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照我这么说,性急的朋友们或者要说我不在行:“怎么一个‘罗汉钱’ 还要交代半天,说到故事中间的人物,反而一句也不交代?照这样说下去, 不是五分钟就说完了吗?”其实不然:有些事情不到交代时候,早早交代 出来是累赘;到了该交代的时候,想不交代也不行。闲话少说,我还是接 着说吧:
中国当代文学
2.赵树理的贡献: 一、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在民间评书和欧化的“新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一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指一批受赵树理影响的作家,如马烽、胡正、西戎、束为、 孙谦等以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亦被称为“火花派”、“山西派”、“山西作家群”等。
该派作家的创作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共同的地域色彩; 其次,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认为文学要紧跟政策,要能指导实际工作; 再次,山药蛋派作家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作主题: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
含武侠小说的复仇原型模式。二元对立式 艺术形态:革命“史诗性”(历史再现,宏大叙事,英雄形象,
理想激情),革命传奇性(浪漫夸张,民间文化,英雄主义基 调)
中国当代文学
Hale Waihona Puke 一 红色传奇与大众化追求:《林海雪原》
1、“革命英雄传奇”小说 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红色历史叙事浪潮中,一些作家在处 理英雄叙事的过程中,采用拟话本、拟章回的形式,运用传 奇笔法,追求传奇色彩和传奇效果,接近现代通俗小说的模 式。这类小说在通俗传奇中加入革命话语,形成一种新的文 体,批评界称之为“革命英雄传奇”。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小说设置了两条阵线的矛盾斗争: 一是三大能人(富裕中农郭世富,富农姚士杰,党内的自
发势力的代表人物郭振山) 二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带领贫雇农走共同富裕
道路。 而梁三老汉、王二直杠等迷恋旧式创业道路的老一代农民,
则徘徊、摇摆,处于这两条阵线之间。
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中国社会主体的农民如何改造自身以适应这一 转型; 最后,在艺术形式上,山药蛋派作家追求文艺的大众化,借鉴改造传统 的民间曲艺形式进行小说创作,叙述重于描写,追求情节的巧设,吸收 民间口语,语言通俗幽默。
中国当代文学
1、民间艺人乡村叙事-----赵树理创作
19世纪40年代,赵树理在《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创作了《小二 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 迁》等作品,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建国后, 他继续延续着延安时期的艺术风格,创作了 《登记》、《求雨》、《“锻炼锻炼”》、 《套不住的手》等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三 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部)等。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小说出版后,获得极高评价。一年多时间里,报刊赞扬 的评介文章有50多篇。肯定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 “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 二是创造了一组 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特别是梁生宝这一新人 的光辉形象。
认为作品中英雄人物单薄而“中间人物”写的活。
中国当代文学
3、 前期“赵树理方向”: 革命文学家-----革命化 大众文学家-----民族化 地摊文学家-----通俗化
4、后期“赵树理现象”所指:其时代政治观念和文学规范 的冲突,由此产生创作矛盾现象,即国家意志和民间立场、 观念内容和生活本身、审美表现和教化劝诫功能的磨合冲 突。
遍建立和发展。 第三阶段(1955下半年—1956年底):迅猛发展
时期。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参加 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一)《创业史》的思想内容 作者说:“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
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 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 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这个 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 具体内容。”
挨批:写“路线斗争”不够,写“新的人物”不足。(旧 人比新人更生动)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二 柳青 《创业史》
柳青的艺术观: 认为生活高于创作,生活可以造就
作家,作家的创作应该源于生活。同时, 认为小说应该以人为中心,描写人的思 想、感情的变化,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
中国当代文学
严家炎:“三多三不足”---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
足;外围烘托多,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
观描绘不足。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二)《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1. 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 2.在结构的安排上,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宏大叙事 3.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
(1)运用多种手法写人,如心理刻画,不同人物之 间的对比。 (2)浓郁的抒情与精湛议论的结合(不同于赵树理 的白描)。
3.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尤其是英雄人物。 4.艺术风格缺乏多种色彩。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思考:
怎样理解十七年“左”倾文艺思潮逐步升级,而 小说创作却仍能取得一些成绩?
解答:可从理论与创作规律来理解:
1.文艺创作与理论并不总是同步、一致,创作有自身 的规律。
2.作家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并不总是吻合。
建国后,政治迫切需要文学塑造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农民典型,来对农民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启蒙,《创业史》正是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一举奠定了
同类题材小说的基本写作方式,被认为代表了“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长
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第三节 革命历史小说
革命历史小说形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位置重要,分量极大 特色概念:历史—革命史----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小说范式:“革命进化律”(革命起源—曲折---胜利),暗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故事梗概: 扩大借贷—买稻种—进山割竹编扫帚—新法栽稻—统购统销 人物形象: A:梁生宝:兼有青年人的热情、理想和中年人的实干、踏实
的品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建 有普通农民和共产党的优良品德,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代表。 B:梁三老汉:”中间人物”,善良、忠厚、保守、胆小怕事, 思想守旧,是老一辈农民的典型代表。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第一节 概 述 一、本时期的文艺观
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 以“阶级性、革命性”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二、作家队伍的分流
第一类作家:主要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 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
第二类作家: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 第三类作家:曾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与共产党、左翼运
中国当代文学
《登记》(《罗汉钱》 )
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
一个罗汉钱说起。
这个故事要是出在三十年前,“罗汉钱”这东西就不用解释;可惜我
要说的故事是个新故事,听书的朋友们又有一大半是年轻人,因此在没有
说故事以前,就得先把“罗汉钱”这东西交代一下:
、、、、、、、说过了钱,就该说故事: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 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0年阴历正 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 艾搞恋爱。故事就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
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
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也称农业集体化。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农业合作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0—1953):以办互助组为主,
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第二阶段(1954—1955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
中国当代文学
(三)、《创业史》在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的意义
20世纪,对农民的言说在文学史中是作为一种民族拯救的话语在文学中出场。 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话语,农民作为一个愚昧、麻木、保守、落后的群 体而成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开启了现代文学对农民进行言说与想象的文学 传统。
在赵树理的创作中,农民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对土地、财富等的追 求为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开创了一种对农民的新的知识谱系。
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为五四以来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做出 了努力,推进了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群众化进程; 二、建立一种清新平易、自然俭省、幽默生动的大众化语言; 三、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在当代文坛颇具影响的 文学流派; 四、他自觉地以“农民式”的文化身份来从事创作,这使得他 能准确地发现并表达农民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审美心态及 思维方式,把现实政治诉求放置在家长里短的日常故事中进行 叙述,这或许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但拉近了文学与民众之 间的距离,把文学还给了人民。
3.艺术风格——奔放、雄伟、浓烈、高亢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四、小说创作的缺失
1.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将其服务功能等同于直接服 务于政治,从而使许多作品缺乏来自生活的独到发现,没 有思想深度。
2.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 潮,又作了片面的理解。
赵树理(1906-1970)
中国当代文学
《三里湾》是建国后第一 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三 里湾秋收扩社、整社、开 渠的过程,以三对青年男 女曲折的恋爱经历为线索, 展示了几个农村家庭对合 作化运动的不同态度及他 们在新的社会与时代氛围 中的转变。作品善于在对 比陪衬中突出人物个性,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3.运动也有间歇:1952—1953,195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