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刘晓玫课堂教案
【本堂课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⑵.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了解氯气的用途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本堂课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氯气的性质
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
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制气体的装置一般包括:发生装置→净化也即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2、氯气的物理性质
3.、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3)氯气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次氯酸
化学方程式: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4)氯气与碱的反应 4.氯气的用途 二、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4-6】
三、成盐元素——卤素的性质 1.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都有颜色和毒性。
总体上是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但F 2易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2F 2+2H 2
O=4HF+O 2↑) (2)递变性:
2.化学性质的异同点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通式为: X 2+H 2==2HX 氧化剂:X 2 还原剂:H 2
注:各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物的难易关系是:F 2>Cl 2>Br 2>I 2;各卤化氢的稳定性关系是:HF>HCl>HBr>HI 。
(2)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要分两种情况: 2F 2+2H 2O==4HF+O 2 ↑氧化剂:F 2 还原剂:H 2O
X 2+H 2O==HX+HXO 氧化剂:X 2(Cl 2、Br 2、I 2) 还原剂:X 2(Cl 2、Br 2、I 2) 注:从各卤素与氢气以及与水的反应的难易关系(F 2>Cl 2>Br 2>I 2)说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各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F 2>Cl 2>Br 2>I 2 (3)卤素单质间能够发生置换反应:
氯能把溴和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溴能把碘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即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为:F 2>Cl 2>Br 2>I 2。
(4)碘的特性——与淀粉的反应:
碘与淀粉作用,能显示出特殊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