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持人应该具备那些专业素质

主持人应该具备那些专业素质

主持人应该具备那些专业素质主持人是一个媒体的代言人,他们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媒体。

学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睿智、以情感人等素质对一个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

是主持人职业的特点决定了节目主持人活动天地的广阔。

节目主持人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所以,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挖掘自身潜力,把优秀节目呈现给广大受众。

全文是依据怎样才能做一名底功深厚而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主持人这个观点进行论述的。

一、丰厚的底蕴是铸造高品位主持人的根基(一)勤耕苦学,充实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全方位的渗透,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艺术、道德等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

它在社会各个方面占据着一个中心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渊博的知识是主持人应有的修养。

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

主持人的工作常常面对观众访问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士,要对时事做评述。

他们的采访活动能力,提出问题的深度,对问题的分析见解力,都一览无余的呈现出来。

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使主持人能在镜头前神态自若的采访播讲,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从而令人佩服。

主持人虽各有不同的形象、性格和气质,但在博学多才的素质上应该是相同的。

知识浅薄的人是不能胜任主持人工作的。

有时候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就像一名引导人们在生活百花园中观光的“导游”,这就要求主持人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只有自身具备了高深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

(二)海纳百川,集众家所长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主持人在新的发展时期,除了在观念形态、知识结构等方面须大幅度的跟上时代步伐外,更应在综合能力及心理、品格上狠下功夫。

越来越多的主持人不同程度的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

所以说,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不能将自己的水平拘泥于知道什么是声母、韵母,怎么发声、用情等基本朗读的层面上,还要提高自身素质,集众家之所长,让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符合不同节目内容的要求。

一些重点专栏或专业性较强的节目,亦可以请专家或专业对口的业内人士担任,比如《金融股市》、《法制园地》、《文化娱乐》等等,鉴于主持人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文化精英中选拔节目主持人,或者要把节目主持人培养成社会主义文化精英。

例如,《今日说法》的节目主持人萨贝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萨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由于自身的条件优秀,在大学期间就不断地参与主持与播音,以至于在后来的《今日说法》中一展所长,让自己的专业与节目相挂钩,以自己的所学与职业相吻合,节目做得相当出色。

而工作成绩的出色离不开对众家知识的吸取与应用,只有集各家之所长于一身自己才能更优秀,节目才会更出色。

二、高尚的职业素养是赢得观众的基石主持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他是党的喉舌,要坚持国家的政治导向。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完美的人格、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气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还要有很强的业务素质。

为此,主持人应具备三大基本素质:(一)政治素质: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为电视机构的代表,作为一个节目的标志,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电视机构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因此,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

一个节目及其主持人能否深受观众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能否以其自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思想水准为观众服务。

政治素质是前提、是根基、是一切工作的保证。

(二)精神素质: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人格、修养、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

这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

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

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

(三)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一名主持人必然要具备的,它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最直接的标志。

业务素质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发挥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风采等等。

换言之,主持人只有在拥有大量知识,提高了主持节目的能力并掌握具体操作技巧时,才有可能自如的驾驭节目。

当今电视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主持人不是演员,但需要具备表演的素质和技巧;主持人不是导演,但应具有组织和驾驭之功力。

应该说,构成主持人素质的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这是一个很复杂很微妙的系统。

当然,以上说的也仅仅是构成主持人美好形象的软件部分,而一些硬件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容貌、形体、表情、装束等等。

我认为,对于这些硬件的把握比较容易,而把握软件就难得多了,但恰恰是对这些软件的把握,才是把握住了主持人素质的根本所在,才使得主持人的形象日臻完美!(一)能力----是观众接受的法宝1.语言能力语言表达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首先语言要通顺流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感。

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观众又如何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又如何能进一步了解编导的意图,如何能够同你一同溶入节目的氛围中?更有甚者,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主持人素质都如此低下,那节目岂不是更不可信?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

主持人应该“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

富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更能体现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

富有生活气息的美的语言表现,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易,对话交流的通畅。

富有幽默感的语言风格,把受众从一个沉重和压抑的境地引导到和谐的充满谐趣的氛围。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主持人与观众得以沟通心灵的良好的前提与保证。

2. 思维能力主持人的思维能力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导意图按照一定的逻辑在头脑中整理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而主持人最忌讳在言语表达上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更不能看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则说出得只是空洞无物或插科打诨的话。

作为一名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刻意培养出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使脑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与交流。

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面对嘉宾或受众提出的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主持人有很多思考时间,这就对主持人的洞察能力和思辨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嘉宾或受众各自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水平也不同,提出的问题或倾诉的内容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在倾听对方的话语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信息,并进行逻辑归纳和分析,提出有见地的意见或中肯的建议。

没有这个过程,主持人所提供给受众的只能是混沌凌乱的说法。

主持人的思辨结果,应该是让人信服的真理,或是让人开心的微笑,或是让人审美的愉悦,或让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该怎么做。

敏捷的思维能力是一名主持人临场应变的重要法宝。

3.亲和力亲和力应该说是一种最感性,最通俗,也最具感召力的大众文化,说它“最具感召力”,是因为它极大的缩小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通过自身的亲和力和观众之间所做的近距离的平等的交流,自然就能给观众以思考和启迪。

以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为例,栏目邀请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德艺双馨”的演艺人士到演播现场,以聊家常的方式和观众一起共同分享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故事。

这些知名的演艺人士常常就活跃在影视荧屏上,本身就十分地具有亲和力,对观众来说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熟悉,通过他们对自己人生酸甜苦辣的回忆和讲述,观众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得出一些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人格魅力的感召,获得心灵上的净化。

[FS:PAGE]4. 现场把握能力主持人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

要有主意,能出点子,有对整个节目的制作、操控能力。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大多电视节目的录制都是一气呵成,更有相当一部分节目是以直播形式播出。

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一点混沌都会给节目的播出和制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将会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视听效果。

因此,主持人不仅要避免自己言语表达上的不当,更要做到处变不惊,要积极活跃思维,培养自己快速反映的能力,只有这样,主持起来才能做到从容镇定、挥洒自如。

(二)真诚----沟通观众心灵的钥匙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惊醒传播的人,是以听众喜闻乐见的朋友身份,以与听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方式进行传播的人,是对受众更具亲和力的传播者。

主持人的心态透过其在节目中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直接传送到听众那里。

会直接影响到观众接受节目的心理和行为,有的令听众反感,按动遥控器拒绝接收收看。

有的让人倍感亲切,不由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主持人传播的贴近和灵活使他们在受众中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受人关注的公众人物。

但是主持人绝不同于追星族崇拜的“偶像”,更非什么“大众情人”,主持人期望的不是激起受众对她们自身的“狂热”,而是普通人的亲和力朋友间的信赖感。

(三)爱心----温暖观众的阳光播音员主持人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看重受众,真诚面对受众,他们关爱采访对象的命运,不仅仅表现在节目里,还延伸到生活中,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敬一丹在其他传媒上发现了一个孤儿的线索,尽管这个女孩子小小年纪却备尝艰辛,依然顽强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采访期间,敬一丹和摄制组给小女孩带来精神上和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

节目播出后,更带来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爱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