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中的第二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动作补间动画”。
是学习完在第一节基础知识之后,另外一个新的内容。
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使学生在会简单操作flash软件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对flash有了简单的了解,会制作逐帧动画,本节课主要让他们学习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操作,同时要加强巩固对Flash软件的操作,并不断强化,使其达到对Flash软件各个功能板块的熟悉。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动画有极大地兴趣,也便于课堂的交流。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flash动画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是对上一节逐帧动画制作以及软件操作的巩固与强化,并对以后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由于本节课涉及到之前没有学习过的图层,故应类比上学期学习的Photoshop 中图层的概念,突破本节课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倒计时动画并通过交流、讨论来加深对Flash软件各部分功能的了
解及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采用由易到难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并且与生活物理相联系,使得学生对本节课体验更加的真实与亲切。
通过学生上机实践练习,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动作补间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