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设计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设计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设计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该如何用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工具对音频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2:有些学生知道或已经使用过音频编辑软件,但有些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用过,所以他们在知识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与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大家都能灵活掌握软件有一定的差距。

3:总的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要掌握音频信息采集与加工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选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五章第一节,第五章为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在本教材中是一大亮点。

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关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部分,是属于知识新知课和软件使用的新授课。

教学重点是:1、了解数字化音频的获取和采集过程;2、利用音频剪辑软件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难点是对音频信息格式的理解以及如何灵活地更好掌握音频剪辑阮籍。

三:教学对象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学生之前已经了解过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平时在生活中也总是接触到这方面的概念,只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

和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信息合成的方法。

2:一般特征分析:学生处在现在的年龄阶段肯定已经对本节课方面的内容进行过一定的了解。

学生平时会接触网络,喜欢听歌,大部分同学的手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作为铃声。

学生很希望可以制作出喜欢歌曲的串烧,因此对学习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比较强烈。

3: 认知风格分析:学生现在的状态适宜用课堂讲演,ppt 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习目标的编写: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数字化音频信息获取的途径,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和音频加工工具。

2:知道“音量控制”的基本设置对音频采集、加工的影响。

3:掌握音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简单合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音频,表达信息。

2: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灵活使用学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字音频的录编,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够主动客观地对生活和网络常见数字音频进行分析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加强版权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五:教学策略设计: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常见的任务情景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探究法
其中任务驱动法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以一个总的人物贯穿其中。

而探究法用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上,如让学生自主探究。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及黑板板书的媒体进行教学。

七: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采用讲授演示模式
1.教师先用电脑播放两段音频给学生听,一段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一段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告诉学生平时我们身边的音频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加工处理的方法制作出特殊效果的。

并演示安装,打开音频软件的方法。

3.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学习如何安装,打开音频软件。

4.老师演示用软件采集及加工音频信息的过程。

5.学生自己在下面用电脑联系。

6.老师布置任务,录制一段《再别康桥》的朗诵,再通过软件的加工来润色这段朗诵。

7.学生在下面用自己的电脑来完成任务。

8.老师巡逻观赏学生的制作作品,然后自己在讲台上演示是怎么进行操作的,然后学生再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9.学生上交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并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归纳总结。

1:课程引入:(课前播放音频范例)
思考:1 、同学们喜欢听流行音乐,你手机、电脑上的音频信息是如何获取的?
2、如何截取歌曲的高潮部分作为手机铃声?
获取数字化音频信息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已有的数字化音频资源中寻找或者截取、从磁带中转换而来、采用数字化音频设备现场录音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现场录制,并对他们进行处理,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2:布置任务:
要截取歌曲的高潮部分,要用到一些声音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几种音频加工软件和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CD格式(天籁之音)WAV
(无损的音乐)MP3(流行的时尚)WM(功能强大)。

今天的任务是1、音频信息的采集—录音(采集前的准备)2、音频信息的加工
请根据学案参考步骤,完成音频作品,要求如下:完成音频作品,要求如下:朗诵现代诗《再别康桥》并插入背景音乐。

3:教师示范: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进行实验,然后老师下去进去巡视指导,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进行示范,对操作过程进行补充:
1、音频的采集2 、基本编辑: 选择、移动位置、删除,调整音量、添加声音效果 3. 保存、混缩合成请未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自己作品,已完成的同学改进自己的音频质量。

4: 实践改进:组内交流,选出组内最优作品,并提交该音频作品。

浏览选出较好作品。

改进自己作品,评价交流提交作品。

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评价。

总结本堂课知识。

八:评价的设计:
1:教学中的评价: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自我检测及评价
2:评价量规
音频采集质量评价量规
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将本课内容与高一语文教学内容《再别康桥》结合起来,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有很强的学科相关性。

创设情境自然合理,是比较成功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样要关注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应鼓励自主、探究和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

教师也
可以协助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课在实施时,对学生的知识引导和对学生任务操作的监控还要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