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1.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3.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 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5. 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 内源性感染(en doge nous in fectio ns :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
★★★11. 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 in 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 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 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 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 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8. 体温(body temperature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19.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20. 稽留热(con sta nt fever):体温持续在39〜40 °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Co ★★★★★21.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22.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23.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
★★★24. 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隙(代偿间隙)。
★★★★★25. 二联律(bigeminy):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6.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27. 交替脉(alternating pulses):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28. 奇脉(paradoxical pulse):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29. 血压(blood pressure)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0.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特点是浅慢—深快—浅慢—暂停,周而复始。
★★★★★31. 间断呼吸:又称毕奥氏(Biots)呼吸,特点是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32. 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33. 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34. 基本饮食(basic diet):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和流质饮食四种。
★★35. 治疗饮食(therapeutic diets):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36. 试验饮食(test diet):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37. 管饲饮食(tube feeding :经胃肠道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
★★★38.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39. 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是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40. 多尿(polyuria):指24h 尿量超过2500ml。
★★★★★41. 少尿(oliguria):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42. 无尿(anuria)或尿闭(urodialysis):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液产生者。
★★★★★43. 导尿术(catheterization)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44. 留置导尿管术(retention catheterizatior):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45. 膀胱冲洗(bladder irrigation):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46. 便秘(constipation):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47. 腹泻(diarrhea):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48. 排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49. 灌肠法(enema)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50. 保留灌肠: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1. 注射给药法( administering injection ):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52. 濒死期(agonal stage :又称临终期。
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53. 成分输血(component transfusiorT: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54. 生命体征(vital sig ns):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55. 呼吸(respiration):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56. 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57. 氧气疗法(oxygenic therapy):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58. 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9.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 ,H):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
★60.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
★6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搏,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62. 洗胃(gastric lavage):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63.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又称临终护理。
指由社会各层次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
★★★64. 保护具(protective device):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65. 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后医嘱方才失效。
★★★★66. 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
★★★★67. 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h 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
★★★68. 临时备用医嘱: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12h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69. 保护性隔离(protective isolation):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定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
★★★★70.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