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整体自然疗法学习心得.doc

中医整体自然疗法学习心得.doc

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最快的成长方式那就是去和学界大牛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说,结识师父我是幸运的。

师父是中医整体自然疗法的创始人,也是和式太极拳的传人,早年拜于伤寒大师梅国强门下,后来又拜和式太极拳一代宗师侯尔良为师,期间还遍访其他名师不断交流学习,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很多独到的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整体自然疗法,让我懂得养生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疾病的防护,六成的工作取决于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环境遗传医疗等因素只能决定剩下的四成。

医院现有的医疗手段对于很多疾病十分局限,仅仅依靠医疗技术,完全忽略对营养、运动、保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这是导致很多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

营养干预,运动干预,
保健干预应该和医疗技术同等重要。

营养干预简而言之就是“损有余,补不足,以偏纠偏,达到动态平衡”。

例如某些痛风可以通过戒酒,补充维生素,养护肝脏的思路来治疗,因为嘌呤通过肝脏来代谢,补充营养素并养护肝脏,机体嘌呤代谢功能上来了,痛风自然就好了。

运动干预就是通过查体温,控制基础代谢,来让能量得到合理的利用。

保健干预主要是在当机体出现问题时所采用的适当的辅助手段。

例如糖尿病人可以采取臧福科的振腹推腹手法来使其腹部被动运动以达到辅助消耗能量降低血糖的目的。

又例如肩周炎患者可以采用易罐筋膜牵拉疗法使其粘连的肌筋膜分开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在这里穿插讲一下中药的局限,因为人工种植或者炮制方式混乱或者药材造假导致目前市面上中药品质普遍不好,影响了中药的疗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鳖甲牡蛎等中药有效成分几乎煎煮不出来。

而高温久煎也会破坏某些药材如山药的有效成分。

所以对于鳖甲牡蛎等药材可以采用碾粉冲服,山药直接生用(生吃或者榨汁)。

师父对营养学也研究的很深,山药不超过70度,土豆不超过40度,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保存食物里面的活性成分。

还有很多关于韭菜汁、生姜汁、土豆汁的妙用,让人感觉很神奇,待我一一验证了以后再来详述。

和式太极拳讲求意境,“无形无相、如环无端、着地生根”。

对面走来一个人打你,你可以充分运用势能和惯性闪退一边然后借力打力,这是太极的精髓。

同样对面走来一个人打你一拳,你先格挡接下这一拳再打上去,这是西洋拳的做法。

西医看病就像是打西洋拳,出现症状,然后对症下药。

症状一多,就招架不住了全乱套了。

而中医整体自然疗法就是从根本解决问题,根本不给疾病打到你的机会,在疾病到来的时候,卸去维持疾病存在的条件疾病就不攻自破。

例如阴道炎症的治疗可以用这种思想,用某中性洗液+生大黄(磨粉)+醋清洗局部进行治疗。

阴道天然弱酸性环境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疾病滋生会使环境发生改变,这时候恢复天然弱酸环境然后清除异物,疾病无的放矢自然就好了。

这三天还了解了很多病案。

同时还学习了很多治疗思路方法,包括颈椎腰椎病预防,头颈点刺疗法,掌按膻中穴降压,长短腿牵引,腰痛治疗,肩周炎治疗,易罐筋膜牵拉疗法,还有斜方肌、斜角肌、髂腰肌、髂胫束、腰方肌、梨状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背阁肌、胸大肌、內收肌等肌群的牵拉放松疗法。

其中我对髂胫束的“平步青云”手法印象最深刻。

三天时间很短暂,学习的内容很多,一时间还难以全部消化,在日后的生活工作里,我一定要多多实践才行。

最后感谢师父传授宝贵的知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师父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根据中医辨证对不同类型慢性胃炎辨证施治。

⑴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脱痛之症,乃脾胃气机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热,为其主要病因,脾胃同居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枢纽,脾气生则健,胃气降则和,故脾胃升降失调则院腹胀痛,其痛特点,多在食后发作,不能多吃,这是与消化性溃疡不同之处,其病多属实证或虚中挟实。

病之初期,多属气滞,但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气病日久,多则化热,痛处固定不移,胃脱部多有烧灼感,舌苔多黄腻,脉弦数,辩证多属热证,癖证。

临床上常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加佛手舒肝解郁、积壳、陈皮、内金、焦三仙等行气之品配合、胃气顺降、气机斡旋、即可复常。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又为阳明燥土容易化热,其热或因投药辛燥或因肝热所犯,热则清,故用蒲公英、川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此乃标本同治却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⑵慢性葵缩性胃炎:多属阴虚或气阴两虚胃痛,多因郁热久稽伤阴或肝火灼津伤阴,胃络失养所致。

其辨证则以虚证或虚中挟实为多,舌苔黄腻为多、舌质多淡,部分可出现剥苔。

叶天士曰:“阳明阳土,得阴自安”.因此用一贯煎、麦冬汤加减,一般不用香窜燥烈之品,若有气滞存在多用佛手、积壳、川株子、玫瑰花等调解而又不伤阴液之品,与养胃阴的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等组方,颇多效验。

⑶肝汁返流性胃炎:特点为胃院胀多于痛,暖气或矢气则舒,显系肝木侮土、气机郁滞、以致脾胃升降失调、胆汁返流入胃,出现胃院胀痛,暖气矢气,嘈杂反酸等症。

《临证指南》曰:胃气上逆故病,即不上逆,但不通亦病。

故以四逆散为主方,方中柴胡疏肝升阳,积壳破气而善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即能防柴胡、积壳理气之耗伤阴血,又
能缓急和营止痛,从而达到调畅脾胃气机、胃降浊清的目的。

3
讨论
慢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往往表现在既有邪实的一面,又有正虚的一面,多呈虚实相兼的局面[4].“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随着脾胃功能的失调,首先受之影响的应当是气血,而气血失调对痰瘀形成互为因果,形成互助之势,因此临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重视气血辨证治疗,同时兼顾痰瘀因素。

其中调气血应该是个关键环节,同时调节气血需除“痰”、“瘀”.“痰”、“瘀”是气血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加重气血失调的重要因素,在调理气血的同时,结合清除“痰”、“瘀”,斩草除根,正本清源。

笔者常用四君子健脾益气,加用柴胡、玄胡、郁金疏肝理气;四物加黄芪养血补气;二陈汤加浙贝、生炒薏苡仁化痰湿;蒲公英、香茶菜、黄连清热燥湿以杀HP;谷麦芽以助健脾胃运化,这样全方配伍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兼顾了气
血痰瘀,虚实同治,寒热并调,发现临床症状改善良好。

提示中药组具有明显消除炎症的作用,而且清除HP有很好的抗复发作用。





[1]陈俊萼。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十一法考释[J].河南中医,2005,25(12):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陈贵廷,薛赛琴。

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53.
[4]洪文旭,洪玲。

董建华治疗胃肠病经验述要[J].中医杂志,
2002,
4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