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 p3倒数14 及其辩证关系 p5 3、4行 p6 1、2行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p153、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p30 p32 p34。

4、《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意义(此题作为参考自己加点内容在p56)答基本面理论;社会的发展,变革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变革有赖于先进的社会力量;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力量;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意义;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有马克思执笔完成,标志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5、列宁的“帝国胜利论”内容p896、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977、苏联社会主义特征p111 弊端p117 失败原因p148 和教训p1508、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从一国发展到十六国的P123的第十三行具体列举16国 p120的12国+前苏联古巴老挝柬埔寨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历史成果10、毛泽东的第二次探索有哪些成果及其出现哪些重大失误。

.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失误⑴坚持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⑵违反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限制商品经济⑶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和唯意志论支配,违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化。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1.独特的历史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首先在于它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是史无前例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只有一个设想,如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按劳分配,消灭商品货币,实行计划经济。

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走上这种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第一个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苏联模式曾被理想化和美化,成为全世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学习的榜样,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其有着客观条件限制所造成的缺陷。

中国是一个在经济文化上较俄罗斯更落后的国家,建国后想凭借较苏联更低的物质基础去实现较苏联更高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目标,其结果是我们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遭遇了不少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走一条适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后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2.独特的社会制度(1)独特的所有制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还在于它有区别于以往任何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

马克思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模式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既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即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又不同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混合所有制。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独特的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与之相对应的分配制度只能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目前在分配领域既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又存在收入过分悬殊的新的社会分配不公。

(3)独特的经济管理和运行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还表现在经济运行体制上。

以前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前基本上也建立了由国家统一计划调节经济运行的体制。

经过他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包括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市场本身的发展和建设;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政府的经济职能的转变。

(4)独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任何国家的民主,都离不开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

我们的民主就是适合自己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长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独特的思想文化体制。

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远离当今世界的体系,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与当今世界融为一体的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渐进和平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条渐进和平的发展道路。

它体现为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累积地方式,并注重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

12、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几点思考1、改革开放是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惟此,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3、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和建设,必须突破苏联僵化模式的束缚,始终以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解决政治与经济、精神与物质、公平与效率、计划与市场等问题。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是摆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任务。

5、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民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问题。

6、从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13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的要点及其依据p3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重新认识时代新变化的基础上,都程度不同地认识到,必须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

各国共产党具体的战略会因国情不同、处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各有差别,但是从世界全局着眼,一些带有共性的新的战略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综合起来看,关于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进程和途径,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点。

1. 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

2. 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3.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4.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5.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

以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五个战略要点,其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是:在各类国家社会主义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我们认为当前把社会主义看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有重大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我们集中全力在社会主义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在当代世界推行上述国际战略,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14 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这道题不确定考也只供参考,挑的写点)民主社会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

作为一种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立的,两者间在指导思想、追求的目标、依靠的社会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党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原则性的区别民主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

它企求在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框架内,通过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改良的途径,逐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渐进地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作为一种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立的,两者间有原则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指导思想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和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惟一的指导思想,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

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意味着把它当作教条,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相反,民主社会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是惟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主张世界观的多元性和社会主义论证的多元性。

它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主观动机和伦理因素的作用。

它认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是多元的,马克思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古典学、人道主义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 教义等也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它们也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动机并为其提供理论论证。

二、追求的目标不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并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为社会主义设定任何终极目标,而只抽象地设定其基本价值———自由、公正、互助。

它认为社会主义不是某种固定的社会模式,不能根据某些制度结构例如所有制形式或计划化形式来界定;社会主义是一项按照自由、公正、互助这三个基本价值的精神来逐步改造社会的持久的改良任务。

在民主社会主义中,只有基本价值被看成目的,其他都是为基本价值服务的手段。

尽管如此,民主社会主义从前在纲领中至少还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和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

但苏东剧变后,它片面地吸取“现实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认为全盘结构替代方案已被证明行不通,甚至认为资本主义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反对重提制度替代的要求,满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实行改良。

三、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力量———现代无产阶级。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特性,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创造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一方面,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应当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如果不同时把整个社会从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中解放出来,就不能争得自身的解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