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景园林树木学概述第一节风景园林树木学概念与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已知的树种种在自己的脑海中,把未知的树木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出来加以利用,使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点及所能表达的园林效果都能在头脑中灵话调动,呼之即出。
第二节中国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和种质资源丰富,在各国风景园林景观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我国是多种名花与风景园林树木的起源中心,如牡丹Paeonia suffruicosa.梅花Armeniaca mume、月李Rosa chinensi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山茶Camellia japonica、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r、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芙蓉花Hibiscus mutabilis、桃Amygdalus persica,李Prunus salicina、杏Anmeniaca vulgaris、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含笑Michelia figo、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
它们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几百年来,这些观赏花卉和风紧园林树木不断地传到西方,对世界园林事业和园艺植物育种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民心中有“无中国花卉便不成花园”之说。
目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原产于我国的风景园林树木,种类和品种都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众多精品,如被警为活化石的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roboides、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等都是我国特有种。
我国特有的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1853年被引至英国,次年又引人美国,受人们的喜爱,被列为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园林树木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7大特点:1、种类丰富2、地位重要、影响力广3、分布集中4、特有资源多5、观赏性多样而特殊6、园林树木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培育潜力巨大7、外来园林树木进一步丰富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第二章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第一节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保护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2、新品种培育对风景园林树木资源的依赖3、可持续利用风景园林树木资源的需要第二节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内容1、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2、珍稀濒危园林树种资源保护3、古树资源保护、培育与再生4、已广泛应用的风景园林树木的野生资源的保护第三节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及保存方法树木资源的保护及保存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两种。
就地保护主要通过要是通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来达到保护树木资源的目的迁地保护就是把树木种质资源从目前濒危地区迁移到适合其生长的地区,建立树木园、植物园及种质资源圃等,同时通过其他途径保存其遗传材料,如:种子、组织、花粉等达到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第四节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搜集:(1)树种资源名录。
根据所属的科属进行系统排列或园林应用价值按种的中文与拉丁字母等顺序排列,记载树种中名、学名、俗名、科、属,生境、分布规律及观赏特性等。
(2)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生长状况,蕴藏量等,同时记载株数、株高、地径(或胸径)及开花结实情况等。
(3)树种资源分布与生态适应性。
2、风景园林树木资源评价主要要包括树形、花色、花期、常绿性与落叶性,叶色等,同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主要包括形态性状、生物学特性、观赏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等的鉴定。
为了准确评价和鉴定,必要时还需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创造模拟环境进行栽培,进一步验证评价与鉴定的结果。
3、风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1)引种驯化(2)育种应用第三章风景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及其意义1、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分类群”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等级系统的科学。
其目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植物种类和揭示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鉴定、命名、分布区记载以及亲缘关系研究等。
2、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植物分类学主要是对植物分类群使用科学的术语进行描述,按照检索系统进行鉴定,依据植物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和分类乃至系统学的研究。
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系统排列。
而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涉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标本的保存与使用,文献资料查阅、整理与应用,野外调查和各种实验研究等。
3、植物分类学发展过程(1)萌芽时期(2)本草学时期(3)人为分类时期(4)自然分类时期(5)实验分类时期(6)分子生物学时期4、分类系统上的等级(1)植物分类学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2)种的概念:一是形态学种,强调物种形态方面的差别;另一种是生物学种,强调的是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作为植物分类学习者来说,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物种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物种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种可代代遗传,也正因为某些形态特征相对稳定,才可区分不同的物种,决定其分类归属;但物种的变化又是必然的,没有变异,就不会有进化,新种也不会产生。
(3)种下等级:亚种、变种、变型5、植物的命名(1)普通名(俗名)(2)科学名称的命名(拉丁学名的命名)第二节风景园林树木分类1、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类树体高大,具明显主干者,一般树木高5m以上。
可分为伟乔(>30m)、大乔(20-30m)、中乔(10- 20m)及小乔(6-10m)等,树木的高度在应用植物造景时起者重要作用。
此外,依据树木的生长速度分为速生树、中速树、慢生树等,还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针乔、阔乔等。
(2)灌木类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树体矮小(<5m),主干低矮;另一类树体矮小,无明显主干,呈从生状,又称为丛木类,如麻叶绣线菊、溲疏、千头柏等。
(3)铺地等实际属灌木,但其枝干均铺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生出不定根,如矮生栒子、铺地龙柏等。
(4)藤蔓类地上部分不能直立生长,须攀附于其他支持物向上生长。
如紫藤、常春油麻藤等。
2、依据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1)依据气温因子分类:主要是依据树木最适应的气温带分类,可分为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及寒带树种等。
每种树木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适应能力很强,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银杏、爬山虎等;有的则对温度较敏感,适应能力弱,称为狭温植物。
在生产实践中,各地还依据树木的耐寒性分为耐寒树种、半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等。
(2)依据水分因子分类:树木对水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据此可分为湿生、中生和旱生树种。
①湿生树种:这类树种耐水湿,根系不发达,有些种类树干基部膨大,长出呼吸根、膝状根、支柱根等,如池杉、水松、垂柳②旱生树种:此类树种耐旱,为了适应干旱与长期缺乏水分,植物常具发达的根系,植物表层具发达角质层、栓皮、茸毛或肉茎等,如马尾松、侧柏、木麻黄、砂生槐等③中生树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大多数树种。
(3)依据光照因子分类:可分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中性树种。
喜光树种如杨属、泡桐属、落叶松属、云南松等,耐荫树种如红豆杉属、八角属、桃叶珊瑚属等。
(4)依据空气因子分类:可分成多类。
①抗风树种:如蓝桉、高山松、川滇高山栎等。
②抗污染类树种:如抗二氧化硫树种有银杏、白皮松、圆柏、垂柳等;抗氟化物树种有云杉、侧柏、圆柏、朴树、悬铃木等;还有抗氯化物、抗氢化物树种等。
③防尘类树种:一般叶面粗糙、多毛,分泌油脂,总叶面积大,如松属植物、构树、柳杉等。
④卫生保健类树种:能分泌杀菌素或其他分泌物,净化空气,有一些分泌物对人体具保健作用,如松柏类常分泌芳香物质,还有樟树、厚皮香、臭椿等。
(5)依据土壤因子分类:依据树木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可分为:①喜酸性土树种,如杜鹃花科、山茶科的许多植物。
②耐碱性土树种,如柽柳、红树、椰子等。
依据对土壤肥力的适应力可划分出耐瘠土树种,如马尾松、油杉、刺槐、,台湾相思等,很多种类具根瘤与菌根。
还有水士保持类树种,常根系发达,耐早瘠,固土力强,如刺槐、沙棘等。
3、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1)观形树木:指形体及姿态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类树木,如雪松、龙柏、榕树、龙爪槐、灯台树等。
(2)观花树木:指花色、花香、花型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类树木,如梅花、蜡梅、月季、牡、白玉兰等。
(3)观叶树木:这类树木的叶的色彩、形态,大小等有独特之处,可供观赏,如鹅掌柴、鸡爪槭、黄栌、七叶树、椰子等。
(4)观果树木:果实具较高观赏价值的一类树木,或果形奇特,或色彩艳丽,或果实巨大等,如柚子、金钱槭、复羽叶栾树、青钱柳等。
(5)观枝干树木:这类树木的枝干具有独特的风姿,或具奇特的色彩,或具奇异的附属物等,如白皮松、梧桐、青榨槭、紫薇等。
(6)观根树木:这类树木裸露的根具观赏价值,如格树、露兜树等4、依树木在园林中的用途分类根据树木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可分为行道树,独赏树、庭荫树、防护树、花木类、藤本类、植篱类、地被类、盆栽与造型类、室内装饰类,基础种植类等。
5、依树木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风景园林中有一类树木除观赏、防护等功能外,还具有经济价值,依据其主要经济用途可分为果树类、淀粉类、油料类、菜用类、药用类、香料类、纤维类、饲料类、薪炭材类、树胶类、蜜源类等。
第四章风景园林树木的应用一、行道树栽植在道路如公路、园路、街道等两侧,以遮荫、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
1、行道树的选择行道树应树形高大、冠幅宽、枝叶茂密、枝下高适中,发芽早、落叶迟,生长迅速,寿命长,耐修剪,根系发达,不易倒伏,大苗栽植易成活等。
行道树树种必须对不良条件有较强的抗性,要选择那些耐寿薄、抗污染、耐损伤、抗病虫害、干皮不怕强光曝晒、对各种灾害性气候有较强的抗御能力的树种。
同时还应考虑生态功能,遮荫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
城区道路多用主干通直、枝下高较高、树冠广茂、绿荫如盖、发芽早,落叶迟的树种,而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多选用生长快,抗污染、耐瘠薄,易养护管理的树种。
2、行道树的配植行道树在配植上一般采用规则式,其中又可分为对称式及非对称式。
多数情况下道路两侧的立地条件相同,宜采用对称式,当两侧的条件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对称式,这种情况下一侧可果用林荫路的形式。
行道树通常都是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同一株行距、行列式栽植。
行道树的高度在同一条干道上应相对保持一致。
每年应及时调整树冠的侧枝生长方向,以保持冠形的统一、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