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纵断面测量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纵断面设计优化原则 纵断面优化时,结合《工务设备综合图》上的既有资料, 以及线路实际情况,按以下原则进行优化: ①起终点抬道量:测量头尾点抬道量一般为0,特殊下不应 超过10mm,尽量缩短捣固作业时的顺坡长度;若大于10mm需向 测段内顺坡。而且大机捣固作业时只允许抬道,不允许落道。 ②坡段长: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最短坡段长不 得小于400m,困难条件不得小于200m,且连续使用时不得超过2 个。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拉链注意事项:
1.拉链过程中,要注意测量地段在设备图中是否有断链。 如有断链,现场所拉的链必须符合长短链的要求。 2.拉链过程中,要记录平面曲线“四大桩(ZH、HY、YH、 HZ)”的准确里程,主要是为了防止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 3.拉链时要把钢尺拉直,应尽可能减小误差,精度不大于 1/2000。特别是坡度大的地段,每个测点的误差越大,抬道量 影响就越大。 4.标点时一定要注意前后里程点的连续性,既不能多一个 点,也不能少一个点,否则会给内业数据处理时带来很多不便 与误导。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A、B两点间安臵一架能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水准仪(电子水准 仪),并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有刻度的直尺—水准尺(条码尺)。 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可分别读取A点水准尺上的读数a 和B点水准尺上的读数b,则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A、B两点间 的高差为hAB=a–b,于是B点的高程为HB=HA+hAB。 设水准测量的前进方向是由A点向B点,则规定已知点A为后 视点,其水准尺的读数a为后视读数;未知点B为前视点,其水 准尺的读数b为前视读数。则高差为hAB =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 高差hAB本身可正可负,当a大于b时hAB值为正,这种情况是B点 高于A点;当a小于b时hAB值为负,即B点低于A点。当a等于b时 hAB=0,A、B两点同高。
轨面高程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km/h) v=200 v≤160 水准测量等级 四等 五等 相邻点高程允许闭合差
20 L 30 L
• 注:L的单位为km。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高程测量步骤如下:
1.架设、整平电子水准仪,并在各测点直立条码尺。
2.将电子水准仪瞄准条码尺调至清晰进行读数 (按 “测存”键即可),直至测完本站所有点。
1.精度高。我段现有电子水准仪精度为0.3mm,其读
数都是经大量条码分划图象处理后取平均值得出来的,因 此削弱了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2.电子水准仪使用时限制条件多。只有在距离、光线、 气温、风力均满足要求的时候才能读数。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高程测量注意事项
1.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以减小视距差(前后视距应不大 于150m,前后视距差应不宜大于10m)。 2.测量时,条码尺必须垂直立于钢轨轨面上。 3.电气化区段内测量时,不得高举条码尺,以防触电。 4.要尽量联测水准点,或采用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否则 测量结果的精度是无法保证的,也是不被认可的。 5.测量过程中,若有不等间距的测量点,现场一定要做好 记录,方便内业数据计算时与现场情况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 错误的起道量,影响整段线路的优化结果。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③最大限制坡度见下表
《技规》第33条
铁路 等级 牵引 种类 电力 内燃
铁路区间线路最大限制坡度(‰)
Ⅰ Ⅱ 困难 15.0 12.0 一般 6.0 6.0 6.0
车站应设在线路平道、直线的宽阔处。车站必须设臵在坡 道上时,其坡度不应超过1‰;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 站、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且不应连续设臵,并保 证列车的起动。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一、电子水准仪数据整理及计算
将数据输出整理后得出下表前4列数据,即为已知数据, 然后利用前4列数据进行计算。数据\京包线下行439+500-
441+700.xls
二、线路纵断面设计优化
经计算得出轨面实测高程,结合既有线实际情况,进行纵 断面拟合设计即坡度优化,利用坡度、高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算出各测点的拟合高程,并与对应点的实测高程相比得出抬落 道量。
坡段长度(m)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
坡段长度
1050
400
850
350
750
300
650
250
注: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60km/h,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400m,且不宜连续使用2个以上。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③进出站线路坡段连接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到发 线和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时,可采用 5000m半径的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3000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5‰时,可采 用3000m半径的竖曲线;设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在困难条件下, 可采用半径不小于1500m的竖曲线;高架卸货线可采用半径不小 于600m的竖曲线。 车站正线上的道岔不应布臵在竖曲线范围内和变坡点上, 在既有线改建的困难条件下,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100km/h 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0m的竖曲线上。站线上道岔不宜布 臵在竖曲线范围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须布臵时,在通行列车的
3.转入下一站,重新架设、整平仪器,开始测量,并
复核转点两次读数的差值,转点差值小于5mm,继续下一 站测量;转点差值不小于5mm,重新测量前一站 (如重测 后仍不满足要求,则需校正仪器,找出原因)。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电子水准仪测量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电子水准仪的特点: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00m;在不通行列车的线路上, 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0m。 车站咽喉区范围内两相邻站线有轨面高差时,应根据正线 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设计 站线的顺接坡道。顺接坡道范围宜为道岔岔枕后至警冲标或货 物线装卸有效长度起点。顺接坡道的相邻坡段坡度差,到发线 和通行列车的站线不宜大于4‰,其他站线不宜大于5‰,坡段 长度不应小于50m。(岔心至变坡点距离)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二、利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
1
拉链、标注里程点
• 在进行高程测量前,我们首先要对测量地段进行拉链标点。直 线地段可沿左股钢轨拉链,曲线地段要沿线路中心线进行拉链 标点,目的是确定线路每个高程控制点的位臵。 • 拉链标点的方法:对照线路的公里标或百米标确定测量地段的 起点;然后从起点开始,用绝缘钢卷尺按要求点间距进行拉链, 并将各点里程用油漆标注在对应的钢轨轨腰上。
纵断面测量及数据优化介绍
概述
• 按照要求,现对各车间技术员及相关人员进 行纵断面测量知识培训,加强车间测量队伍的建 设,并最终将纵断面测量在车间普及应用。下面 主要介绍适用于铁路养护维修、中修、大修等方 面的纵断面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的方法,最 终用测量成果指导人工或大机作业,并坚持做到 “无数据不动道”、“用数据指导作业”,使线 路设备质量不断上升,保证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
◆站线坡段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进出站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 困难条件下,疏解线路的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 ②到发线的坡段长度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通行列车的站线, 其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和段管线,可采 用不小于50m的坡段长度,但应保证竖曲线不相互重叠。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A点的高程HA加后视读数a,得视线高程 Hi(也称为仪器高程)。用视线高减去前视读数b,也可求出B点的 高程HB,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和纵断面测量中经常用到,用公式 表示为HB=(HA+a)–b=Hi–b=HA+(a-b)=HA+hAB。 把仪器安臵在一个地方,根据一个已知高程的后视点,用 这种方法可同时求得几个未知点的高程,这种方法称为视线高 法或仪高法,在这些点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中视读数。 我段管内京包线和集二线是通过水准点来控制线路纵断面 的,水准点每1-2km布设一个。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⑧竖曲线计算: 切线长
T R i 2000
2
纵距
外矢距
y x 2R
E T 2R
2
(x为该点到切点的距离)
竖曲线长 C 2T 竖曲线高程H=h±y;h为计算点 设计高程(m)、y为竖曲线上计算点 的纵距(m),凹形竖曲线取“+”号, 凸形竖曲线取“-”号。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
纵断面测量目的是为了测量各轨面点的高程,从而更合理
的控制轨道纵断面的平顺性。现主 要介绍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来实现 纵断面控制。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先测定地 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 个已知点的高程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设A为已知点,其高程为 HA。为确定未知点B的高程HB,可在
第二部分 内业数据处理
⑤竖曲线的设臵: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相邻坡 度差大于3‰时必须设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应为20000~10000m, 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00m。 竖曲线不得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重叠,不得侵入道岔及无 碴桥梁上。 ⑥优化时,岔区上下行高程尽量控制在同一平面上,尤其 是交叉渡线。 ⑦起道量一般应控制在0~35mm,特殊地段抬道量较大或有 落道情况时,需进行顺坡。顺坡率应尽量小,最大顺坡率不得 大于1‰,且不同顺坡率的顺坡长度不得短于70m。
结束语
通过纵断面测量及数据优化后,线路的高低与水平可以得到 很大的改善,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第一部分 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2
高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