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图式理论乒乓球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5.13改
图式理论乒乓球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5.13改
1、图式理论的研究
“图式”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el Kant,1781年)提出,后经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32年)等人引至现代心理学领域。真正引起图式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重视的是鲁梅尔哈特(D.E.Runelhart)、开洛尔(Carrell, 1983)等人。鲁梅尔哈特经过大量研究,将其发展为一种完整理论,并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和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在近代心理学的研究中,最早开始对图式予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当属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总而言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随后几十年图式的概念又有了不断的新的发展。按照权威的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图式是“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图式是对一个整体的抽象,侧重于许多事例的相似之处。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更重要的是,图式指导人们处理新的信息。图式会建立对未来信息的期待,帮助人们把外在刺激的若干细节与一个总体概念相联系,而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过滤掉。”图式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而学会和获得的,具有后天获得性。图式是储存在头脑中的,是从以往经历得来的,是对反复出现的情况的概括认识,它省略了细节而概括了一些相似情况的共同特点。很多图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存在等级排列,被称为“图式塔(schemata)。图式以一般期待的形式存在,并通过个体的知觉、记忆和推理过程来预测和控制个人的外部世界。现代图式理论(Schema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兴起之后,在70年代中期产生的。由于图式概念有助于解释复杂的社会认知现象,很快被社会心理学家所采用。9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又被运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与其他理论相比,图式理论兼具描述和解释功能,并可以以此理论为指导开展一些实证研究。
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高中乒乓球教学的实践,探索高中乒乓球教学的有效方法,总结高中乒乓球教学的有效策略。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首先,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于图式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全面深入的了解图式理论,以及当前高中乒乓球教学方法、策略等相关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以高中阶段的学生为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象,通过高中乒乓球教学的实验,通过采用常规的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与采用图式理论教学法实验组进行乒乓球教学的实验,检测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高中乒乓球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技术、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最后,进行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乒乓球教学的设计,按照学生图式的建立、激活、使用、巩固四个层面,分别进行乒乓球教学方法的设计,结合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乒乓球教学的实践,可行方法及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图式理论的研究都已经非常深入,有关图式理论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目前来看,有关图式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稀少,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高中乒乓球教学方面也缺乏相关的研究。现有相关学科的研究使我们看到了图式理论指导乒乓球教学的可行性。因此,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相关的工作教学实践,将深层挖掘图式理论,并将其运用至兵兵球技术动作的学习,进行高中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提纲: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2.1“图式”的理论性研究
2.2“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
2.3高中乒乓球教学现状研究
3图式理论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1实验设计
3.1.1实验目的
3.1.2实验对象
3.1.3实验时间地点
3.1.4实验内容
3.1.5实验方法
3.1.6实验步骤
4、有关乒乓球教学方面的研究
在兵兵球教学中,房杰、林辛(2004)认为自主学习在高校兵兵球课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探求欲,并大幅度提升学生实战能力;陈冀杭(2005)研究发现小群体学习法运用于兵兵球教学过程中,极大促进了学生深层理解技术动作结构间的相关联系,促使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从而达到更好更快地掌握、提高动作技能的目的;窦洪茵、张瑜等(2008)指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李铁、王俊等(2008)认为行为主义学习法能够揭示兵兵球学习规律:学习律、频因律、练习律,结合这三大律,可以有效地提升兵兵球技术学习。苏松美(2008)对于高中乒乓球选项课中开展探索性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结论是探究性学习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改善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张海菡(2009)对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学乒乓球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加大投入改善乒乓球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专业的培训,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与热情等对策措施。穆蕊(2012)对于多球训练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其密度高、练习强度大,对于高中乒乓球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乒乓球技战术水平和训练质量的提高。王诗越(2013)进行了领会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研究研究,以领会教学法在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为例,开展为期16周(64节课)的乒乓球教学实验,以该校2012学年上半学期的乒乓球教学大纲为教学实验内容,通过统计分析采用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在——乒乓球技术测试、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和领会教学法的评价,对实验前后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理论上论证了领会教学法在中学乒乓球教学的可行性,实践上了论证领会教学法在中学乒乓球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
3.2实验过程
3.2.1学生乒乓球图式的表征与分类
3.2.1.1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
3.2.1.2加强学生的内容图式
3.2.1.3建构清晰的形式图式
3.2.2学生乒乓球图式的重构
3.2.2.1直观形象激活图式
3.2.2.2情境创设形成图式
3.2.2.3提问方法新建图式
3.2.2.4动作模仿掌握图式
3.2.3学生乒乓球图式的应用
2、有关图式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方面研究
图式理论近年来在学科教学领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界,许多研究者运用图式理论的结构框架从深层次提升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外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其中在英语阅读理解、听力、写作、翻译、词汇、语篇理解等领域,图式理论研究的更为深刻。例如,鲁忠义、王哲(2003)研究发现英语议论文图式训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周相利(2002)将图式理论运用至外语听力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图式有助于提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在其他学科领域,例如王立弟(2001)运用图式理论揭示出知识图式对口译过程中的源语理解、信息记忆与提取等的促进作用;汤服成、王兄(2004)指出图式理论有利于函数概念的学习,并强调函数概念学习中要充分重视图式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学生图式形成、发展和活动的规律进行学习指导。黄京鸿(2002)认为在地理教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种类型的图式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基本结构Schmidt提出以类化动作程式为中心的动作学习的图式理论;武微(2008)对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表明,用来帮助理解文本的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实验班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比控制班提高幅度较大,提出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有必要补充和丰富学生们的背景知识,以建立和激活学生们的图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张楠(2012)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进行英语听力的教学设计研究,将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听前阶段、听中阶段和听后阶段。听前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或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听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听力技巧和策略,加快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听后阶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阶段,主要通过听说结合、听写结合等方式积累图式,以利于今后听力的学习及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重视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重视听前阶段和听中阶段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3.2.3.1训练学生理解与拓展知识图式
3.2.3.2训练学生充分利用“信号”词学习
3.2.3.3釆用尝试性同一动作反复练习
3.2.4学生乒乓球图式的巩固与提升
3.2.4.1复述与拓展
3.2.4.2安排变异性动作练习
3.3实验结果分析
3.3.1实验前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运动技术的检验
3.3.2实验后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运动技术的检验
3.3.3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乒乓球比赛实战性指标的结果分析
3.3.4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单一技术学习理解的深度测试的比较
3.3.5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学习效率的变化
4研究结论和建议
5.1研究结论
5.2建议
5结论
3、有关图式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Dav W E. Sherwood and Timothy D. Lee(2003)认为在图式理论背景下,提出一些的教学想法可促进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黃光雄认为在空间中运动,操作物体动用感官来吸取材料这都将成为图式之本,因此在体育课程中除了建构认知图式外,还需累积操作经验,建立动作模式。陈玲(2006)对于图式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图式理论在动作技能学习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很好的指导中学体育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并且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包括通过演示动作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利用观摩学习进行图式的构建,再通过变式练习适应情境,完成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马泓宇(2014)对于图式理论在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大学乒乓球公体课运用图式理论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提高,有效提升学生的比赛水平,有助于学生对乒乓球单一技术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升华学生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