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散文阅读(一)【考点知识】一.字词含义: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二.词语妙用: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三.理解句子或文段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用: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①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探究】品味重要词句的内涵考向1 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联系词语所处的句段,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
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即该词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刻画了什么心理,突出了人物什么形象等。
[答题步骤](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考向2 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例题】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
我去看自习。
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
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
还没有人注意到我。
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一惊,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
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贺琼的脸,以及梁夏的脸。
红得像一块布。
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
也许太过匆忙,她刚刚拽下的语文课本还没有把她想要遮掩的东西全部遮掩住——刚做过的物理题的一角露了出来。
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
学校规定,每一节晚自习都分给各科老师,在这样的自习课上,只能学习与本科相关的知识。
学生们一般很忌讳“逆势而动”,毕竟,谁也不愿与科任老师对着干。
尤其是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
我在教室转了两圈,然后坐在讲台上。
我看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去安慰她,说老师没有看到你做物理题,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或者说,你做吧,老师什么也不会说的,那样的话,是不是她会更难堪?那一个晚自习,我没着没落的。
不过,令我释然的是,以后的日子,梁夏非但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安来,相反,还突然和我很亲近,有说有笑的。
我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这不是我所在意的。
我在意的是,一个学生,已经把存在心里的不快统统扔掉了。
梁夏考上的是北京的一所学校。
前年,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笔会,路过北京的时候,和在北京的学生们一起吃了顿饭。
梁夏端起酒杯说,老师,我得谢谢你啊。
我说,老师也并没有为你们多做出过什么,不必言谢。
不,梁夏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给我写过一张字条呢,也许,你早忘了,不过,我还记得呢,而且,一辈子也忘不了。
一张字条?我有些纳闷,我没有给她写过字务啊!老师,你真是贵人多忘事。
来,我给你背背字条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你要相信,生活都不会为难你的。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采,不管发生了什么,老师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坚定地支持你。
背完后,梁夏突然泪光闪闪,说,老师,你知道,那天晚上,本来是你的咱习课,我却做了物理题,你发现后,我都吓傻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宁,没有看下书去。
不过,第二天上午,你就给了我这张字条。
你知道吗,你给我这张字条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度的老师。
我给了你字条?我在记忆中极力搜寻着,是的,印象中,我曾写过类似的字条,可是……梁夏见我还在纳闷,说,老师,你真是,你写完了,是让班长贺琼转交给我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
我记得,贺琼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张字条鼓励她。
也许,那一个晚上,当她看到心神不安的梁夏后,灵机一动。
把我曾经给她的字条给了梁夏。
那天,我没有点破这个秘密,默默地接受了这原本不属于我的感恩。
生活中,也许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秘密。
一些人,在生活背后。
悄悄地帮助了你我: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而且,生活也最终没有为我们道出过真相。
就这样,这些秘密也永远成了秘密。
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永远藏在了生活深处。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过这样一些好人,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无论是多是少是重是轻,他们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尽管我们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但这个世界。
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添了生气,多了底蕴,有了魂。
——摘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2年第3期1.本文以为线索,叙述了这件事。
(3分)2.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3分)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
A.很气愤B.很随意C.很严厉D.很刻意选(填序号) 。
理由是:[解析] 供选择的词语是几个表现人物神态的词。
答题时,可结合选文体会“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此外,结合文中“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一句,也可以判断此处答案。
[答案] B “很随意”表面是说“我”漫不经心,不在意,其实是用故作的随意来探明梁夏在做什么。
同时与下文“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相照应,表明“我”不想点破此事,不想给梁夏造成心理压力。
3.文中画线句子“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表现了“梁夏”复杂的心情。
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示其心理活动的文字。
(2分)4.班长贺琼在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3分)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感受。
(3分)[答题技巧]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
有时还要看所填的词语是否与上下文照应。
考向3 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句子的含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2)句子的结构。
如果考查的句子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3)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4)句子的表达特点。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对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散文阅读(二)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考向1 分析词语的作用。
[答题技巧]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角度:(1)联系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2)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3)联系表现手法,分析词语所刻画的事物的特点;(4)联系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考向2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从句式入手。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①比喻:把……比作……,能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表达……情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③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④对偶:Ⅰ、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富有美感;Ⅱ、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Ⅲ、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便于传诵记忆。
⑤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⑥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⑦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⑧反复:强调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5)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有些语句根据所在的位置也有其不同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开头语句的作用一般有: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为下文……作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语句一般的作用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总结全文等。
(6)从表现手法入手: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考向3 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例题】白梅无价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