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PPT教学课件

发酵工程PPT教学课件


1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由复杂的营养物质分 解成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1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由简单化合物合成复 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
一 17、代谢控制发酵: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
、 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
概 述
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和积累的发酵。

稀释
表型 → 出现表型
2、发酵
(1)发酵生物反应器
二 、
① 类型 p203:搅拌式生物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
发 气升式反应器


② 优点:染菌率极低、发酵设备大型化、利用生物
程 的
技术提高了产量和降低了本、提高了产品的回收率和
内 质量

③ 要求:内壁与管道焊接部位都要求平整光滑、无
裂缝、无塌陷,便于测量器内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
一 、
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概 的生物化学过程。

21、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的阴留性能将生物催化剂限制
在膜组件的固定空间,供给所需的底物和营养物,即可在
固定空间内进行生物反应,而产生的产物造成真空膜,进
入膜的另一侧空间,脱离生物催化剂,达到了生物反应与
产物分离同时进行的目的。
始的。当时主要是以酒精发酵、甘油发酵和丙醇发酵等为
一 、
主。20世纪40年代,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开始采用深层
概 发酵法大量生产。此后,链霉素等几十种重要的抗菌素相
述 继问世,带动了抗菌素工业的诞生。发酵工业由无氧条件
下的发酵发展到了有氧发酵。
长期以来,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发酵的原料,
而到60年代增加了正烷烃、醋酸、醇类和天然气等。发酵
4、初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 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 需的。
一 5、次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全成
、 在生长期中不能合成的、具有一些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
概 述
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它们与菌体
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
6、微生物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 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


对数期:p195 式(5-1)、p196式(5-2)


比较:p24的米门方程
b 、其他生长动力学方程
双基质限制生长动力学 p197式(5-3)


基质抑制生长动力学 p197式(5-4)
发 酵
产物抑制生长动力学 p197式(5-5、6、7)
工 程
contois方程:菌体浓度较高,发酵液黏度较大,

特别是丝状菌生长的情况 p198式(5-8)
内 容
C 、细胞死亡动力学
p198式(5-9)
② 产物形成动力学
a、 L-P模型:


p198式(5-10)
发 酵
b、菌龄模型
工 程
p199式(5-11、12)

c、 生化模型


1)基质抑制模型: p199式(5-13)
2)氧限制模型: p199式(5-14)
18、代谢工程: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有目的地对细胞代
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改变细胞特性,并与细胞基因调
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为实现构建新的代谢途
径,生产特定目的产物而发愜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19、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途径、合成代谢途径和膜输送体 系的有序组合构成代谢网络。
20、堆肥: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一 13、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
、 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
概 述
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
14、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
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微生物分批发酵中,
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烷化剂

、 发
DNA损伤的修复:p187
酵 工
光修复、切补修复--复制前修复:校正差


错,不利于突变的发生;


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SOS修复(复制前
修复):引起差错,利于突变
从突变到突变型:

分离性迟延:不纯(受抑制) 分→离 纯(只



有突变型)→ 表达


的 内
生理性迟延:纯合状态时,不一定出现突变
工 程
1、表面培养法:是将微生物在基质表面上进行培养

的方法。 优缺点


2、深层培养:是以微生物细胞生长于液体培养基深
层(好氧或厌氧)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优缺点
(三)发酵过程
具体过程:菌体(或生物细胞)→ 种子制备→ 发酵
二 → 发酵液预处理→ 提取精制→ 成品检测→ 成品包装

发 1、菌种-优良菌种的选育
(2)发酵方式
①分批发酵:间断进行


② 补料分批发酵:延长微生物对数期与静止期的持


续时间 ,增加生物量的积累和静止期细胞代谢产物的积

累。分单一补料分批发酵和重复补料分批发酵。


优点:解除抑制、提高产物的转化率,不易产生菌


种老化和变异问题
缺点:何时、何物难以确定
③ 连续发酵

控制方式:恒浊法(恒定的菌体浓度)、恒化法
一 的过程。现已扩展到培养生物细胞来制得产物的所有过程。


2、发酵工程:也叫微生物工程, 现代的发酵工程,
述 就是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
某些生理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利
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3、 发酵工业: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 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加工(生化反应),获得产品的工 业,它既包括传统发酵,也包括现代发酵。
量都起着制约作用。
b、设计
1)改变代谢流


直接方法:加快速度限制反应(增加酶量)、改变分支
发 代谢途径流向(改变活力)、构建代谢旁路(抑制有毒产
酵 工
物的产生)

间接方法:改变能量代谢途径


2)扩展代谢途径

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径
② 自动化控制
如图5-23


三方面内容:目标或目的、控制动作、模型
22、结构模型:深入细胞内部,研究其基因结构、表型、
调控机制及其对代谢途径中各步反应的影响,得出的动力
学模型。
一 、
23、非结构模型:把细胞看成一个均匀分布的物体,不管
概 微观反应机制,只考虑各个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
述 动力学模型。
(二)发酵工业的发展历史
大规模利用微生物的工业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真正开

传统的发酵技术,与现代生物工程中的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相结合,使发酵工业进入
到微生物工程的阶段。微生物工程包括菌种选育、菌体生
产、代谢产物的发酵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等。
归纳起来其发展如下: p206

天然发酵时代→ 纯培养技术→ 通气搅拌技术→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 发酵原料的转变→ 现代生物
、 处理、发酵与产物分离偶联技术。
重 点
2、重点

发酵的含义、发酵工程的内容、菌种分离、筛选的原
学 则与步骤、发酵动力学、发酵生物反应器、发酵过程模型、 时 发酵过程控制、固态发酵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下游处理
3、学时
5学时
(一)发酵工程相关名词
1、发酵: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
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直接产生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


2、微生物酶发酵:第2章已讲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注: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p175
4、微生物转化发酵: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最突出:甾 类转化
5、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现代发酵)
(二)发酵方法


培养方式:表面培养、深层培养


培养基形态:固体发酵、液体发酵
动的一些基本属性。
载流途径:在一定的生理状态下,碳架物在微生物的代
谢网络中流经的主要途径。

代谢工程:见前面。


微生物的调节控制主要靠两个主要因素:酶的活性和酶
酵 工
量,也即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酶的生物合成受基因和代谢物的双重调控。


关键酶:与代谢调节关系密切的酶,如变构酶、同功酶、
容 多功能酶,是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对代谢流的质和
工 程
b、分类

测量方式:离线、在线、原位


测量原理:力敏、热敏、光敏、磁敏、电化学传感

c、主要在线传感器: 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
溶解二氧化碳

③其他检测技术:生物量分析、尾气分析、发酵液成分
概 述
9、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
变,它可以通过DN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经过
修复重新回到原来的结构,即不发生突变。
10、损伤:DNA序列可修复的变化。
11、突变:是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给子代的永久性DNA序 列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