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不断的提升。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以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承重梁和柱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而且通常情况下其构件的面积都不会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承受能力的要求便较高。
同时,随着建筑结构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性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侧向刚度较小,同时在平面布置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大房间设置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是工程整体的稳定性问题仍然是当前建筑领域内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容易产生的问题
1、梁柱施工容易产生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梁和柱的施工,如果梁柱节点的构造混乱,而且钢筋的密度过大,就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针对高空作业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如果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施工混乱,则会对后期钢筋绑扎产生
严重的影响,而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整体沉梁的方法就是造成钢筋绑扎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有的工程施工中梁的节点处根本没有钢筋或者是钢筋数量不足,这对于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当前,有很多工程施工中也使用原位绑扎法,这种方法也会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第一,会加大工程发生坍塌事故的几率,由于底模与侧模发生分离,就会导致模板的稳定性降低,因此整体的结构框架都会受其影响,因此容易产生坍塌事故;第二,导致二次运输的频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工程施工效率,也容易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影响工程效益。
2、混凝土施工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中,c45、c60甚至更高标号的混凝土在柱的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控制在c20-c35为宜。
在建筑工程中,从混凝土强度来说,一般柱的强度要高于梁的强度,特别是针对高层建筑来说,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物本身产生的强度差也会随之增加,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很容易产生烂根的现象,也容易造成局部混凝土漏浆、露筋的现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先前未在楼地板上进行找平层的设置,或者是因为预留清扫口。
当层段>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来,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浇筑底面进行彻底的
清洁,会导致浇筑的质量受到影响。
振捣棒的长度,也是影响浇筑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振捣棒的长度不够,容易造成柱根部夹渣、烂根问题。
二、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的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钢筋的施工控制,主要是针对下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下料之前,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放样操作,根据放样的结果来确定下料的工序。
在下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杜绝长料短下的现象,如果钢筋料的长度尺寸不够,就会使结构中钢筋的接头数量有所增加,而接头量的增加会对钢筋力学特征产生严重的影响,对结构稳定性产生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则要杜绝使用短钢筋进行长尺寸的加工,而且在钢筋加工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证一次完成,避免在钢筋的同一位置进行反复加工,因为这样会造成钢筋产生疲劳损害。
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脆断、力学特征降低等问题,应当进行详细的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要立即更换,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底板反梁以及墙体的浇筑。
这部分浇筑技术的运用一般是在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墙体在进行第一次底板浇筑时要对施工缝进行适当的预留,并且保证该施工缝的位置要在反梁之上的30cm左右,对施工缝进行浇筑时,要首先做好清洁工作,然后
再进行浇筑,浇筑时要通过分层振捣的方式来增强浇筑的质量。
针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墙体施工,需要对浇筑的厚度进行科学的控制,一般是根据振捣棒的长度来确定浇筑的厚度,以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左右为宜。
对振捣质量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同时要避免在振捣的过程中接触到钢筋和预埋件,针对钢筋较为密集的节点,应当适当的采用小直径的振捣棒。
第二,梁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需要在浇筑的过程中同时下料,然后再通过振捣器的作用将混凝土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推进,而推进的方向一般是由梁的底部开始,到前端停止。
对梁的高度进行详细的计算之后,利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当浇筑进行到梁板底部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保证浇筑的质量。
针对框架结构中的梁板混凝土浇筑需要按照不同的流水段进行分析,并且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浇筑。
对于梁板的浇筑过程主要是对振捣方式的控制,保证振捣的均匀性,振捣器的使用方式可以是插入式,也可以是平板式,在振捣的过程中要即时使用木抹子按照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抹平。
第三,对于墙和柱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对于墙板的混凝土浇筑,应当保证下料点的均匀和分散,并且保证浇筑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堆料的高度应当保证在1m以下,而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应当保证在2m以下。
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应的施工设备保证两侧混凝土的高度一致。
在混凝土柱浇筑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清洁工作,避免出现烂根的现象,同时要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每一层混凝土浇筑之间的间隔应当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每完成一
层浇筑,便进行一次振捣,以此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结束语
高层建筑结构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而钢筋滚凝土框架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提供可行性参考,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庆.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6)
[2] 刘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及抗震加固[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c],2009.
[3] 莫观瑞.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06)
[4] 陈灿,陈友弟.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5] 吴正华,王韶辉.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为例[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6] 刘志钦,白国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合理线刚度比研究[a].全国第十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c],
2008
[7] 梁正勇.填充墙砌块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的控裂防渗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