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食品添加剂

关于食品添加剂

关于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201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963-2011 蜂蜜特此公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pdf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pdf蜂蜜.pdf时间:2011年5月13日下午主持人:宋树立(卫生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的朋友们,欢迎出席卫生部媒体通气会。

近期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问题引起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卫生部非常重视,今天的通气会主要是介绍刚刚修订出台的四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情况。

我们邀请了卫生部监督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以及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的领导和专家,通报有关情况,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

出席通气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卫生部监督局标准处处长张旭东;卫生部监督局评估处处长张志强;卫生部监督局督察处副处长史根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严卫星,副所长王竹天,研究员吴永宁,副研究员樊永祥和王君;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处标准处处长高小蔷;副调研员李晓瑜。

下面请陈锐副局长向我们通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四项国家标准情况。

陈锐: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公布工作,最近公布了四项食品安全标准分别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蜂蜜》(GB14963—2011)等4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报告略,见卫生部网站新闻稿: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感谢媒体对食品安全工作一贯大力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食品安全工作。

主持人:下面进入交流和媒体提问阶段,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

健康报:如何判定《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规定的食品标签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的要求?樊永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了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一是食品标签标示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标签的文字、表述和宣传等;二是标签应当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能标示任何封建迷信、贬低其他食品或者违反任何营养知识的内容。

三是标签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者以欺骗性的文字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能利用食品的字号、大小、颜色的差距等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以饮料为例,如果产品是水、色素和香精香料生产的果味饮料,这种饮料不能以果汁来命名产品名称,更不能称为“纯果汁”或者标明果汁含量有多少,也不得以含有果汁要求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严卫星:这是国家标准对所有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来说,标签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

凡是食品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就必须是真实的。

国际台:食品添加剂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食品添加剂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哪些亟待改善的地方?严卫星:我们一直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向社会和群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知识。

媒体朋友很关注这个问题,也帮助我们为社会和消费者做广泛的宣传。

可能大家一般的印象是,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社会上统称为添加物和添加剂。

这是基本概念的错误。

从专业角度上,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是截然不同的两类物品。

非食用物质是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品,涉及面很广,有相当不确定性和未知的东西,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

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而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是按照标准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能够起到改善食品品质或者改变口感等方面作用。

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对食品安全来说,食品添加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防腐剂,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腐败变质了,加入防腐剂后,保质期延长了,让我们得到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食物。

国家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不是要求必须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而是对需要加添加剂的,则必须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严格安全评价和工艺的必要性审查,这两者都符合要求后才会列入到我们的标准中去。

《食品安全法》公布后,我们加强了食品添加剂工艺使用必要性的审查,不是说符合安全性要求就可以了,工艺上必须有必要性。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际标准是基本接轨的。

对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来说,绝大部分或者说基本都是在国际或者各个国家已经广泛使用了的品种。

这些品种,有化学合成的,也有天然食物中提取的,都是经过很长时间使用,我们国家才将它列入标准允许使用。

只有很少的品种,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这些添加剂在我们国家有漫长的使用历史,也是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安全考察,很多添加剂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已经长期使用过。

比方说中国所特有的品种,腐乳,红红的颜色,这是我们传统使用的红曲红,也列在添加剂名单里。

我国自主的东西非常少,大部分添加剂是国外广泛使用的,各个国家也批准使用的,国际组织也列入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中。

对于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滞后的问题,食品用香料等品种还缺一部分产品标准。

由于各个国家的管理制度不一样,国际组织是通过列名单方式进行管理,我国是列名单和制定产品标准的管理方式,产品标准相对少一点,要求制定产品标准的呼声较高。

大家反映添加剂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时候更多是关注非食用物质问题,把这些东西都归为添加剂问题,其实是冤枉了添加剂。

添加剂标准,尤其确保安全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与国际基本上是对接的。

所以,大家更多讲的是非食用物质这一块。

国际台:非食用物质等化学物质成百上千,在检测中存在很多困难,不可能都进行检测,怎么办?严卫星:近期的食品安全的问题,反映了几个方面情况。

第一,属于违法犯罪人为有意添加非食用物质,无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往奶中加亚硝酸盐,甚至为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达到谋财害命的目的。

我觉得这一类是属于以食品为载体的犯罪行为,不应该完全归为食品安全问题。

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不要管,而是要依据其他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这一类问题不完全等同于国际上通行认为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有些属于为了牟取经济利益,以违法使用添加剂达到造假售假的目的。

如没有牛肉的说成食品中加了牛肉,有牛肉味,将没有苹果的果汁说成是苹果汁等。

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如果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一般不会构成太大的安全隐患。

当然这属于违法行为。

我们如何来看待这种违法行为?纳入食品安全还是纳入防范造假行为?国际社会大家都比较共识的,真正的食品安全,从科学上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更多是在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过程中非人为污染带进来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这一类是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

从政府的角度,有意的犯罪、造假都需要关注。

但是以哪个法律来调整,依据哪个法律来打击,大家可以进行讨论。

关于检测方法问题,对有意的犯罪,我们要采取一些检测和防范的措施,但是人为的犯罪,如果我们把建立所有非食用物质的检验方法作为预防犯罪手段的话,大家可想而知,这个工作如何来做呢?国家要投入多少钱?因为不知道会加什么东西?无论是国际经验也好还是国内所发生的案例也好,政府也在加紧制定“黑名单”,我们就公布出来了,也在抓紧制定黑名单的检验方法。

这些方法的问题,有些是可以制定方法的,有些是没法制定方法的,不是说所有的都可以制定方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新京报:第一个问题,GB2760标准是否可以称作升格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之后,使用原则规定了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这些添加剂,如果还是有企业违反国家标准的话,在处罚力度上比过去也会更严格呢?第二个问题,关于水,GB2760中有77种食品添加剂物质是不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像大米、面粉,而水只列了天然矿泉水,是否其他瓶装水都可以添加添加剂?张旭东:GB2760是新发布的标准,并不是说原来没有添加剂使用的标准。

原来的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07年公布的。

这次修订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对添加剂的规定,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添加剂既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也要满足工艺必要性的要求。

从标准内容来看,比上一版本减少了一些品种。

按照《食品安全法》,这个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在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

《食品安全法》对不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法律上新的处罚制度,如经济赔偿,加大处罚力度等,涉嫌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标准规定了列入到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方可以使用,同时规定了应该在保证工艺的情况下,使用越少越好。

标准中也有不允许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名单,如生鲜食品、大米、植物油等初级农产品等,禁止添加添加剂。

第二个问题,关于水的问题,原来标准中规定了矿泉水,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对水使用添加剂的问题进一步明确。

我们正在对饮料通则在内的涉及到天然矿泉水和纯净水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体现出新标准的要求,比如说水中是否可以添加气体呢?这些饮料、饮用水的标准还在进一步完善。

现在发布了新的标准,并不是说标准工作就一劳永逸了。

我们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生产工艺,及时对添加剂标准进行调整,增加或者撤销一些添加剂,或者调整使用范围。

要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在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广泛听取食品的监管部门,各个行业协会、企业,尤其是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体的意见,在标准修订过程中进行认真研究。

王竹天:食品添加剂的一些品种毒性非常低,有的已经是食物成分的一部分,比如某些淀粉。

对于这些产品的管理,一般是在良好生产规范(GMP)条件下使用。

所以在这样的规定条件下,使用范围是很宽的,但即使符合GMP条件,也不是说随便在水里面加气的。

在不允许添加的品种中,包括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和其他的饮用水。

77种可以按照生产需要使用的添加剂,可以用于饮用水,完全是一种误解。

需要我们加强标准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借今天这次机会,把这个问题很好地沟通一下。

严卫星: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规定了例外的情况,这种添加剂基本上在各类食品中都可以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觉得在各类食品,范围就很大了,还有一些种类食品是不允许添加的。

添加剂使用标准是肯定列入制,列入的可以使用,没有列入的不能使用,列入范围的才可以使用,没有列入范围不可以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