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除标明外,每题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hào)破绽.(dìng)迸.流(bèng)随声附和.(hé)B.惬.意(xiá)澎湃.(bài)赫.然(h è)重蹈覆辙.(ché)C.干涸.(gù)炽.热(chì)嗔.怒(zh ēn)吹毛求疵.(chī)D.狡黠.(xiá)提防.(dī)旁骛.(w ù)鲜.为人道(xiǎn)2、下列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是()A.恣睢蔓延万籁俱寂谈笑风生B.辨证嘉奖眼花潦乱呕心历血C.烦燥怄气走头无路怒不可遏D.牟取辍学根深帝固锋芒毕露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丽的山顶景色。

B、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B、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C.就是这个人,莎利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的爱着我,向我揭示一切。

D.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6、宜宾已经升级为全国旅游城市,请你给它拟一条有关旅游景观、家乡特产的广告词,让它走出邻路,名扬天下。

广告词:。

7、请根据下列语境说话。

(4分,每小题2分)李倩同学住在离校较远的地方。

一天放学后,独自回家的她被一陌生青年跟踪。

她又怕又急,匆匆地走着。

谁知陌生人见路上无人,竟跟上前来,把手搭到她的肩上,说:“小同学,带你出去玩,好吗?”……陌生人仍然纠缠不休,正当她苦于无计可施时,看见邻居张叔叔迎面走来……假如你是李倩:①当陌生青年把手搭在你肩上并说要带你去玩时,你说:②当看见张叔叔迎面走来时,你对张叔叔说:8.根据课文默写(8分,每小题1分,任选8个小题)(1) ,只(2) ,(3)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4) ,君子好逑。

(《诗经》)(5)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6) ,欲上青天览明月。

)(7)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衰弱,新生事物日益强壮,自然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新陈代谢规律的诗句“,。

”(8)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名言,使我们想到《论语》中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意思名句:,。

(9)当你感叹社会发展,人才辈出时,用清朝赵翼《论诗》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

”(10)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范仲淹《岳阳楼记》)9.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

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答:10、诗歌欣赏(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分)②、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分)③、“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0分)(一)、特殊考试(10分)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

②子欲养而亲将不在,女孩儿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是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

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

当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

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说是试用一个月。

③女孩儿拼命的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四千元的月薪不仅维系着父亲生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端。

她的勤恳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便分派她作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承担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护理。

④执行医嘱时,女孩儿惊呆了,医生曾经给父亲开出的,就是这样一张相同的处方:一种进口的化疗药物,三百多元一支,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三支。

女孩儿镇静地忙碌着,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那种粉末状的药物溶入生理盐水后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一瓶澄清的液体,谁也看不出配药前后的区别!然而治疗室内,只有她一个人。

三支药紧紧地攥在女孩儿手里,她觉得那就是父亲的生命。

只要她每天下班后回家执行化疗,她那慈爱的父亲,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而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⑤女孩儿迅速地藏起了三支药,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面色平静的将它端进了病房。

“爸,护士给你换药来了。

”陪护的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儿,一声轻唤,让她的心一颤:躺在床上的,也是命悬一线的父亲。

“这种药有特效,用了它咱就好了。

”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着父亲。

端着治疗盘的手微微地颤抖了,她就用颤抖的手,将输液管从滴空的药瓶内拔出来,插到了那瓶盐水里。

只耽误一个疗程,她硬着心肠想,只要他们发现没有效果,马上会换另一种药物,反正病人有的是钱。

⑥可是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儿就瘫坐在椅子上。

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面:推开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值班室打开换衣柜,将三支药放在自己的手包里……突然就打了个寒噤,像是刚刚挣脱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清醒了,清醒的意识到:那段..路.每走一步,都将践踏自己清白的良心。

⑦只是几分钟,却仿佛挣扎了一个世纪。

女孩儿鼓足勇气叫来了护士长,嗫嚅着承认:“12床正在滴注的盐水里我……我没有配药……”护士长绽开了一个欣喜的笑容:“真的吗?你连这个经验都有啊?我正想提醒你呢,化疗之前,如果患者正在输液,必须用盐水冲净管中的残留药物。

”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护士长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⑧女孩儿的试用期就在那一天提前结束了,院方同她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预支了半年了工资让她给父亲治病。

女孩儿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向着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们,深深地鞠躬致谢!后来女孩儿才知道,那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

所有的一切都被护士长尽收眼底,只要那三支药放进手包,等着她的必将是被炒的命运。

⑨慎独,那是一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注]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11.整体感知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的空白处(2分)试用()坦白()12.选文第五段中划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揭示了女孩儿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答:。

13.怎样理解选文第六段中加点的“那段路”的含义?(2分)答:。

14.选文的第九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答:。

15.结合实际,谈谈这场“特设考试”给你带来的启示。

(50字左右)(2分)答:(二)、阅读《略谈玉器文化》答题(8分):(1)玉器文化属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闪烁着独特光辉的组成部分。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产生的影响非常深广。

(2)《诗经·小雅·鹤鸣》有“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名句,反映了玉原是山里的一种矿物。

玉的质地细密、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考古资料看,先民们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使用某些玉器。

例如,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有用作装饰的玉串饰。

到了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玉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审美功能更是进一步发挥出来。

(3)古代的君王、贵族常常把美玉看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在祭祀、礼仪、丧葬等重要活动中总是要用美玉。

课文《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谈到祭祀时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可见那时祭祀要用“玉帛(美玉和丝绸)”作为祭品。

不仅如此,当时诸侯会盟也要用“玉帛”作为礼品,因此,“玉帛”又可以代表友好、和好,汉语中有“化于戈为玉帛”的成语。

(4)古代祭祀、礼仪等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玉器是“璧”,即中心有孔的圆形玉器。

关于璧,有两个著名的故事。

一是《韩非子·和氏》所载“和氏之璧”的故事: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历王,被认为是石头,因而受到砍掉左脚的惩罚。

后来献给楚武王,还是被认作石头,又受到砍掉右脚的惩罚。

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楚文王派人问明原委,叫人剖璞,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加工成著名的和氏璧。

二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秦昭王表面上提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此璧,实际上心存欺诈。

赵国的蔺相如自愿奉璧前往秦国,以大智大勇与秦王抗争,终于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现在成为一个成语。

与璧有关的成语还有“珠联璧合”、“白璧无瑕”等。

课文《岳阳楼记》中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之句,把水中倒映的月影比喻为沉下的璧玉,确是绘形传神的妙喻。

(5)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提出并阐发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用玉来比喻美德)的理论。

例如,《礼记.聘问》记述,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贵玉”的道理,孔子就说:玉具有温润光泽、缜密坚实、有棱角而不伤人等等特征,分别象征了“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这些观念,所以《诗经》上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想到君子,像玉一样温文尔雅)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