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潭的传说郸城东南30里,有个小赵庄。
庄后有一片洼地,叫老龙潭,上些年纪的人都能讲出老龙潭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庄里住着一个员外,员外40岁时妻子死了,撇下一个儿子叫长生。
长生6岁时,员外又娶了个后妻,后妻对长生很刻薄。
一年后,后妻又生个儿子,更视长生为眼中钉,每天不是打就是骂,活干了不少还不给饭吃,害得长生每天吃不饱、睡不好,又不敢给父亲言明,只好忍气吞声地过苦日子。
又过了些时候,员外去世了,后母更不把长生当人看,每天天不亮就让他出去放牛,晚上星星出满天时才收工回家,和牛羊一起睡在圈里。
长生长到十来岁,人还没有扫帚把高。
长生每天出工都是把牛赶到庄后的一个池塘边,那儿的草嫩,牛吃饱了,喝足了,就卧在长生的身边,长生就望着老牛发呆。
想起后母待自己的情形,不如自己待这老牛!常常伤心地哭到天黑,才起身回家。
这一日,长生又出门放牛,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长生头晕眼黑。
酷热难耐的长生就和牛一起下到河里洗澡。
一时贪玩竟忘了时间,直到太阳偏西肚子咕咕叫才爬上岸。
可到岸上一看,衣服没了。
长生想这样回家后母必不会罢休,急得直淌泪,无奈左找右找都寻觅不到衣服,只好等到天黑时才光着腚往家走。
其实,长生一大早赶牛出工时,后母就指使儿子看看长生偷懒了没有。
后母的儿子见长生在水里洗澡,便偷偷拿了衣服回家向母亲告状。
长生回到家里,后母就追问他衣服哪儿去了,长生不敢吭气,后母就将其狠狠地毒打一顿。
可怜长生一天没吃饭,又挨了顿苦打,便昏死过去。
后母以为长生已经断气,就让家人用麻袋装了,丢进了村后的池塘里。
话说长生被扔到池塘以后,身子被凉水一激,很快醒了过来,慢慢从麻袋里钻出来爬上岸。
长生眼见后母如此狠心,顿觉日后回家无望,自己年龄又小,到哪儿去呢?想着想着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再说这个池塘,深不见底,水底有一座宫殿,住着一位龙王。
龙王今天出去会客,很晚才回宫。
来到池塘边时见一孩子在岸边哭。
于是龙王就上前去问个究竟。
长生见一老者上前来问,更哭泣不止,就一五一十把白天发生的事对龙王讲一遍。
龙王见他被打得浑身是伤,心生怜意,便对长生说:“孩子,别怕,我送一颗宝珠,在你遇难时,就把宝珠放进嘴里,再念三句口诀‘龙王龙王行行好,口衔宝珠摇三摇,想要什么都来到,以后你再也不会受气了。
”说完,从嘴里吐出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递给长生,一转眼便不见了。
龙王走后好久,长生才醒过神来,心里又惊又喜,就想:我饿了一天,又挨了打,现在为啥不要点饭菜呢,也好试试灵不灵。
就把宝珠放进嘴里,念道:“龙王龙王行行好,口衔宝珠摇三摇,鸡鸭鱼肉都来到。
”念完,面前顿时出现一桌山珍海味,香喷喷的还冒着热气呢。
长生从来没见过这么好吃的饭食。
于是,就饱饱地吃了一顿。
长生得了宝珠以后,吃喝不愁,就没再回后母家,并且用宝珠帮村里穷人办了许多好事。
消息传到后母耳中,后母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居然没把长生害死,喜的是这小家伙居然得了件宝贝!于是,眼珠一转,又想出一个坏主意。
后母找到长生,假惺惺地对他说:“儿呀,你跟着娘过了七八年了,这些年管你吃饭穿衣,多少总有点恩情吧!娘听说你得了一颗宝珠,你也让娘看一眼,娘也不枉活一辈子了。
”长生未曾多想,拿出宝珠让她瞧,可谁知后母接到宝珠,立刻变了脸色,指着长生骂道:“你这个下流的种,分明是偷老娘的东西,还骗人说龙王给的,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说完就狠狠地拧长生的耳朵,痛得长生号啕大哭。
后母得了宝珠,立刻把宝珠放进嘴里,学着长生的样子念道:“龙王龙王行行好,口衔宝珠摇三摇,金银财宝都来到。
”念完,后母就等着抢金银财宝,可谁知天上突然雷电轰鸣,下起了大雨,村后池塘的水往外直流,一下子就把她卷到水里去了。
往后呢,长生就过上了好日子,人们都说这是龙王的恩典。
因此,都把这个池塘叫做老龙潭。
从此,老龙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魏征种瓜的传说唐朝名相魏征因敢于直谏而名垂千古,令人敬仰。
相传他在郸城一代还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哩!郸城县宁平镇马庄村后至今仍有一片高地,据说就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个神话故事。
一天唐朝名相魏征为了体察民情就扮成一位瓜农来到这里在这块土地上种起瓜来。
正巧东海龙王的小儿子镇海小龙也扮成一位算卦先生走到这里。
他看见魏征在那干土里种瓜便上前问道:“你这位长者干地里种瓜没墒能出来吗?”魏征答道:“可以出来,因为今天夜里就要下雨了。
”镇海小龙说:“下雨不错,而是狂风暴雨你就不怕拍着吗?”魏征说:“是和风细雨,拍不着。
”二人抬起杠来,各自都很自信便打了赌,究竟夜里下什么样的雨将拭目以待。
由于镇海小龙依仗其父东海龙王的权势,一惯的胡作非为,私改雨布用狂风暴雨损害百姓庄稼。
这一次他回到龙宫一看雨布上明明写着今夜是和风细雨,知道自己输了,就私自改了雨布,将雨布上的和风细雨改成了狂风暴雨,结果夜里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把魏征种的瓜给拍啦。
对此,魏征岂能容他胡作非为,就驾鹤云头到了东海龙宫,找到龙王共同查看了雨布。
证实是镇海小龙私改了雨布后,就拉着龙王同赴九天向玉皇大帝控告了镇海小龙私改雨布的罪恶事实,在铁的证据面前弄得东海龙王也哑口无声。
玉皇龙颜大怒即传御旨,明天午时让魏征监斩镇海小龙,小龙得知消息吓得魂不附体,只好托梦给唐太宗以求相救。
小龙在梦中求唐太宗说道,明天午时前请你与魏征下棋,莫让它闭目脱身。
只要这次你救我大难不死,今后定忠心保你社稷。
次日上午唐王李世民诏魏征入宫,对魏征说:“今天为王有兴想与你对弈,意下如何?”魏征岂敢不从,便陪着李世民下起棋来。
天到午时魏征突然闭目倒下,李世民唤也唤不醒,看到魏征满头大汗李世民手持折扇对准魏征给扇了几下,魏征一个哈闪醒来。
魏征言道:“多谢我主助我一臂之力才把镇海小龙捉着斩首。
.看累得我满头大汗多亏你给扇扇助力,不然还捉不住他哩。
”可是镇海小龙对唐王李世民恼羞成怒,你不仅没有救了我还帮了魏征。
从此以后镇海小龙阴魂不散,天天夜里闹得李世民做噩梦半夜惊醒,只有魏征站在他榻前才可入睡。
可是魏征总不能天天夜里都站在他榻前啊!后来魏征想了个办法,令尉迟恭,秦叔宝二位大将身着戎装佩戴武器让宫廷画师把他二人的像画下来贴在宫门上果然凑了效。
此后,从皇宫到平民百姓过年时人们都把尉迟恭、秦叔宝的像贴在门上,以此来驱邪避鬼。
镇海小龙被魏征怒斩后化为一股白烟变成了一匹白马,后来成了西游记中唐僧的座骑。
另外马庄村的村名也可能因此而来吧。
现在每当雨后来到马庄村后的高地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年魏征种的瓜垄子和斩镇海小龙染的血红草。
宁平公主麻花,因具有酥脆爽口,香而不腻,久放不变其味之特点而闻名遐迩。
不仅被载入《郸城县志》和《中国粮食大全》,而且还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若问它因何而得此名?这还得从宁平公主其人说起。
宁平公主姓刘,名伯姬(前2年——公元30年)汉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
其父刘钦,曾先后任陈留郡济阳县和汝南郡南顿县县令。
母樊氏,系湖阳大富豪樊重之女。
刘伯姬兄妹六人,长兄刘縯,二兄刘仲,三兄刘秀,即东汉光武帝。
大姐刘黄,封湖阳公主;二姐刘元,追封为新野公主;伯姬为小妹,被封为宁平公主。
伯姬的夫婿,驸马李通,官拜大司农,为东汉九卿之一的重臣,封固始侯(封地在今安微临泉)。
其幼子李雄,被封为召陵侯(封地在今漯河东召陵镇)。
刘伯姬文武兼备,在刘氏兄弟起兵推翻新莽政权,建立东汉王朝的历程中战功卓著,尤其在南阳小长安聚战斗失利突围中,智救刘秀。
所以刘秀称帝后对这位小妹特别关爱。
刘伯姬25岁与李通结婚,婚后不久,李通奉旨去顺阳(今河南淅川)屯兵,公主一人带幼子独居封地宁平,这期间刘秀常派皇后阴丽华来此看她,并特带御膳师到此专为其做宫廷麻花。
从此这一宫廷名吃的制作工艺,由公主府到民间在宁平地方流传下来,至今业已两千年之久。
(徐公卿)柴堂村史考2017-04-12 08:24:49 来源: 作者: 浏览:73次据传说:现在的柴堂村先祖是在明初大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今河南省商水县柴庄村的。
先祖生下三个儿子,老大随母姓姓邱,老二随父姓姓柴,老三随姑父姓姓吴。
因当时官府不准兄弟亲属居住一处,所以兄弟三人分居各地。
柴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柴继牛,次子柴长牛。
后来柴继牛迁到郸城县西5公里的“凤头村”。
由于人丁兴旺,子孙繁衍较多,后来就把“风头村”改为今天的“柴堂村”。
今天柴堂村的先祖是柴继牛,他生前遗嘱:“爱听大车响,死后埋在路边”,现在他的坟茔还完整的保留在路旁。
传说先祖柴继牛立祖后,坟地在邵庄埋两代,后又在柴堂北地埋两代,这些祖宗的名字都无从考证。
柴氏祖宗下边生四子:柴作梅、柴作相、柴作楫、柴作桂。
他们兄弟四人分布是:柴作梅是东庄的先祖,柴作相是柴青的祖先,柴作楫是耿堂的祖先,柴作桂是宁庄的祖先。
传说柴作相下代四个儿子:柴泽、柴沛、柴清、柴源。
柴泽无后人,柴沛是柴明涕的祖先,柴清是柴洪士、柴洪阮、柴洪福的父辈,长门是柴洪福,二门是柴洪士、三门是柴洪阮。
柴源(柴宝功的先人)下有小弟兄们十一人。
柴洪福是柴心明的祖先。
柴洪阮是柴宝先的祖先。
柴洪士下代是柴玉成,号为老穷人,单传,生下柴永新开始吃斋。
柴永新生下二子,柴国泰、柴国启。
此外,后庄的原始祖先是柴洪交。
如今的柴堂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建成了柴堂新村,柴氏子孙住进了楼房别墅,生活富足,邻里和睦,人人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柴建军)洺河仙子的故事2017-04-08 10:06:25 来源: 作者:王卫霞浏览:181次相传天庭百花遭遇陷害,违时开放被玉帝打入凡间受苦之时,桂花仙子的肉体凡胎曾在郸城洺河一带安家。
桂花仙子接受惩罚投胎到凡间一大户人家,因天仙下凡,家境富裕,使得她十六七岁就出落成了一位德才兼备、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成年之时,家中突遭厄运,一场杀戮,父母双双倒在小仙子脚下。
最后她在家中一位女仆的掩护下得以逃生,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行至郸城洺河之时,在此安家。
郸城洺河一带地处中原,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水及时,适宜开垦田地,种植果树庄稼。
兴许是仙子带来的仙缘,二三年后,她和女佣在沿洺河一带就拥有了几亩果园。
果园一年四季开满了鲜花,果树结的果子口感也出奇地好,个个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不久,这儿的果子便闻名于十里八乡。
果园收成好了,她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小仙子开始用打理家用和果园开支剩余的钱财来布施穷苦百姓,并号召大家来果园做工,使得大家生活都有了依靠。
人们都称她为洺河仙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居无定所,小仙子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然而好景并不长,这般和谐安宁了几年之后,命途多舛的她再一次面临不幸!洺河水深处居住着一个怪物――洺河水怪。
水怪靠吞食垃圾废水为生,然后再制造更多更庞大的垃圾体系。
源源不断的居民垃圾无形中助长着水怪的能量,垃圾是水怪的财富,是水怪加工更多垃圾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