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上)七年级阶段II 检测科学试题卷考生须知:本卷共四大题,30小题,所有答题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秦岭四宝”——朱鹮、羚羊、大熊猫、金丝猴中,属于“卵生”的是 ( ▲ )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B .猜想C .观察D .做结论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人体感到适宜的气温约为37℃B .七年级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C .七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KgD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4.某校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习园地种植了经航天飞船搭载的太空番茄种子,在收获的番茄中有的味道较甜,有的味道较酸。
控制番茄具有酸或甜等不同味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 )A .大液泡B .细胞核C .叶绿体D .细胞膜5.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液化B. 液化 汽化C. 熔化 液化D. 汽化 液化6.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酒精中,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 )A.甲B.乙C.丙D.都不正确7.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和地幔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B .根据成因不同,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三种类型C .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D .石灰岩由大理岩“变质”而来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A.朱鹮B.羚羊C.大熊猫D.金丝猴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凝固的是 ( ▲ )9.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 )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变大B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砝码与物体位置对调变小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变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府视读数变小10.下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水稻和银杏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C.水稻生活在多水的地方,会开花结果D.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有果皮包被11.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小明上网查询到每尊雕像的质量约200kg.请您估算这尊雕像的平均密度约为( ▲ ) A.×103kg/m3B.×103kg/m3C.4×103kg/m3D.8×103kg/m3 12.如右图所示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克水的比热容是50克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酒精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13.在“观察蜗牛有哪些感觉”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恰当的( ▲ )A.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
B.是否有触觉:用你的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
C.是否有听力: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五十厘米处,用力鼓掌。
D.是否有嗅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四十厘米处。
14.下列对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图2: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图3: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D.图4: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15.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C.槐树地松树一样适应寒冷的环境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铁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是▲,1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
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 。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3)图丙中,量筒的量程是▲ml,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18.结构图和模型是科学里常用的两种方法(1)若甲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 、C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 (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2)如图乙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
(3)如图丙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 ___▲____现象。
19.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
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洋葱的花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在分类上洋葱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2)洋葱切开时,流出的汁液来自于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3)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其操作排序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20.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加热时需要搅拌沙子,目的是▲。
(2)在两只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
用手摸两块玻璃片,发现装▲(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
21.某同学想要测得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先用烧杯盛装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其总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多做几次实验,得到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知:实验所用烧杯的质量是▲g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g/cm3 。
22.据美国《波士顿邮报》报道,自从进入2015 年以来,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事件。
卡尔布科火山(1)历史上,智利南部的卡尔布科火山曾爆发过36 次,今年4月23 日,卡尔布科火山再次喷发。
卡尔布科火山是一座(▲)A.活火山B.死火山C.休眠火山(2)智利不但是一个火山多发的国家,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智利位于▲ 地震带。
23.如甲图所示,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图乙是烧杯内冰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中表示冰熔化过程的曲线部是(2)不考虑环境因素,在第4分钟时(3)DE段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 分,共26分)24.显微镜是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小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的操作步骤,请按照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回答问题:(1)步骤1中,无论如何调节反光镜,视野仍是黑暗的,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①载玻片上有污渍②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③选用低倍镜对光④遮光器没有转到位(2)小馨想对部分细胞进行放大观察,那么步骤 5 的正确操作是(▲ )A.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来回旋转粗准焦螺旋B.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来回旋转细准焦螺旋C.来回旋转粗准焦螺旋,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D.来回旋转细准焦螺旋,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3)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滴加▲液体进行染色。
25.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
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
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
请你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
26.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细胞内有叶绿素)。
同样,白萝卜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
小馨想:叶绿素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加以探究。
甲组乙组环境条件阴暗、25℃适宜温度光照充足、25℃适宜温度实验材料长势相似的10 株蒜苗长势相似的10 株蒜苗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1)从小馨的实验设计分析,她提出的假设是▲。
(2)有人认为“应将实验材料各改为1 株,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你是否认同以上观点,为什么?▲。
(3)若小馨的假设成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7.暑假期间,小宝同学在乌镇旅游时,发现很多小店卖米酒和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米酒所用器具比量取相同质量的酱油所用器具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图(甲)所示现象作出解释。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
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
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kg/m3。
(3)按照小宝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四、简答题(共20分,28题6分,29题8分、30题6分)28.在测金属丝直径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
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1)细金属丝共绕了 20圈,它的直径是__ ▲__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