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治疗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
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1、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
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
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
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
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
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
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
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
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
应该说凡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都是正确剂量。
个体化给药的原则可以避免用药量的不足或过量,使镇痛治疗更符合病人自身的需求。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最小。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二)常用镇痛药物及使用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叫非阿片类止痛药物,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使用中需要强调的是,应重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尤其对阿片类药物半敏感的癌痛如骨转移、神经源性疼痛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加止痛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作用是有限度的(即有天花板效应),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进一步增加药量,而镇痛效果不能得到相应提高,但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1)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表1)表1 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的各种药物虽然化学结构不同,镇痛机制和药理特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使用时在考虑镇痛效果的同时,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合理用药。
b.对于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有溃疡病史和过度酒精饮用史、吸烟史,以及病人肾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者,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c.如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可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
d.为减少不良反应,选择反应较轻的药物,尽量使用肠溶片,缩短使用时间,使用所需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
e.注意对病人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血常规,每3个月复查,保证用药安全。
f.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换用同类其它药物,给予H2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症处理。
出现肾脏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进展恶化,尿素氮、尿酸、肌酐数值成倍增加,停用此药。
g.如应用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无效,应考虑其它的止痛药物。
2、阿片类镇痛药物(1)弱阿片类止痛药物(表2)表2 用于中度疼痛的弱阿片类止痛药物(2)强阿片类止痛药物(表3)表3 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止痛药物*其中还有控释、缓释剂的药物如美施康定、美菲康等。
3、辅助药物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治疗各种难治性的疼痛综合征,对于某些特殊的疼痛具有独立的镇痛效果。
此类药物可以用于疼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
如果诊断正确,阿片类药物用量已经最佳化,而患者仍具有重度疼痛,则需要考虑采取针对癌痛病因的治疗。
(1)对于炎性疼痛可以应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2)无肿瘤危象的骨痛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3)神经压迫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
(4)神经病性疼痛,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抗惊厥药物治疗。
(5)对抗肿瘤治疗有效的病人建议应用放疗、激素或化疗来控制疼痛。
(三)常用止痛药物给药途径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首选的镇痛药给药途径,病人可以自己服用,方便、安全。
口服途径给药主要用于可以口服用药,不需要即刻止痛,及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疼痛患者。
在使用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不要嚼碎、捣碎或掰开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内部缓释作用的正常发挥。
2、舌下含服给药口腔黏膜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避免了药物的首过代谢,对生物利用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舌下给药方法适合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用于需要大剂量止痛剂的病人。
3、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效能与口服基本相同或更好,是替代口服用药的途径之一。
给药时先进行直肠指检,确保药物贴在直肠粘膜上,而不是进入粪便。
4、皮下注射给药可不经过肠道,无药物的首过效应,摄入吸收的时间较口服用药方式明显缩短,止痛作用产生快,生物利用度高,是病人自控镇痛(PCA)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5、肌肉注射目前多用于急性疼痛时临时止痛治疗,长期使用肌肉注射治疗疼痛存在血药浓度波动大,加快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病人注射局部疼痛,临床不推荐用于癌症疼痛的长期治疗。
6、静脉途径给药是最迅速有效和精确的给药方式,国内外多采用中心静脉插管或预埋硅胶注药泵,以连续滴注或间断推注的方式控制疼痛,其优点是药物血浆浓度稳定,镇痛效果可靠,可用于其它给药方式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的疼痛病人。
7、经皮吸收给药是使止痛药物透过皮肤,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皮下的微血管发挥止痛效应。
目前国内外仅有芬太尼透皮贴剂供临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并不是哪疼贴哪,而是选择在平坦、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上使用,常选择在前胸上贴用。
要使贴剂牢牢附在皮肤上,以确保药物持续释放。
8、硬膜外或椎管给药,可注入微量吗啡达到止痛效果,采用病人自控泵或持续注药泵技术,在硬膜外腔内埋管注药,提高镇痛效果,病人可以在家使用,为顽固性癌症疼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四)癌症疼痛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1、癌痛治疗不宜使用哌替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欠佳,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其作用时间短,仅可维持2.5-3.5h,持续使用哌替啶治疗慢性疼痛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为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止痛作用很弱,但不良反应却增加一倍。
而且在体内的半衰期长,约3-18h才从体内清除1/2。
其毒性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反复注射可在注射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并产生耐药,使镇痛作用下降。
因此哌替啶不适合用于慢性癌痛治疗,应避免在癌痛病人中使用。
2、止痛要彻底,癌性疼痛控制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过程,按照WHO的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使用镇痛药要逐步升级,对重度疼痛的病人要淡化第二阶梯用药,尽快进入第三阶梯治疗,注意止痛效果。
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要从低剂量开始滴定,达到剂量调整。
阿片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尤其长期使用吗啡的病人,已有耐受,不受剂量限制,吗啡无极量,国内目前吗啡日极量有达7g的病人。
3、快速滴定,所谓快速滴定是指大多数病人经由正确滴定方式可以在3d之内将疼痛控制在轻度以下。
通过快速滴定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4、常备速释阿片类药物解决病人的爆发痛,在定时定量给予阿片类控释、缓释药物的同时,应备用速释阿片类药物,用于控制可能出现的爆发痛。
5、不良反应的处理很关键,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初期,3-7d内耐受缓解。
吗啡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通过对症用药均能缓解。
二、癌症疼痛的其它治疗方法(一)放射治疗放疗能缓解转移性疼痛,直接作用于引起疼痛的原因,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二)姑息手术疗法可用于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轻梗阻和压迫症状。
(三)神经阻滞术指用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等暂时或持久地阻滞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
癌症疼痛病人神经阻滞多选择采用破坏神经的方法。
(四)神经毁损术是指使用现代手术的手段毁损神经组织达到永久性止痛的目的。
采用方法包括:冷冻、激光,高频热凝固法,手术切断神经传导路,X-刀等。
(五)电刺激疗法利用电刺激缓解疼痛,刺激部位包括:外周经皮电刺激,椎管内电刺激,中枢性电刺激。
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病人穴位,调动病人体内的镇痛物质达到止痛作用,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六)生物细胞用于癌症疼痛治疗将具有分泌神经活性物质的细胞植入受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分泌神经活性物质而缓解疼痛,或提高痛阈。
(七)心理治疗针对重度癌症疼痛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是进一步提高癌症疼痛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应熟知抗忧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的使用。
(八)中医治疗中医药对癌症疼痛治疗有着广泛的前景,有很多中药有镇痛作用,曾有学者提出癌症疼痛治疗的四阶梯方案,其中一个阶梯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有很多优势,首先中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提高病人抵抗力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整病人的功能紊乱,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的“三阶梯”止痛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一、我国癌痛治疗工作回顾“三阶梯”止痛上世纪80年代初由WHO提出,并逐渐得到推广。
我国的几项重大举措有:(一)临床培训及相关项目的实施■第一届WHO和卫生部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会议在广州召开1990■“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发布 1990-96■翻译出版美国癌症疼痛治疗指导原则 1997■第二次全国性癌症疼痛调查 1996-97■开展各种癌症止痛培训班 1996-97■在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普及癌症止痛治疗知识(二)政策逐渐放宽■实行“限量供应”制管理(1995年之前)■实行“计划供应”制管理(1995-1999年)■实行“备案供应”制管理(2000年)二、我国癌痛止痛有所进步,但仍显落后我国疼痛治疗工作虽有所进步,但其水平仍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