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的提高,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防治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探讨了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的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质量通病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的提高,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一、防治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1、常见电气工程质量通病。

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灯具、吊扇安装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室内外电缆沟构筑物和电缆管敷设不符合要求:路灯、草坪灯、庭园灯和地灯的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要求:消防、智能系统的探头安装不符合要求。

2、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两个专业配合不够。

3、防治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住宅电气安装的设计水平;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总之,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好重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二、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的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措施1、土建装修的具体要求: 在配合土建装修施工的过程中, 对于预留预埋时, 首先应该弄清楚建筑物的标准高度,装饰的材料和墙面抹灰装饰的厚度, 以此为根据来调整预留预埋的深度和高度, 在混凝土内暗敷线管应该按照最近的线路铺设, 尽量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中的线管应该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适当, 暗配盒、箱应该在其对应的模板处,用防锈漆或者其他有区别的油漆做好标志, 引出混凝土墙,地面管子的铺设要顺直, 两个或两个以上管子在铺设时应该排列整齐, 所有管子的管口应该平齐, 光滑无毛刺, 并且要封堵严密, 对于不同专业的配管应该用不同的标记和图纸相符的编号, 严格防止漏配现象的产生。

2、钢管暗配的一般要求: 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 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该做密封处理, 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基础设备, 如果实在要穿过建筑物, 必须加上保护管, 在管与盒的焊接连接处, 应该一管一孔顺直插入与管相吻合的孔内, 伸进的长度不宜过长, 也不宜过短, 最好在管与盒的外壁相接触处焊接, 盒、箱开孔整齐, 管孔不得开长孔, 应采用手电钻或液压开孔器进行开孔, 孔径与管径相吻合, 严禁使用电气焊进行开孔。

3、 pvc 电线管的暗配: pvc 的电线管耐腐蚀,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弱点, 它易变性易老化, 它的机械性的强度不如钢管好, 所以它经常被应用在室内有酸、碱等有腐蚀介质的场所, 不得用在高温的和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场所的敷设。

在做线管暗敷的时候, 要以最近的线路进行敷设, 要使线头的数量尽量的少, 这样可以使管内穿线时阻力减少, 暗敷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该小于管外径的6 倍, 在做弯管的过程中, 弯管应该使用专用的弯管弹簧, 用力要均匀, 弯头上严禁有褶皱和裂纹, 线管的弯曲必须符合要求, 当线管埋于地下或埋入混凝土中时, 不应该小于管外径的10 倍, 暗敷于砌墙力的pvc 电线管时, 补槽时使用的水泥和沙石浆的强度的等级一定要符合要求, 不应该小于m10 作抹面保护, 其厚度不小于15mm; 所有进盒的电线管, 必须采用锁扣连接, 要尽量做到一管一孔, 应该保证没有线管进入的盒面上的敲落孔完好无损。

4、管内穿线安装的要求: 首先在管内穿入导线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扫管, 清除管内存积的积水或者是杂物,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扫管, 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在钢丝上绑上破布, 来回的擦拭, 直至把管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为止, 对于弯头较多或者比较长的钢管, 我们擦拭完毕之后要往管内吹入一些滑石粉, 以便穿线的时候比较容易。

其次, 穿引线的过程是为了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管路的走向和盒、箱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在管路较长和弯路较多的时候, 可以在敷设管路的同时一并把引线穿好, 如果在穿引线的过程中受阻, 我们可以用两根铁丝同时搅动, 使得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在一起, 然后把引线拉出来。

导线在管内不允许有接头和扭结之处, 严禁将导线的接头埋入箱底板后的墙体之中, 如果有接头必须在箱、盒内, 导线在箱、盒内必须要预留一定的长度, 在接线盒、开关、插座及灯头的时候, 盒内的导线必须要有预留的长度, 一般为155 毫米, 在配电箱的预留长度应该是配电箱预留长度的一半为好, 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为1. 5 米为好, 对于共用的导线在分支处, 我们可以不用剪断导线, 我们可以让它直接导入。

对于穿入管内的导线应该分色分相管理, 穿线时应该根据各相用电负荷情况进行适当的调配, 确保各相之间负荷的平衡。

5、线槽和桥架的安装: 在安装金属桥架和线槽时, 支吊架的安装必须拉线安装, 这样可以保证支吊架在同一直线上, 房内的水平槽架的安装必须要注意防震措施, 桥架上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 都不应该大于2 米, 固定桥的支架要遵循牢固、美观的原则, 桥架的连结一般分为外连结和内连接两种, 螺栓采用方径螺栓, 且螺母放在桥架的外侧; 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桥架内, 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安装在同一桥架内时, 应该用隔板隔开; 电缆桥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垂直敷设的电缆其垂直度允许有一定的偏差, 大约偏差在5 毫米以内。

6、金属软管敷设: 我们一般采用金属软管来保护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 金属软管长度不宜过长, 一般不应该大于2 米, 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 中间不应有接头, 在与设备、器具连接的时, 侯, 应采用专用接头, 连接处应密封可靠; 金属软管的安装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 倍;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 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 处。

7、电缆的敷设: 电缆敷设之前必须严格的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认真检查电缆的外面有没有破损, 绝缘效果如何, 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超潮湿的判断, 对于直接埋入地下的电缆要进行试验, 合格后方可埋入地下。

第一、电缆的封端要严密, 要经过绝缘试验, 敷设时在终端头及接头附近要有余留长度, 直埋电缆应在全长上留少量长度, 并做波浪形敷设。

温度低于0 ℃时, 不许进行敷设,否则要有计温措施, 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0 倍电缆直径。

第二、敷设时不应进行交叉, 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 直埋电缆沿线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的分位标志或牢固的标志。

电力力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控制,力缆和控缆若敷设于同一侧支架上时, 应将力缆放在控缆上面, 直埋电缆上下须铺些小于100mm 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以砖块或混凝土保护板, 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第三、电缆终端头和接头制作时, 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并有防尘和外来污物的措施。

第四、电缆终端头与接头从开始剥切到制作完毕, 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以免受潮。

剥切电缆时不得伤及芯线和绝缘, 包缠绝缘时应注意清洁, 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绝缘层, 力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外壳与该处的金属护套及绝缘层均应良好接地, 接地线采用铜绞线, 其截面不宜小于10cm。

8、配电箱柜的安装: 配电箱、柜的安装应该在土建地面完工后进行, 墙柱上的明装箱也应该在土建施工完工后进行, 然而暗装配电箱, 接线箱应该在土建抹灰前开始, 要根据抹灰的厚度确定。

配电箱、柜的安装位置要准确, 部件要齐全, 箱体开口合适, 切口整齐, 暗式配电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接, 无绞接现象, 油漆完整, 盘内外清洁, 箱盖、开关灵活, 回路编号清晰, 接线整齐, pe 线安装明显牢固。

配电箱、接线箱、分线箱如有引出管而需开孔时, 必须使用开孔器, 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9、防雷接地: 按照建筑的要求, 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 然而出现事故的情况下可能带点的金属外壳都应该做好接地或接零工作, 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 都必须可靠接地, 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 欧姆。

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 结构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 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应焊接跨接线; 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 在焊接引下线时, 预留接地端子, 并与门窗相连接; 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 则需用铜套管压接, 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总之,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好重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1] 李立强. 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 陕西建筑, 2010,(11) . [2] 蔡华江. 谈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1,(04) .[3] 李发富,曹勇.住宅电气安全设计的探讨[ j ].山西建筑,2008 ,34 , ( 4 ): 206 — 207 .[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 —200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