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70)1. 在阶级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 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 统治阶级的思想D. 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 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 ) 。
A. 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 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 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
A. 社会的上层建筑B. 人口因素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 最基本的方面是( )A. 劳动工具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 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 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 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答案:C8.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 社会意识的性质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10.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于它遵循了( ) 。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A11. 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 最基础的关系是( ) 。
A. 血缘亲族关系B. 社会生产关系C. 政治思想关系D. 阶级压迫关系答案:B12.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答案:C13.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答案:C14.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 )A. 决定作用B. 无足轻重的作用C. 加速或延缓的作用D. 决定国家、民族的作用答案:C1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社会革命和改革D.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答案:B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答案:B1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 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答案:C18.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 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B. 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C. 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D.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答案:A19.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这是( )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答案:C20.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有( ) 。
A.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原理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原理答案:B21.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 劳动对象系统B. 生产工具系统C. 信息传递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答案:B22.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准是 ( ) 。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答案:B23.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A. 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 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C.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 人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答案:C2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 ) 。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 活动, 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 ,因此( ), 但老百姓吃不上饭 , 就没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25.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即是指( ) 。
A. 人类的生产力决定其生产方式B. 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决定其精神生活C. 人类的自然条件决定其社会条件D. 人类的实践能力决定其认识能力答案:B26.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
A.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 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答案:C27.20 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
A.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原理B.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原理C.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原理D. 人类社会本质是人口增长的原理答案:C28. 著名现代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指出, 民众的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风俗等会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
这在哲学上的解释是(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 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的发展D. 人们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答案:B29.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
A. 社会的政治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分工协作关系D.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答案:D30.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要是对( )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 科学文化的反映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答案:A31.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 ) 。
A. 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的B. 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C. 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的D. 社会革命表现出来的答案:A32. 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制度改造,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农奴制社会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 体现了( )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B.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C.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D.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答案:A33.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
A. 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 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答案:C34. 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级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上层建筑的变革D. 社会形态的更替答案:A35.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D36.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 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 社会存在反向决定社会意识答案:C37.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答案:D38. 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 ) 。
A. 如何进行产品分配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答案:C3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 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 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答案:D40.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 。
A. 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 它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成统一的整体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答案:C4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 。
A. 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包括对自然界的意识B. 它是对社会全部意识现象的抽象, 因而是永恒不变的C. 它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意识, 是各阶级意识中的共同内容D. 它依赖于并反映社会存在, 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D4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C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这是因为( ) 。
A.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D. 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答案:B44. 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中( ) 的总和。
A. 生产力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 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答案:D45. 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 人口多、密度大B. 人口少、密度小C. 人口不增也不减D. 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答案:D46.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