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一: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西京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是在原西京大学推荐办的基础上于XX年成立的。
中心下设就业指导科、外联信息科、人事代理科和中心办公室,现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20名,其中本科学历6人,国家职业指导师3人。
近年来,就业中心全体人员在学院院委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和学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三到位”建设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任万钧院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分管就业工作的乐民华常务副院长专门抓,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各部、系具体抓。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机构到位学院成立了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级(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任万钧院长为组长,乐民华常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就业中心主任和各部、系一把手为成员。
作为院级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西京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全院就业工作归口管理,统筹协调。
二级(系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各系主任为组长,各毕业班辅导员为成员。
这就从上而下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形成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2、人员到位在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人数之比为1:300。
这些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毕业生就业工作,热心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他们不断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技能和本领。
各部、系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毕业班辅导员均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兼职人员,其数量根据毕业生人数约有70余人。
3、经费到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做好,经费是保障。
学院每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核拨就业工作经费。
学院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为120万元。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就业指导、市场调研、企业考察、信息交流、供需见面、送学生上岗、毕业生跟踪调查、设备更新等各项就业工作。
另外,学院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办公场所和各种设施,将整栋水上楼阁约1000多平方米划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公及举办中小型招聘会、就业指导培训使用。
二、多措并举,加强“四化”建设1、做到就业推荐全员化学院建立了“三全”就业工作体系,即全程指导就业,全员参与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
其中的“全员参与就业”,就是要求学院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建立了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各部、系积极配合,全院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大家分工明确,互相支持配合,帮助学生全方位实现就业。
近三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2、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学院从XX年开始在大三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
从XX 年起在全院各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
从而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中。
以高职学生为例,大一学生主要是指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主要进行专业指导,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大三学生则主要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及创业方面的指导。
3、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某些心理问题,需要相应的心理辅导。
同时,职业咨询有其专门工具和学科体系,这就要求就业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水平,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质量。
学院通过派出去和组织校内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就业中心有多人被学院先后派往北京参加学习和培训。
为了解决就业指导师资问题,学院从XX年就开始进行师资培训,XX年将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列入工作要点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于当年四月举办了第一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XX年4月又举办了第二期培训。
两次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4、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就业工作也离不开各大就业网组建的无形市场,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辅助管理。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学院建立了就业服务与信息网站,并与国家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专网、深圳百大网、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酒店人才网链接。
学院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email、性别、培养方式等统计后,制成毕业生模块,在以上网站发布、推广和宣传,充分展示学院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在学院就业推荐网站注册加盟的用人单位达4700余家,每天访问量达300多人次。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网络视频、远程面试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应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之中,用人单位可以在千里之外通过互联网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和交流,效果很好。
为了便于学生查阅就业信息,学院就业网站配备有计算机13台,大型电子显示屏1个及触摸显示屏4个。
三、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加强就业工作制度建设1、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学院长江会议制定的学院发展规划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学院《XX年工作要点》将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提出要“从关注民生出发,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院务委员会多次讨论研究有关就业工作问题,提出学院就业工作的长远目标和任务,提出构建“三全”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2、学院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教育部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工作,每年11月20日以后,召开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会,并按照教育厅的要求,编制和上报毕业生就业方案。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的同时,学院还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就业工作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工作条例等,如《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细则》、《就业指导课管理办法》、《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推荐网络管理规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责》、《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职责》、《就业指导科工作人员职责》、《外联信息科工作人员职责》等等,使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
3、坚持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XX年3月14日,学院组织的西京毕业生母校行活动,为学院的提升和发展,从不同的岗位带来了一些有益的信息,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学院每年都要对人才就业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对我院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学院的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XX 年至今,学院曾多次组织人员赴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等地进行考察,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撰写了考察调研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讨论,学院把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上。
针对一些行业紧缺人才的情况,调整、增加了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如英语专业增加了商务英语,数控专业增加了架刀、磨刀技术、数控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技能,并加大了实训课的比例。
4、学院实施部、系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工作考评机制。
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各系的当量考核中,根据各部、系的毕业生人数、就业质量(稳定性)、就业率等方面的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各部、系在推荐就业工作中如有弄虚作假现象,则取消评奖资格,并进行严肃处理。
四、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就业指导工作1、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开设。
学院从XX年起在全院各年级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学习全过程中。
目前,学院的就业指导课有规范的教学大纲,由教务处下达教学指令,各部、系落实。
另外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还编印了一系列就业指导资料。
一方面针对学生编印了《西京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另一方面,针对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课教师编印了四期《就业指导工作学习参考材料》,其中第二期为职业生涯规划专集,第三期为就业指导课教学辅助材料,第四期对全院所开设41个主要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状况和各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区域分布等进行了分析。
学院就业指导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管理科学系王强XX年申报的“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研究”课题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的批准立项。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根据人格类型(个人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等)进行职业设计,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除课程教学之外,为了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学院在XX年举办了西京学院首届职业生涯规划之星暨就业形象大使大赛。
为了帮助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掌握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学院邀请碑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员、《创业九步法》作者李彦斌授课,XX年10月份举办了第一期创业培训班。
3、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就业指导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问题。
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注意紧密联系这些实际问题展开,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了。
比如毕业生就业后不很稳定的问题,我们首先分析原因,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他们自身有一定的缺陷,特别是以我为中心,不能吃苦。
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员工高标准严要求,使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
加之试用期工资较低,造成大学生就业早期不很稳定,频繁跳槽。
对此,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教育学生一是要以自已的职业生涯发展为重,克服娇气,知难而进;二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只看到一时的经济利益,要有恒心,能吃苦,工作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干出一番成绩。
五、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就业渠道1、走访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
学院在就业工作中与全国3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多家人事局的人才中心签订了联合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协议。
每年从9月份开始,工作人员与新老用人单位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邮、上门拜访等方式,主动向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并发布毕业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