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
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
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
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
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
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
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
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
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
(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
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
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
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
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
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7)地质填图人员要敞开思路,要重视前人意见,既不为其所束缚,又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地质填图比例尺及地形底图的选择1、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根据当前黄金部队地质工作的具体情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为:在预查阶段以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及1:50000路线地质填图为主,少量的1:10000地质填图;在普查阶段,一般是在经过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发现的普查基地或有望的成矿远景区,或在己知矿区的外围(成矿带或成矿区)进行的较大面积的地质填图工作,一般采用1:10000一l:5000比例尺的矿区(矿田)地质填图,常用的为l:。
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为l:5000—1:500比例尺的矿床地质填图,常用的为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2、地形底图的选择进行地质填图所采用的地形底图,一般要在国家测绘机关批准的最新测制的地形图中去选择。
地形底图的比例尺应和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相同。
在没有地形底图的地区,进行1:10000或大于l:10000地质填图时,应进行地形测量、地形简测或用其他有效的方法获得地形底图。
进行1:50000地质填图时,可选用相应比例尺的水系图或航测水系图作为底图或l:50000军用地形图。
三、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1、1:50000地质填图1:50000的地质填图可分三种情况:1:50000的正规地质填图、简图及路线地质填图。
(1)正规l:50000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工作中要求较高并有综合性方法配合的一种工作。
在黄金部队工作中,因人力、物力的不足,一般不进行这种测量。
(2)l:50000地质简图:又分两种情况:a已有正规的1:50000地质图,但为了某种或某几种地质需要而作补充修图,其目的和任务为:(a)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金矿地质问题,对原图作补充修改,满足自己的需要,解决一定具体问题。
(b)通过实践,熟悉前人的资料并对与金矿成矿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c)了解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点与面的联系。
从而把孤立的矿点扩大到矿带这样的整体去评价,扩大找矿思路,指出找矿方向,总结成矿规律。
此法较一般正规测量图面精度要低,但对矿点或一定地质问题的观测精度较高,故对原图来讲,提高了精度。
b如果无正规的1:50000地质图,而工作又需要,又不具备进行正规测量的条件,此时也进行1:50000的地质简测。
其目的和任务为:(a)了解测区大的构造形态位及蚀变作用等。
(b)将分散的、孤立的矿点连成面或带,从整体去评价各点的地质价值。
此种图纸以达到某种地质要求为准,概略了解矿点在宏观地质体中的位置,一般低于正规图纸精度。
区内矿点越多,往往精度愈高。
(3)1:50000路线地质图:在特殊情形下,为了概略了解某区面上地质情况,矿点同矿点的联系,测几条稀疏的地质观测线而连成面,求得矿点在宏观地质体中的相对位置。
2、1:10000矿区地质填图一般是在普查阶段或在矿床勘探期间进行的。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阐明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扩大矿区远景。
地质填图范围一般应包括有地质联系的矿点、矿化带、各种找矿手段的综合异常范围或有利的找矿标志分布范围和成矿区划等。
范围不宜过大,一般是几十个平方千米。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搞清矿区的地层层序及分布。
分层的标准,在“阶”(或“带”)、“段”(或“段”下再分)的基础上,一般按岩性细分,允许使用“互层”;矿体、标志层及对找矿有指示意义的地层单位,如在图上小于l毫米时可放大表示(但应注明);不同变质岩相带与地层单位应分别用不同界线和不同图例表示;火成岩应按不同岩相区分。
(2)搞清矿区各种主要构造类型的性质及产状,特别要详细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的主要构造,区分导矿、控矿及容矿构造,并查明它们的性质、产状等要素。
:(3)搞清矿体、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查明其形态、产状和规模;查明蚀变带的分带现象。
对预期有工业意义的矿化现象,提出概略的品位参数。
(4)搞清矿体、矿化带、蚀变带与侵人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阐明成矿控制条件;特别要详细研究可能有隐伏岩体和隐伏矿体的地段,指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5)查明矿区的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特征。
3、1:5000一1:500矿床地质填图一般是在详查、勘查阶段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研究矿床的详细地质构造、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围岩蚀变,为详查勘探工程布署或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矿床地质图通常是依靠地质填图与地表勘探工程及深部探矿工程相配合来完成的,但主要是地质填图及地表工程。
4、地质简图和地质草图为了较快地提交初步的地质成果,或者由于资料缺乏,但又急需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概况,需测制l:1000—1:10000的地质简图或草图:简图:有同比例尺或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作相应的地形底图,包括非测量人员测的非正规地形图。
此种地质图可用于探矿工程设计。
随着工程的增加,该地质图的精度也可相应的逐步修改、提高。
草图:无地形图作底图、或用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作底图所填的地质图。
此种图不能作探矿工程设计之用。
但如草图加“实测剖面”(地形曲线亦实测),可在‘‘实测剖面’’上进行探矿工程设计。
简图和草图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几个特定地质问题。
四、地质填图的协调工作和工作步骤1、地质填图的协调工作当测量面积较大时,往往不是一个填图组而是若干组同时工作:即使在矿床范围内由一个填图组进行工作,也还有和其他地质组(如钻探、坑探、槽探、水文等地质组)的配合问题。
因此,一般要求:(1)要在初步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统一分层、统一野外岩石定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
一般情形下,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是很难傲到完全一致的,但在分层、岩石定名及填图方法和要求的主要问题上,应做到统一或基本统一。
具体办法是工区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共同踏勘并实测至少一条地质剖面,通过这一工作求得统一。
(2)统一图例。
(3)采集一套系统的岩矿标本。
一般在共同实测剖面时采取,以供填图进行中的对比参考和综合研究,并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
在填图过程中,还要对有疑问的、重要的岩石矿物采取鉴定标本及其他标本。
对特殊的地形条件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进行素描或照相。
(4)统一各类标本、重砂的编号(野外可用临时编号,整理时改为统一编号)。
(5)各填图组要互相交流情报,两幅图纸接图处要重复不少于1.5厘米或在接图处两组同测一条剖面。
(6)野外记录要清楚、准确,禁用圆珠笔。
2、工作步骤地质填图可以分为准备工作、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点观测和室内整理等几个步骤。
在正式填图之前,应做好以下工作:(1)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已有地质、物化探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有关测区的一切已有资料均应尽量收集,阅读并加以分析研究,据此确定工作方法,制定工作计划。
此外,还要准备野外用品.(2)地质踏勘:在野外工作开展前,须对测区及其外围进行踏勘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测区内的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