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校史
1936年陈望道在广西师专 任教时与陈此生合影
陈望道在广西师专讲课手稿《中国文法研究》
陈望道与广西师专部分教师合影,1936年3月18日于尧山(后排右1为李勉学,右2为廖 必光,右3为陈望道,后排左3穿白长衫者为熊得山,左4为邓初民,前排右1为宾书德, 李勉学之夫,时任师专文书股长,右2戴眼镜拿礼帽者为千家驹。)
• 杨东莼在1932-10-12就任校长暨开学典礼讲 话时说:“在这国难当头,农村经济日益破 产,危机四伏的时候,广西政府能拿12万元 开办费,每年9万元的经常费用来办师专,实 在有它的特殊意义。师专是对现有的学校或 过去的师范学校革命而产生的——这便是创 办师专的特殊意义。”
• 时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的李任仁说:“政 府创办师专,就是要着手改建农村的经济 和政治。因而就应有一种相适应的教育。 师专学生,每个人都应负起改建农村的责 任,要和社会打成一片。”“假如师专学 生是我们改造农村的动力,那么师专便是 一座总发电机,将来把电源接到全省的乡 村去,把电送出去,使全省的乡村都放出 光明,这便是政府创办师专的目的。”
20世纪30年代的薛暮桥
• 在当时,这样一批共产党人有领导、有计 划地在青年中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人 生观教育, 使“广西师专成为除苏区外, 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公开宣传马列主义、 宣传民主思想,实行科学教育方针,学风 端正,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
• 中国共产党利用蒋介石与桂系的矛盾,积极 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广西师专在仅仅四年中 成为一个“小小的革命据点”,成为广西当 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培养革命干部的 摇篮,时称“小莫斯科”。
从广西师大校史 看广西师大精神
王枬 2012-6-17
目 录
• 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 • 广西师范大学的精神
一、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
• 建立于1932年的广西师范大学,在80年的 办学历史中经过了不同的阶段。可粗略划 分为四个时期: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 1938年初,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 教授的王力,由于日军侵华战火 蔓延,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 学组建了联合大学并迁往昆明, 预计于1938年秋复课。李任仁派 人请王力来广西任教。王力向清 华请了半年假,带着妻子夏蔚霞 回到广西,在当时的省会桂林, 任教于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担任 文史地专修科主任之职。任期从 1938年2月开始,仅仅一个学期。
• 唐现之将学校的校址选在了桂林南郊20公 里处,良丰圩附近的西林公园(也称雁山 园)。这里原来是清代广西桂林士绅唐岳 的私人别墅,后来又是清代两广总督岑春 煊的西林公园。之后岑春煊将园子送给了 广西省政府,于是便成为我校的诞生地。
广西省立师专全景
广西省立师专办公楼
• 学校首任校长是毕业于北 京大学的历史学家、教育 家,年仅32岁的杨东莼。 • 杨东莼(1900-1979),是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 社会活动家之一。解放后 历任广西大学校长,华中 师范学院院长、国务院副 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全国政协常委,民 进中央副主席。
1935年的雁山园
• 1935年底,广西师专话剧团成立,沈西苓 担任导演,陈望道、邓初民等师生160多人 同台演出,两个月内排演了《钦差大臣》 《怒吼吧!中国》等剧目,不但轰动了桂 林城,还有许多人远道从南宁、柳州来观 看。广西话剧运动就此兴起,并成为反帝 反封建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主要载体。
• 中共地下组织很快遭到李宗仁、白崇禧的 破坏,学校里一些中共地下党员被捕。 • 1936年6月底,广西师专被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西大学, 成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称法商学院)。 校址在桂林。原广西师专进步力量的革命 活动在广西大学继续发展。
(二)桂林师范学院
• 1941年,广西省政府重建广西师专,聘曾 作忠筹建;1942年4月1日升格为广西省立 桂林师院,1943年改名国立桂林师院, 1946年迁址南宁改为国立南宁师院。 • 桂林师院是广西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上的 一座丰碑。抗战时期曾云集了大批学术精 英和文坛泰斗,阵容盛极一时,成为我国 大后方著名的三所师范院校之一。
• 林砺儒(18891977),著名教育 家。曾任北京师 范大学、中山大 学、厦门大学教 授,广东文理学 院院长,北京师 范大学校长,教 育部中等教育司 司长、副部长。
• 桂林师范学院从成立那天起,就注意树立 和培养民主办学的风气。曾作忠描述道: “教师视学生如子弟,学生敬教师如父兄, 在饥寒交迫之时未忘礼让,伤痛呻吟之际 倍加同情。”并且还建立了一套民主建校 的制度,成立了院务委员会,教师聘任委 员会,学生膳食委员会等。
• 曾作忠(1895~1977) ,获华盛顿 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暨南 大学、大厦大学、复旦大学、圣 约翰大学教授。曾与陈鹤琴等人 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和中印文化 学会。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昆 明,任云南大学教育系主任,次 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1年 回到广西,先后任广西省立师专 校长、省立桂林师院院长、国立 桂林师院院长。聘请其老师林砺 儒任教务长。
• 陈此生(1900-1981), 1935年夏至1936年秋 任广西省立师专教务 主任、广西大学教务 长。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广西省教育厅长、 广西省政府副主席, 第五届民革中央副主 席等。
• 在陈此生邀请下,1935年,陈望道、马哲 民、邓初民、夏征农等先后来到广西师专, 上海作家杨潮和著名导演沈西苓也结伴而 来。这些进步学者和作家后被师专师生称 为“红头教授”。中共地下党员还在学校 里领导进步青年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
• 1935年11月,由陈望道取名的广西师专 “普罗米修斯”墙报创办,并出了“中国 社会性质问题研究专刊”,使广西师专的 进步宣传又多了一个阵地。香港《星岛日 报》用整版篇幅对“普罗米修斯”墙报作 了报道,影响超出省界、国境,成为当时 宣传进步思想和抗日救亡的重要思想阵地。
陈望道1936年在位于雁 山园的广西师专红豆院
• 夏征农(1904-2008), 1935-1936年在广西师专任 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 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 《辞海》主编。 • 早年为革命出生入死,新中 国成立后担任领导干部时铁 骨铮铮,晚年则以高龄担任 《辞海》主编。其经历堪称 传奇。“半是战士半书生, 一行政治一行诗”,这是晚 年夏征农对自己人生概括。
(一)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雄心勃勃,想把广 西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模范省”,提出 “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口号,与蒋介石 一争天下。1932年春,广西省政府以“促 进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师资”为由,决定 建立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在南宁建立筹备 处。经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推荐,省政府 聘请中山大学教育系教授唐现之为筹备处 主任,开展筹办学校各项工作。
• 马哲民(1899-1957),1934 年至1936年6月任教于广西 省立师专。曾任教暨南大 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新 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大学 法学院院长、中南财经学 院院长。著有《社会进化 史》《社会经济概论》 《新社会学》等。
• 1936年,学校将师五班定 其为社会学专业,改称社 会学系,邓初民任系主任。 • 邓初民(1889-1981),新中 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副主 席兼山西大学校长,民盟 中央副主席等。著有《政 治学大纲》《政治学》 《社会史简明教程》《中 国社会史教程》等。
• 杨校长还聘请王伯达教《社会发展史》, 金奎光讲《教育概论》;1933年又聘请薛 暮桥讲《中国农村经济》,杜敬斋教《政 治经济学》,彭仲文教哲学,廖庶谦教 《自然辩证法》,杨校长则讲《伦理学》。
• 1933年2月-1934年5月, 薛暮桥在校讲授农村经 济和政治经济学。 • 薛暮桥(1904-2005), 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 者。历任中央财经部秘 书长,国务院财经委员 会秘书长,统计局局长, 计委副主任,物价委员 会主任,国务院经济研 究中心总干事。
• 施复亮(1899-1970),1920年 参加发起上海共产党小组,1922 年当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 书记。1935年秋至1936年底任教 于广西省立师专。新中国成立后 曾任劳动部副部长。有《中国现 代经济史》《欧美无产阶级政党 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等专 著,《资本论大纲》《新经济学 讲话》《世界社会史》等译作。
• 1935年11月16日,校刊《月牙》创刊,夏 征农任主编,从创刊之日起至1936年6月25 日止,共出版了10期,其中包括抗日专号、 反法西斯专号等。
• 沈西苓(1904-1940), 中国著名电影编导。 1930年与鲁迅等人联名 发起并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主要作品有: 《女性的呐喊》《上海 24小时》《姊妹花》 《女儿经》《船家女》 《乡愁》《十字街头》。 • 1940年因病在重庆逝世, 年仅36岁。
• 1935年,陈望道从复旦大 学中文系主任的岗位受聘 于广西师专文学科主任, 1936年,广西师专将新招 的师六班定其专业为中国 文学,改称中文系,陈望 道成为首任系主任。 • 陈望道(1891-1977),曾任 复旦大学、中华艺术大学 校长,上海大学教务长, 翻译出版第一部《共产党 宣言》中译本。
• 1934年4月,白崇禧知道了朱笃一共产党员 身份后将其“礼送出境”,杨东莼也不得 不离开师专。在离校告别会上,杨校长语 重心长地说:“离合本来是人生常事,天 下无不散筵席,要把眼光看得远些,将来 还会有重逢的一天。”杨东莼回到上海后 依旧从事写作。
• 李任仁又邀请陈此生到广西,并嘱他再物 色几位思想进步的教授。1935年夏,陈此 生出任广西师专教务主任。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旧址
广西省立师专游艺室
广西省立师专图书馆
广西省立师专学生宿舍
广西省立师专教学楼
广西省立师专实验室
1933年2月起,杨东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建立了一支进步教师队伍,聘请的教师主 要以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为主。 • 将新兴的社会科学课程突显出来,如《社 会发展史》《中国农村经济》《政治经济 学》《自然辩证法》《伦理学》等,以此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