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其中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它质量的优与良也直接影响
着人们生活质量。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食用油脂精
炼过程中,应更新与改进精炼技术,进而有效保障人们生质量。
关键词: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所谓油脂精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流程,能够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杂质,使油脂获得良好的色泽、风味以及稳定的储藏特性的工序的统称。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目前食品加工行业
的不断变化,为了保障实用油脂的安全,必须要完善精炼加工技术。
1食用油脂的精炼方法
食用油脂的精炼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第一部分,物理精炼方式,而
物理精炼是指:通过采用蒸馏的方式来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杂质,同时物理精炼方式主要以下步骤:毛油-脱胶-脱色-脱蜡-脱臭,它与化学精炼方式的区别就在于,精炼步骤不存在脱酸这一
步骤。
第二部分,化学精炼方式,它主要操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化学技术手段
将存在毛油内部中的游离脂肪酸采用苛性钠皂化的方式将其清除掉。
其中化学精
炼方式的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也可以称其为“五脱”:毛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蜡-脱臭。
2食用油脂的精炼工艺
2.1脱胶工艺
脱胶是食用油脂精炼加工技术中的起始步骤,所谓脱胶是指;应用物理、化
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将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就称之为脱胶。
其
中脱胶有可以分为四种方法。
如:酸法脱胶、酶法脱胶、吸附脱胶、魔法脱胶。
而脱胶效果的优与良是直接影响食用油脂成品质量和产量的[1]。
如,在利用化学
精炼加工时,由于在实际脱胶后毛油的内部中还会残存一些磷脂等物质,而物理
精炼加工过程中,倘若毛油内的残留物质过量,会严重影响后续精炼加工流程,
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及口感。
因此物理精炼方式在油脂精炼加工流程中,很
少被使用,大多数都采用化学精炼方式。
譬如,酸法脱胶,与以往传统的脱胶方
式相比,此法很容易将存在毛油内部中的磷脂等物质消除,其基本操作步骤是:
在毛油中加入适量浓度的柠檬酸与磷酸物质,使其与毛油中的磷脂物质充分接触,进一步将非水化的磷脂转变成水化磷脂,进而有效将存在毛油内部中的磷脂等物
质逐一清除。
2.2脱酸工艺
在油脂精炼脱胶加工流程结束后,就要进行脱酸工艺流程,所谓脱酸是指:
采用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加入碱,进一步起到中和的效果,最终有效除去油脂中的
游离脂肪酸,此过程就可以称之为脱酸。
而脱酸工艺的主要目的又是为了将存在
油脂内部中的游离脂肪酸得以清除,进而保证食用油脂的稳定性和口感。
在以往
传统的脱酸工艺流程中,大多是采用向油脂中加入氢氧化钠,利用酸碱中和的原
理促使游离脂肪酸脱离,而利用氢氧化钠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它的价格相对其
他产品更加经济实惠,同时也不会因为在精炼过程中,采用碳酸钠而产生二氧化
碳影响整个脱酸的过程[2]。
除此之外,在利用氢氧化钠进行脱酸工艺时,由于它
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在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皂角与废水,而它的妥善处理也
直接影响到环境,为此在食用油脂脱酸过程中,应不断尝试新的精炼方法,如:
采用氢氧化钾来完善精炼工艺流程,虽然它在价格上同比氢氧化钠较高,但是在
实际精炼过程中,由于油脂在遇到氢氧化钾会转变成钾皂,进而有效将废水转化
为富含N-P-K的液态营养化肥,最终使得废水得到有效利用。
2.3脱色工艺
在油脂精炼脱胶、脱酸工艺完成后,需要进一步将油脂进行脱色工艺。
所谓
脱色工艺是指:利用一些具备选择性吸附性的物质对油脂内部中的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等多种色素进而吸附清除,进而保障食用油脂的色泽及口感。
而常用的脱
色方法又包括很多,如:混合吸附剂脱色、复脱色工艺、膜技术脱色。
以往传统
的吸附法虽然在价格上存在物美价廉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油脂精炼过程中,白土
在吸附色素时,往往也会吸附大量的油脂,而这种现象使得油脂精炼的效率变低。
为此在油脂精炼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提炼方式往往是混合吸附剂脱色方法,它的
主要优势在于,内部的活性炭不仅能对油脂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色素
进行清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白土在吸附色素时,出现吸附大量油脂,
而造成油脂精炼效率过低的情况,进而大幅度降低白土的使用成本,最终有效保
障食用油脂的色泽及口感[3]。
2.4脱蜡工艺
在油脂精炼脱胶、脱酸、脱色工艺完成后,需要进一步将油脂进行脱蜡工艺。
所谓脱蜡工艺是指:把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的油脂,冷却至1U-- l 5}.,
保持24h,使结晶析出。
再过滤。
油、蜡分离。
脱蜡和冬化采用的方法相同。
而
常用的脱蜡方法又包括很多,如:硅酸钠凝胶脱蜡法、电场絮凝脱蜡法。
其中硅
酸钠凝胶脱蜡法是指,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利用硅酸钠凝胶使其表面快速形成具
备高吸附性的表面,同时对含在蜡质内部的有机化合物也可以起到效果极佳的吸
附效果,倘若想要吸附效果的达到更好地分离效果,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如,将将温度掌控在高于脱蜡油脂熔点的5℃以上,进而使脱蜡工艺叨达到更加
理想的分离效果,这也是因为当脱蜡油脂熔点高于5℃以上时,此时的蜡质在油
脂中呈现记性,除此之外,在使用硅酸钠液体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还
可以先用磷酸对其进行处理,进而使蜡质与油脂之间更加容易分离。
2.5脱臭工艺
在油脂精炼过程中,脱臭工艺是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艺流程。
它
的有效进行可以去除植物中的特殊气味,进而保证食用油脂的口感。
所谓脱臭工
艺是指: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并添加柠檬酸螯合过度金属离子,抑制氧化作用,的一个过程。
其中常用的脱臭工艺有包括很多,如:软塔系统脱臭工艺、双重低
温脱臭工艺、冻结-凝缩真空脱臭工艺。
其中双重低温脱臭工艺是指,通过利用温
度不同的水蒸气对其进行二次脱臭处理,而相比第一次脱臭处理工艺流程,进程
二次脱臭处理可以得到更好地脱臭效果。
同时,二次整齐处理在我国重工业中,
还可以实现热量二次回收与再次循环利用的作用[4]。
除此之外,冻结-凝缩真空脱臭工艺是指,将脱臭工艺过程中吹入的水蒸气、游离脂肪酸,在水蒸气的三相点(160℃,613.27Pa)条件下,使内部中的液体在不经过泠凝器冷却管热量进行冻结,并及时内清除掉的过程,而该脱臭方法与以往传统的脱臭工艺相比,不仅可
以大幅度节能水蒸气的使用量,同时也有效减少脱臭过程中,废水的排放,进行
有效保护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油脂加工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不论是加工技术还是加工设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很多行业的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都已经追上国际水平,除此之外,实用油脂不仅具备种类多样的特点,同时在本身质量上也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实现最佳得食用油脂精炼效果,推动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茂强,康泰,王岚,荣恒军.水源热泵节能技术在食用油精炼车间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8,25(01):24-26.
[2]肖力.食用油等级越高并非越有营养[J].农村新技术,2018(01):56-57.
[3]向晓玲. 食用油中3-MCPD酯的检测、风险评估及山茶油精炼工艺优化[D].浙江大学,2018.
[4]白长军,东丽.食用油生物精炼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