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刑法篇)
故意犯罪中的犯罪状态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22条)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 (刑法23条)
3、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
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刑法24条)
4、犯罪既遂:结果犯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 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1、其年龄的计算,应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以日计算实足年龄 ,
生日当天不算在内。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法定的几种故意犯罪负刑事责任,
③生理缺陷者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聋哑人或盲人)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
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
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4条 )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现年26岁的无业人员付亚明,于2001年12月31日下 午给平顶山煤业集团田庄洗煤厂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 张书强等三个单位负责人各寄出恐吓信一封,信称: 随信寄去的白色粉沫是炭疽病毒(实为食品干燥剂), 一经打开就会感染,要想得到解药,就必须把10万元 现金放到指定地点,张书强接信后感到情况严重,周围 接触到此信件的人,也因怕感染病毒而恐慌,即向公安 机关报案。2002年1月21日晚,付亚明到指定地点取款 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付亚明对其投放虚假的炭疽病 病原体的事实供认不讳。
(三)有期徒刑; 超过20年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孕妇和未成年人 不得适用死刑
(刑法第33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罚款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 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 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 导职务的权利。
制裁犯罪行为 确保社会稳定
校园中的警钟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
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
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
院生物技术专2000级的4名学生,
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
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
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
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6月17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 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1条 )
紧急避险的条件
起因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对象条件:无辜第三者的权益 主观条件:具有避险意识 限制条件:不得已而为之,别无他法 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行为犯 危险犯 举动犯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诬告陷害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传授犯罪方法罪
五、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 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 事责任。 (刑法第20条 )
周某、李某同时与女青年王某谈恋爱。周某要王某 与李某断绝关系,王某说“恋爱自由,你俩谁有能耐, 我就跟谁。”周某便直接找到李某,要与其在郊外打一 架,谁输了就不许再与王某接触。李某同意。到约定日 期,双方在郊外打成一团,难分胜负。后李某掏出水果 刀向周某脸上乱刺,将周某左眼刺烂。当法院以故意伤 害罪审判李某时,李某大呼“无罪”,认为周某约其打 架,又是周某先动手,自己是“正当防卫”。
应该怎样认定李某行为的性质?
正当防卫条件
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
假想防卫
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防卫不适时
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图
保护非法利益、防卫挑拨、 相互斗殴、偶然防卫
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限度条件:有明显超限并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 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
而对任何过失犯罪无论危害后果如何都不负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 责任 能力 划分
①不满14周岁的人
完全无刑事
责任能力者
②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①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 应当从轻、
减轻处罚且不
限制刑事
得适用死刑
责任能力者 ②尚未丧失完全辨认或 可以从轻、减轻
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处罚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 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 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和唆使他 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
处罚?
六、刑种制度
主刑的种类如下: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 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贝卡利亚
(一)管制;
(二)拘役; 最高不得
日9:00,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
法院宣告,经复核,云南省高级法
院裁定核准昆明中院以故意杀人罪
判处马加爵死刑。宣判结束,马加
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2007年4月 16日7点15分(美国
当地时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
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
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自尽。案
件发生后,布什称枪击案令美国举
基本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最本质)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惩罚性。
二、刑事责任年龄
➢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
➢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
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
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5条)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现年20岁的潘红伟是河南来沪民工,由于吃苦耐劳, 很快成为了组长。一天下午,潘红伟在车间内用高压气 枪清洗机器时,看见平日与其关系甚好的徐某翘着屁股 正在专心地干活,就想跟徐寻寻开心。潘拿着高压气枪 悄悄绕到徐的身后,将枪嘴猛地朝徐的肛门捅去并扣下 了“扳机”。遭“袭击”的徐顿时脸色惨白大叫肚子痛,倒 在地上捂着肚子直打滚。吓呆了的潘红伟急忙扔掉气枪 将徐送至区中心医院治疗。经查,徐因高压气体充入腹 腔造成高压气腹、结肠坏死破裂等严重后果,经法医鉴 定已构成重伤。第二天,潘红伟即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正当:人为不法侵害
起因条件,即危险的来源不同 紧急:多元化
限制条件
正当:以正义之举动对抗非正义之行为 紧急:不得以而为之
对象条件
正当:不法侵害者本人 紧急:无辜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限度条件
正当:损害可以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 紧急: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其他常见的合法事由
依法执行命令的行为 正当的业务行为 经权利人承诺的行为
国震惊。警方17日透露枪击案为
23岁韩国学生赵承熙所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
“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
“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
第二节 犯 罪
(三)没收财产。 个人&合法
(刑法第34条)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法第35条)
必须经过法院审判
2、量 刑
原则
以以 事法 实律 为为 根准 据绳
刑罚的裁量
具体量刑制度
累 自立数
犯
首
功
罪 并
罚
一、定义与特征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 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 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刑法第13条)
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权利有处分权 意志自由 损害没有超出所承诺的范围 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不违法
自救行为 义务冲突
共同犯罪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 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