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2)(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 (2)(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 (3)(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 (4)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4)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4)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 (5)(一)调整期: (5)(二)业务融合: (5)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6)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 (6)参考文献 (7)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
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的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连续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48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领先转型信息服务目前3G牌照已经正式发放,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加紧进行电信重组后的建设,中国电信重组是否正当其时,面临哪些问题,将给电信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最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YOCSEF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资金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需要1100亿元,而中国联通要把GSM网建设好并升级到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
一个解决途径是向国际电信市场寻求战略伙伴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海外运营商还能为本土运营商带来3G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运营商重组推动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
面对全业务运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运营商由于资源、能力、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会不同。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无论是新电信、新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业务运营将引领国内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看,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全业务运营将为中国移动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固网及宽带资源的缺乏束缚中国移动向政企、家庭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重组后中国移动除了整合铁通的固网资源外,可以考虑以下模式提升宽带及固话业务能力。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充分利用中国移动自身优势,整合铁通资源,发展宽带业务;(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一方面整合现有驻地网运营商宽带资源,另外通过合作方式加速宽带接入网建设。
(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另外可以与广电合作开展广电网双向改造,推动宽带接入网的发展。
同时移动还可以与广电就内容方面展开合作,促进数字电视、IPTV等业务的发展。
提升固网及宽带资源之后,中国移动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把业务从原来的手机终端延伸到PC、电视以及其他新型终端。
终端和业务的融合完成,必然为中国移动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比如跨网络、跨平台的电视或游戏业务,向电视终端用户提供IPTV或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融合一体化的全业务服务等。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需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整合阶段,这个时期必然会削弱他们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业务上的竞争。
以新电信C网不到5000万用户和联通G网1亿多用户的规模,与移动4亿用户相比,竞争实力的差距还是比较悬殊的,短期内新电信和新联通在移动市场上还不能对移动构成威胁。
中国移动整合初期应充分发挥有利形势,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分流固网话务量;通过组建家庭群组为家庭用户提供VPN等捆绑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构建壁垒,加大未来新电信和新联通抢夺市场的难度;通过向家庭或政企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集成业务(比如以家庭信息机、平安通为代表的家庭信息化产品)对新电信和新联通的优势领域发起冲击。
这种竞争不但可以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而且可以迫使竞争对手采取阻击措施,从而延缓他们的全业务整合步伐,为移动争取更多时间。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中国移动应尽快整合产业链,凭借目前的实力,圈住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条更具有竞争能力的数据业务产业链,扩大的移动数据业务优势将增加竞争对手追赶的难度。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中国移动如何应对重组到全业务运营至少需要3个阶段:重组调整规划期、综合业务发展期、业务融合期。
向全业务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业务如何发展,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发展新业务、开创未来市场机会,制定全业务演进路线。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一)调整期:在保持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对个人及家庭市场将会采取低价促销或网内(固网和移动网)呼叫优惠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抢夺移动个人市场;针对政企市场向现有集团客户推广集团语音及无线数据业务,提供优惠的集团客户套餐,吸引原来移动集团客户或个人用户进入政企集团客户群体。
综合业务发展期:针对家庭用户推出固话+移动+宽带+增值业务捆绑套餐,以交叉补贴的方式保证套餐相对移动更加优惠,另外套餐中可以捆绑多个移动号码并且提供VPN通话优惠,这种套餐对经济型和效率型用户非常有吸引力;针对政企客户在保持原来业务基础上,提供集成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ICT集成解决方案。
(二)业务融合:向用户提供全业务一体化的融合通信服务,可以实现全业务一个账单、一个号码式的一站式服务。
对于缺乏宽带及固话资源的移动,如何应对新电信和新联通来自业务上的竞争呢?诺达咨询认为,中国移动近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应对挑战。
首先;需要保持现有移动业务领先的位置。
做好话务营销,促进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分流与替代,以此弥补部分用户转网对收入的影响,满足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
另外移动可以继续加大农村市场开发,获得更多潜在用户。
其次;加强现有数据业务深度。
手机电视、手机邮箱、手机定位、手机监控、手机IM等新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业务的增长,继续保持增值上的优势地位,另外,还可以提升用户粘性,降低用户离网率。
再次;重视家庭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VPN或主附卡等捆绑家庭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转网壁垒,并逐步向家庭用户推广数字家庭初级产品(综合通信服务、家庭娱乐及综合信息服务、家庭安防服务、智能家庭控制服务),为未来全业务做准备。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融合及综合信息服务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运营商都在朝这个方向转型或发展。
重组后中国移动向全业务转型必须克服目前固网及宽带资源不足的瓶颈。
采取何种战略及推进速度将影响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
一旦中国电信完成系统整合,以较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全业务服务,特别是融合业务初期的业务捆绑,都将对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还是多种技术同时选择并合理组合?如果合作是考虑广电Cable双向改造还是广电EPON+EOC改造?我们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移动加速宽带网络建设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新电信和新联通对其移动市场的攻击。
因此,中国移动应该积极发展宽带接入网,关于技术选择应该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及各省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模式。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电信重组不仅改变了中国移动的资源与能力基础,同样将竞争对手的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在融合的趋势下,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
显然,中国移动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会前所未有地发生改变。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融合的趋势使得用户的需求有了新的方向,同时也给全业务运营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终端和网络上无缝地使用同一项服务,或者在同一个终端不同的网络上无缝地使用不同的服务,综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成为需求的主流,显然这为全业务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一项来自欧洲的调查显示,超过35%的个人用户、49%的家庭用户对全业务捆绑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西欧七国的全业务捆绑产品在家庭用户间的渗透率正在以59%的CAGR(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而同样在西欧每年政企用户向一站式业务提供和服务转移的速度高达30%。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都在表明一个相同的事实,无论是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或者是政企客户,在当今融合的趋势下,他们都更加偏好选择固移捆绑的产品或者一站式服务,而这显然也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潜在的巨大机遇。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将面临空前强大的对手。
中国移动需要面对的对手不再只是在移动业务领域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联通,而是两个集成了强大的垄断固网业务优势并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的全业务运营商——新中国电信与新中国联通,与此同时,竞争的业务领域也将从单纯的移动业务领域延伸到全业务捆绑和融合。
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他们分别拥有在南方和北方固网业务领域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在家庭客户市场和政企客户市场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将使他们如虎添翼,他们将利用既有的客户资源实施交叉捆绑和销售,全面抢夺中国移动的存量移动用户,同时在新增移动用户市场全力展开争夺,由此可以预期,中国移动的传统优势——移动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而从自身的能力角度来看,中国移动的全业务竞争实力还落后于对手。
在固网业务领域,虽然中国移动获得铁通的固网资源和业务能力,但目前并未开始整合,而且其规模相比竞争对手新电信和新联通还非常弱小,难以形成有效对抗;在移动业务领域,尽管中国移动获准提前建设TD-SCDMA标准的3G网络,但由于TD-SCDMA产业链不够成熟,由此带来的优势也将非常有限,如果竞争对手很快获得3G牌照——他们可能获得相对成熟的WCDMA和cdma2000牌照,这将使得中国移动面临更大的网络能力落差。
尽管在3G网络能力上中国移动稍显劣势,但由于在用户规模、质量、品牌认知度以及市场能力等方面领先于对手,同时建设、维护多年的GSM网络和新近升级完成的EDGE数据网络质量优异,中国移动依然有着放手一搏的实力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的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在的巨大用户需求使得全业务竞争中的市场更具吸引力并充满机遇,而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资源的相对弱势与竞争对手的强势将使得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世界电信业分析与思考》吴基传《中国电信业发展指导》中邮出版社《中国移动月刊》《市场营销学》兰苓《资源与运营管理》安顺电大08春工商管理专科班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