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刚川》观后感悟 6篇

《金刚川》观后感悟 6篇

《金刚川》观后感悟 6篇《金刚川》观后感悟一顾涵铁打成军钢铸成魂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中心工会、团委组织下我观看了《金刚川》这场意义深远的电影。

作为一个曾经有行伍经历的青年来讲,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

首先说一些这部片子的背景,战斗发生在1953年,此时已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个年头,以美国为首、多国联合军为辅以及李承晚傀儡政府南朝鲜军已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已疲态尽显,尽管有李奇微的“星期攻势”作为战术指导思想,但对于我军的“多方位包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略方针下,仍旧损失惨重。

此时,两方停战和谈已进入尾声,李承晚傀儡政府悍然挑衅,假借“就地释放”名义,强制扣留朝方战俘万余人,同时进行大规模反乡团肃反活动,残杀军民。

我方迅速展开了“夏季反击”第一时间对南朝鲜军进行严厉打击。

由此战役第一阶段“金城战役”展开序幕。

故事所讲的“金刚川”战斗就是志愿军20兵团以及24军在“金城战役”开始前的序曲。

由于金城所处位置为北汉江至金化之间重要支点城市,而守备军又多以南朝鲜军精锐部队为主,所以拿下金城对整个“夏季反击”战役乃至后来的38线停战协定签署具有重要意义。

而取道金城,就必须要经过江原道第一山脉“金刚川”。

影片采用多视角叙事的手法从4个方面为我们呈现这场鲜为人知的战斗,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不同的故事。

其中3个视角是以我志愿军普通士兵的视角来讲述,而最后一个则以敌军飞行员的视角来阐述。

“报效国家”“勇立头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缩影,百万将士看着千苍百孔的木桥心生急迫,看着不断伤亡的战友心在滴血。

虽然我们的战士背着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老式三八大盖,身上缠着炒米袋,但身后是祖国千万兄弟姐妹的无声支援,每一个战士都怒不可遏,誓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全歼敌军。

无论路上牺牲多少战士,最后即便是伤残满身,也要通过木桥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工兵虽然不直接参与争夺城池,但却是全军官兵的希望。

北汉江的江水湍急汹涌,敌军F4U-5N“海盗”型舰载战斗机、B26“大刀”以及B29“空中堡垒”型轰炸机往复轰炸,采用了高爆炸弹、定时引信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来阻碍我工兵铺设桥梁进度,虽然伤亡惨重,但工兵营仍坚守到最后,与其他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组成了“坚不可摧”的人桥,确保了部队及时通过,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2门37单管高炮分2个阵地掩护,与敌军战机展开激烈对决,高炮部队最终以两个班以全部阵亡的代价极大的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为大部队过河争取到了时间。

最后一个视角来自美军飞行员,战争是残酷的,而打一场非正义战争不仅是对士兵身体上的摧残,同时也让敌军陷入精神上的地狱。

而美军飞行员的视角更证实了朝鲜战争是美帝主义政客为一己私利把人民推入战争汪洋的丑恶嘴脸。

虽然这场战斗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志愿军先烈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髓在我党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不灭的灯塔,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进进取。

毛主席讲过“武器虽然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人永远是决定性因素”,坚守使命、奉献爱国、敢打敢拼的精神是我们当代铁路工作者需要学习与传承的,客观因素总是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

和平来之不易,当下守护和平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国家经济建设进入紧要关头之际,工作岗位就是我们战场,虽无枪林弹雨的洗礼,却仍要保持一颗战斗的心,坚定不迟疑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同时年轻人也不该放松警惕,现代国际社会风云涌动,更要将“铁道兵”时代传承下来的智慧与意志发扬光大,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建成一支铁打的队伍,凝聚在一起成为钢铸的魂。

祝祖国兴旺,繁荣昌盛。

《金刚川》观后感悟二张晓彤血肉筑长城,信念创神迹今天在中心的组织下,我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殊死对决,一次又一次用血肉、用生命架起被炸毁的桥梁,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故事。

坚定目标,化不可能为最强武器。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

”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志愿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家卫国”的初心、担负着“保证完成任务”使命,正是因为他们始终目标统一、信念坚定,才能化不可能为最强武器。

如今新时代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必须要接过时代“接力棒”,点燃新时代的“精神火炬”,坚定目标,学习志愿军战士们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不畏牺牲,生命掩护残肢射高炮。

电影中张飞拖着残肢断臂一面脚蹬踏板连续发炮,一面唱起了,“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的情景瞬间让我泪目。

一名初显懦弱的战士,为了战友遗志,为了守卫家乡,终于成长为一名金刚川前无畏护桥的勇士。

我想单位组织我们观看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升华,用实际行动让爱国旗帜底色鲜亮,奉献热潮昂扬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领下砥砺奋进。

钢铁意志,血肉之躯筑成新长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

”志愿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架起的人桥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不仅振奋了国人,更震撼了敌人!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往。

他们用血肉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意志,他们用铮铮铁骨创造了战争的奇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无法像前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身上伟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弘扬。

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

时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们要从电影中汲取志愿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凝聚磅礴的时代力量,努力以“逢山开道、遇水塔桥”的智慧、“燃灯探路、举火而行”的勇气,为担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创造出不负先辈牺牲、不负国家栽培、不负伟大新时代的青春业绩!《金刚川》观后感悟三王安妮“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我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但我也铭记,这些和平与幸福是先烈前辈们奋勇杀敌,用他们的坚强与毅力,舍命换回来的。

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单位组织我们一同观看了《金刚川》,电影从三个视角向我们讲述了1953年我军战士在抗战的最后阶段,面对着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面对着美军一次次将渡河的桥炸毁的险情、面对着一次又一次敌机的狂轰滥炸,我们的战士都坚守在第一线,无一退缩,无一例外,为着胜利、为着和平、为着后代的幸福而不断努力顽强抵抗着。

将要渡河的战士们,听从上级安排,将自身生死置身度外;高炮连的战士们为了从未见过面的战友安全渡河,吸引火力,奋勇献身;工兵连的战士们面对一次又一次桥的损坏,无一埋怨,仍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深深地被每一幕的场景所震撼,不仅仅是因为那惨烈悲壮的场面,也不仅仅是因为被双方武装力量感到差距,更是因为所有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将中国精神发挥到极致,中国人,从来不贪生怕死,中国人民有着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任何想要打到我们的人和力量,我们都不会轻易认输。

就连美国老兵也感叹为什么他们三个月才能修好的东西,我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做到。

我忘不了那座人民战士支撑起来的“桥”,看着大部队从他们的身上走过,我突然间觉得,人这一生或平凡或特别,但是,一个国家的安乐忧患则取决于我们一代又一代对国家的奉献与付出,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安乐,我想,我会尽我所能,为这幅美好的“中国图画”添上一笔,让自己不负初心,不负先烈,不负国家,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金刚川》观后感悟四王诗语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为了让我们回忆并铭记这段历史,激发爱国精神。

铁路组织我们一起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导演用三个个视角分别呈现了这个故事。

第一是队员视角部队需要过桥,美军无情摧毁,工兵连迅速修桥。

我了解到不只是有日本人掠杀我们,还有美国人,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忍以及中国人毅力修桥,志愿军死了又上用无穷无尽的血肉填满炮坑,用意志战胜了强国的飞机大炮,诠释了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同时也勾引起我想一直观看的兴趣。

第二是敌人视角记得美军有个人说了一句话意思是入地狱的人是幸运的,而还在执行任务的他是煎熬的。

从此可以看出他们虽然有着强劲的武器可是还是恐惧我们中国人的实力以及害怕继续战争打仗的内心还有对我们修桥毅力的敬佩。

在最后他们还说了句“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止他们的”,又可以看出中国人在修桥面对巨大困难的不退缩坚持不懈勇往无前的精神。

第三是炮兵视角其中有个感人的细节师傅让徒弟换阵地是因为第一阵地已经暴露为了保护自己的徒弟他牺牲自己并且故意吸引敌军为大部队过江争取时间,以及后来徒弟残胳断腿也强忍痛意直线面对敌人打败敌人的这部分让我安静了下来仿佛置身于地仿佛在和他一起奋斗,带着痛恨带着力量看完这个片段。

最后结局是志愿军活人搭桥众志成城取得了胜利。

水深4米水流湍急可以想象有多少战士在水下死去,而人桥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用无数生命堆砌而成的胜利,深深的震撼了我,“不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的武器。

最后背景音乐一条大河一想起更是让我潸然泪下,明白了很多之前不懂的道理,同时也赋予了这首歌新的含义。

最后也读懂了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然而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勿忘国耻,我们后辈人更没资格替前辈人原谅敌人。

《金刚川》观后感悟五刘金朋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这一场立国之战可谓十分惨烈,尸横遍野,牺牲了无数志愿军战士,让英魂忠骨永远沉睡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也是这一战让强大如美帝主义的军人跪下缴枪,新中国从此在国际立足。

当我坐在影院,观看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电影《金刚川》时,心中的情绪久久不能平息。

70年后的今天,国家日益强盛,不再需要靠一场惨烈的战役赢得威望,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在《金刚川》的电影中,为我们讲述了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译,哼唱着「长坂坡前张翼德,吓退曹操百万兵」,用仅剩的三枚炮弹,面对俯冲而来的敌机,毫不退让躲闪,生生将其炸毁!这个镜头惨烈,英雄,也真实,恍惚间看到了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

这一幕幕在脑海中重叠交汇,激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往事不回,历史需要被铭记,当代有志青年肩负起新的历史任务。

今年的疫情何尝不是一场战役,内部的疫情恐慌,外部的舆论压力考验着我们的国家。

我们再一次体现了党的领导力,群众的凝聚力,打不倒的意志力,帮扶弱小国家的大国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