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箱涵交底
3、按工程检测要求,开挖前先布置各种类型的观测点,并测定初始资料。
4、准备好所有的机械设备及场内外运输道路,以利土方开挖工作连续快速完成。
5、材料准备:将预制好的成品管涵运到施工现场,准备足够的砂石。
6、机械设备:吊车一辆、挖掘机一台、插入式振捣棒两套、配套发电机一台、砼罐车。
三、施工流程:
1、开挖基坑,处理地基。
11、检验:
(1)、结构预制构件必须通过系统的质量检验方后进入组装现场。现场应对预制构件型号、尺寸、质量、数量以及铰缝尺寸、质量等进行确认,验收。
(2)、结构在组装、填土直至完成全过程中,应对结构位置、截面形状等进行检验。检验应在三个以上的不同位置。
(3)、构件预制和结构组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检验结果超出表中标准是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预测结果并采取应对措施。
4、浇筑基础砼:按规定配合比配置C2砼,运输到现场,摊铺振捣,人工找平,基础的厚度、宽度、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基础砼浇筑时,顶面平整度控制在3mm之内。
5、沉降缝在路基中央设置一道,宽度2cm。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吊装管涵。
6、安装管通:
(1)应事先指定构件保存位置呢、吊车等设备作业位置、材料及设备进出路线等。
5
10
垫层宽度、厚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四、施工管理:
a)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依照设计图纸,以指导现场施工。
b)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随时用经纬仪检查涵身轴线及用水准仪检测各施工部位标高。
c)混凝土浇筑时,现场试验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配合比。试块取样采取随机取样法。
d)当箱顶填土高度小于50cm时或未做箱顶,箱底铺装时,严禁任何重型设备通过。
构件预制、结构组装允许偏差
编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混凝土强度(Mpa)
不小于设计值
2
构件长度(mm)
-0—+5
3
壁厚(mm)
-3—+5
4
轴线偏位(mm)
50
5
螺栓孔轴线偏差(mm)
5
6
结构长度(mm)
-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0
7
地面高程(mm)
±10
8
内外轮廓线形偏离设计线性(mm)
±20
9
相邻节段内轮廓线错口(mm)
e)沉降缝宜设置在路基中心线附近,且避开中央分隔带护栏。明通只设一道沉降缝,暗通可视通道长度,在行车道外侧相应加设,沉降缝宽度为2cm。
f)装配式箱通预制阶段为统一预制,规格相同。通道顶路基横坡由通道底基础标高调整行成。施工明箱通时,应仔细核对主线控制高程,使箱通预制段准确安装就位。
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严禁砼在终凝前被水浸泡。
2、基础开挖:
开挖前根据放样用石灰线标出基坑平面位置和坡顶线。基坑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开挖基坑可采用1:1-1:5的坡度。施工中若遇地下水,应在基坑四周开挖人工排水沟,并在端头设置集水井,以排除坑底自由水,保持基坑干燥。挖掘机开挖基坑距基底设计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有人工挂线开挖至设计标高。
3、铺设垫层:施工时,应注意纵向线性的平顺和构件就位点高程的准确。构件安装前,应复查就位点的高程。先将两端墙下基础砼浇筑到与垫层顶标高相同的高度,然后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在基底铺设砂砾垫层,垫层或级配碎石。垫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5%。
(2)结构构件组装前应进行试装,并提出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定位调整实施方案。
(3)构件搬运时应避免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形而引发损伤。组装时应避免磕碰。对受损构件应予评估,及时修复,必要时更换。
(4)不得混淆构件及阶段的安放顺序和位置。
7、浇筑剩余砼,在涵管两侧浇筑剩余涵身砼和端墙砼,其施工和要求同第3条。
8、沉降缝处理:首先在管节接缝处塞满沥青麻絮,然后在接缝上铺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再在其中接缝处缠绕2cm粗麻绳,再在其中缠绕15cm宽的沥青浸制麻布3层,并用粗铅丝扎牢固。
2、检测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不小于220Kpa,如果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30-50cm的优质砂砾石或砾石等置换,夯实。
3、检测高程,调整垫层。
4、现场验收各预制构件。
5、安装底板,安装侧墙,安装顶板,检测构件定位状态。
6、浇筑底板现浇缝。施工阶段构造缝。
7、对称分层填筑、压实结构侧墙回填土,至顶板铰缝。
徐明高速07标段装配式箱通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中铁二十四局徐明高速七标段年 月 日
分项工程名称名称
装配式箱通基坑土方开挖、安装及浇筑混凝土
交 底 人
交底日期
接 底 人
接底日期
交底内容
二、施工准备:
1、根据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定出中心桩、边线桩。
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基坑外四周的排水工作,保证基坑内没有积水,如有及时排出。
9、结构周边回填应在结构现浇部分混凝土及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填土应对称分层压实,各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小于20cm,压实度不应小于96%。通过实验证明压实度是否合格。
10、洞口现浇段:箱通与路线中心线斜交时,两端洞口阶段就地现浇。可分为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以上50cm,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
8、对称分层填筑,压实结构顶板回填土,至路基顶面。
9、检测结构组装 状态。
10、施工洞内铺砌或铺装以及附属设施。
11、整理洞外地形。完成内外衔接。
12、检查、调整。
四、施工方案:
1、管通基础定位及轴线测量放样:
根据图纸提供该涵洞中心桩号及与主线夹角、通道基础长度等数据,计算出各部位的坐标,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放样,通道轴线位置,便于现场施工人员校核,基础底边线应宽出设计宽度,作为施工操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