慧城管的基础数据建设工作,包括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部件普查、建库入库工作等。
根据仪陇县的相关数据,我司将实现仪陇县范围内15.5平方公里的地理编码划分(规范编制、分类)、部件图册编制、部件普查(定位、确权、拍照)、网格划分(含单元网格和责任网格)、数据处理、建库、部件图册编制以及8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建库。
整个项目数据普查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工作底图准备2)外业调查3) 数据处理与建库4)复核与验收5)最终数据成果说明1.2 数据建设标准和规范本项目的数据建设,我司将本着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并充分考虑数据库建设的正确性、可靠性、先进性、科学性和扩展性,本项目实施中严格遵循以下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根据住建部智慧城市管理的有关标准规范、指导性文件及国家测绘局地理数据标准规范,结合仪陇县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的数据标准规范,包括:仪陇县城市部件与地理编码的外业普查规范;仪陇县单元网格与监督网格的划分、编码规范;仪陇县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分类编码标准;仪陇县城市部件地理编码规范;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网格图集标准;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部件图集标准;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部件手册标准;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部件及网格普查验收标准;仪陇县城市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规范。
保证本项目数据普查的以下要求:➢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置、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
➢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准确性要求:地理位置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区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
➢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置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
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
标准规范定义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参考各种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提供标准化依据,逐步形成《仪陇县智慧城管的信息化标准》。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数据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指针对空间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管理标准化是指制定城市管理各个相关负责主体的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等以健全日常工作体系。
具体的来说就是空间数据标准和城市管理数据标准。
在本项目中,我司将充分考虑仪陇县的现状,编制《仪陇县智慧城管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仪陇县智慧城管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依照住建部CJ/T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精神,指导进行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化分和编码工作,根据仪陇县实际情况,编制《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本标准规定了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中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单元网格数据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县建成区范围内用于智慧城市管理的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事、部件编码规范依照住建部CJ/T214-2007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与数据要求》精神,指导进行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的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与数据工作,根据仪陇县实际情况,编制《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与数据要求》,本标准规定了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中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编码、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与编码和归属部门代码等技术要求。
根据要求仪陇县的城市管理部件将划分为7大类85小类,事件将划分为7大类54小类。
地理编码规范依照住建部CJ/T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精神,指导进行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工作,根据仪陇县实际情况,编制《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地理编码》,本标准规定了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中地理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和编码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建成区范围内用于智慧城市管理的地理编码。
标准规范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CJ/T 2260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范》GB 1002-19955.《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6.《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201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8.《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7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200510.《可量测实景影像》CH/Z 1002-2009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3.1其他国家现行的标准及规范。
同时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编制《仪陇县智慧城管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仪陇县智慧城管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空间数据要求》、《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部件现状调查实施要求》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1.3 数据建设内容根据住房和建设部的要求,我司将实现仪陇范围内15.5平方公里的地理编码划分(规范编制、分类)、部件图册编制、部件普查(定位、确权、拍照)、网格划分(含单元网格和责任网格)、数据处理、建库、部件图册编制以及8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建库。
同时在数据建设完成后根据相关要求以及我司以往总结的项目经验对数据信息进行检验和核对,最后将相关成果进行提交。
基础数据建设仪陇县智慧城管系统的数据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空间资源数据。
数据普查应利用本地的地理信息测绘资源,优先采用比例尺为1:500、不低于1:2000的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可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正射影像图数据、实景三维影像数据、虚拟三维数据等。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内容和组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 103)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的规定。
地理空间数据成果应满足OGIS(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要求,空间参照系应采用西安80坐标系,存储和交换格式应为ShapeFile格式。
基础地形数据补测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以现有的地形图为基础,对道路和道路两旁与城市部件密切相关的电子地图进行修测与更新。
栅格影像数据建设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智慧管理位置定位的需要。
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
地理编码数据建设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
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按照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T/T213-2005)的要求,结合仪陇县实际和城管、规划、公安、劳动、国土、安监等部门的差异化需求,对仪陇县城区范围进行智慧城管地理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根据住建部智慧城市管理的有关标准规范、指导性文件及国家测绘局地理数据标准规范,结合仪陇县智慧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基础作业底图上划分万米单元网格,同时以路、街为主体,划分不跨越社区、不跨越自然地理空间、便于实际管理的最小监督单元网格,构成智慧城管万米单元网格和监督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